原创 赵云辞世,诸葛亮仅剩四员大将,哪一位能跟燕南三士算一个档次?
迪丽瓦拉
2025-09-17 18:02:39
0

当然!我帮你把文章改写一遍,保持原意,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字数也不会有太大变化:

---

《钦定四库全书》中收录的一部元代郝经编纂的《续后汉书》,在《帝纪第一·昭烈皇帝》这一章节中明确指出,刘备的四大臂助分别是被称为“燕南三士”的关羽、张飞、赵云,以及号称“隆中一贤”的诸葛亮。这四人合力辅佐刘备,成为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支柱。

关羽出身于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张飞则是幽州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赵云的故乡在常山郡真定县。值得一提的是,三国时期的真定县衙所在地就在现在的石家庄市长安区东古城村,因此称“石家庄赵子龙”实属准确无误。赵云的地理身份与今天的地名紧密相连,显示出他深厚的历史根基。

尽管赵云的声望在许多史籍中未必能与马超、黄忠相提并论,但不少南宋及元明时期的重要史书都强调了赵云在汉中之战中的首功地位。比如,南宋朱熹所著《资治通鉴纲目》,元朝胡一桂的《十七史纂古今通要》,元代赵居信的《蜀汉本末》以及明代章如愚的《群书考索》等文献,都称赞赵云在三月率军大破魏军,最终帮助刘备夺取汉中,并自立为汉中王的关键作用。这些史料充分体现了赵云在战略与战术层面上的重要贡献。

随着对历史文献的深入阅读,对赵云的敬佩也愈发深厚。诸葛亮初次出征祁山时,特意让赵云带领少数疑兵吸引曹真的主力,就是因为赵云在三国时期声名显赫,曹真若换成他人,很难中计。诸葛亮的战略是由赵云牵制魏军主力,而自己则率领魏延、马谡、吴懿等人成功击败张郃的魏军偏师,直捣长安,试图实现兴复汉室、光复旧都的宏愿。

赵云逝世后,蜀汉军中缺少真正的顶尖将领,虽有廖化作为先锋,但其实力有限。诸葛亮麾下虽然人才稀缺,却仍有魏延、吴懿、王平和姜维几位将领渐渐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主将。史料记载,诸葛亮在世时,最器重的将领就是魏延。建兴元年,魏延封为都亭侯,五年诸葛亮驻守汉中,任命魏延为前部督军,兼领丞相司马和凉州刺史。八年,他率军西入羌中,在阳溪大败魏将费瑶与郭淮,之后进封南郑侯,并被任命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手持节令,权势显赫。

坊间流传诸葛亮不待见魏延,甚至想杀他的说法,其实是小说家的杜撰。历史记载显示,魏延从未背叛过刘备,也未曾擅自占据地盘,更不存在所谓“脑后反骨”。关羽和黄忠在长沙之争也无此纠纷。魏延作为刘备的亲信部曲,属于东汉末年军阀私家兵团中的重要一员,绝对忠心耿耿。反观黄忠,虽被曹操授予“假行裨将军”,实则是投降刘备的长沙太守韩玄麾下将领。

诸葛亮病重之际,曾打算将兵权交付给魏延。据传诸葛亮嘱咐魏延,“我死后务必谨守阵地,切莫轻举妄动”,还让他秘密持丧。可是,长史杨仪因与魏延不合,误传魏延意图北叛,率军攻杀魏延。其实魏延并无此意,他不战而逃,终被追杀致死。

陈寿在《三国志》中对魏延颇多非议,这其实反映了当时军政之争的复杂面貌:魏延与杨仪的争执,既是武将与文官的矛盾,也可能代表刘备嫡系与诸葛亮心腹之间的派系斗争。魏延死后,刘备旧部逐渐被清除,军权转归文官蒋琬和费祎。姜维虽然作为武将,也不得不受制于他们。

汉朝虽然强调文武不分家,但实际上军政职责各有分工。蒋琬和费祎两人,均未有实战经验,却先后被任命为大将军、大司马。在魏延被杀前,季汉并无这些高级职务,连诸葛亮也只曾任军师中郎将、军师将军,兵败街亭后自降为右将军,依然是张飞曾担任过的军职。

费祎、蒋琬都是文职出身,类似杨仪,均属于相府幕僚人员。因此,在评价季汉五虎大将之后的名将时,不应将他们算作“真正的武将”。

魏延在世时,“国舅”吴懿尚未担任车骑将军。当时的车骑将军是刘备的发小兼同宗刘琰,但刘琰实权有限,精神状态欠佳,且因与刘禅矛盾最终被杀,故可排除在讨论之外。我们重点谈谈季汉第三任车骑将军吴懿。

吴懿虽未在《三国志》立传,但杨戏《季汉辅臣传》中有简要记载:他在刘璋时任中郎将,曾率兵抵抗刘备,后归降。刘备平定益州后,任命吴懿为护军讨逆将军,并纳其妹为夫人。章武元年,吴懿任关中都督。建兴八年,他与魏延入侵南安,击败魏将费瑶,随后封亭侯,进封高阳乡侯,升迁为左将军。诸葛亮去世后,吴懿接掌汉中兵权,任车骑将军,假节,兼领雍州刺史,封济阳侯。

吴懿的战绩主要是协同魏延击败费瑶与郭淮,那场战斗中,魏延显然是主将,因此晋升幅度更大。汉末战乱,军衔混乱,但将军职务前加“大”字,代表极高军权。曹丕托孤时选的四位顾命大臣中,均为“大将军”职位,远高于普通将军,更高阶者还有大司马、大将军。

季汉除了魏延,尚有王平与王子均等大将。诸葛亮对王平宠爱有加,远超常理:“诸葛亮先前诛杀马谡、张休、李盛,剥夺黄袭等兵权,唯有王平被特别重视,加拜参军,统五部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

虽然王平在街亭之战被指可能是导致马谡失利的原因之一,但按照两汉规矩“无功不得封侯”,他最终还是封侯了。王平和姜维皆为曹魏降将,这或许是为了制衡蜀汉门阀,两个降将升迁速度惊人,尤其是王平,晋升堪称“火箭般迅速”。

他于公元215年归降刘备,219年升任牙门将、裨将军,228年成为讨寇将军、封亭侯,234年升任后典军、安汉将军兼汉中太守,237年封安汉侯,接替吴懿督汉中,238年出任大司马府前护军,243年前将军、镇北大将军,统领汉中军队。相较之下,赵云终生未曾获“大将军”头衔。

季汉中期四大将——魏延、吴懿、王平和姜维——中,除了魏延为刘备部曲,其他皆为降将。王平、姜维均活跃至季汉后期。《三国志》对王平评价褒贬不一:“平生从军多年,不善书写,识字有限,但口授之文皆有深意。遵守法度,言语严谨,不似一般武将。性格狭隘多疑,常自轻视。”

王平虽为季汉后期佼佼者,但这对季汉却并非完全利好。蜀汉无能大将廖化充当先锋,降将掌握军权,显示刘禅时期人才匮乏。刘备去世后,荆州与益州势力均未涌现杰出将领,战争仍依赖于曹操麾下投降者,如王平、姜维及夏侯霸。

夏侯霸与刘禅有亲戚关系,因被司马家逼迫才投奔外甥女婿(夏侯霸是刘禅两任皇后的二舅)。姜维则为季汉浴血奋战至最后一刻,虽未见过刘备,仍为复兴汉室不惜牺牲生命。张飞之子张绍身为侍中尚书仆射,却无颜面对夏侯二舅和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姜维。

近年来姜维评价逐渐好转。陈寿称其“粗具文武才干,志向远大,然任用兵力过多,决断不够明智,终致身亡”,评价显得不够公正全面。

总体而言,季汉中期四大将,除魏延为刘备嫡系,其他皆为降将。刘备善于识人,诸葛亮忠诚不二,蜀汉号称汉室正统,却后继无人,人才凋零。难道当时忠勇智谋之士宁愿为鹰视狼顾的司马懿效命,不愿为复兴汉室而战?季汉中期四大将与早期五虎大将相比,是否属于同一档次?其中魏延与姜维谁的军事能力更胜一筹,值得深入探讨。

---

需要我帮你继续扩展某段内容或深入分析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同... 原因很简单,刘邦封王的主要对象是他的政治盟友,而封侯的则大多是他的臣子。 在刘邦建立大汉王朝的过程中...
原创 为... 近期中日关系再次紧张,局势悄然升温。引发这一波紧张的直接原因,正是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在台湾问题上的...
原创 三... 1939年初,皖东大地寒风凛冽。42岁的罗炳辉望着眼前几千名新四军战士,眉头拧成了疙瘩——每个战士身...
美化日本侵略者?高市惹恼马来西... 据马来西亚本地媒体近日报道,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今年10月下旬赴马来西亚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
原创 天... 在天京发生的内讧,给太平天国带来了极大的动荡。杨秀清被杀后,东王府的势力被彻底铲除,紧接着韦昌辉也被...
长安里的文物|唐景云钟 长安里的文物 今天,邀您欣赏 唐景云钟 景云钟是唐代的青铜钟,因铸造于唐景云二年(711年)而得名。...
原创 古... 在古代,军队的指挥和传令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随着战争的不断演变,排兵布阵逐渐成为了军队中不可或缺的...
原创 黄... 大将粟裕被誉为无冕之帅,凭借他卓越的军事成就,毫无疑问,他是当之无愧的军事领袖。无论是在战略眼光还是...
原创 晚... 末代皇帝溥仪的感情生活中,妻妾成群,但他却有一位深深爱着他多年的女人,她就是被誉为“晚清最美格格”的...
原创 若... 康熙时期,皇宫中的许多皇子都拥有非凡的才华和潜力。其中,除了我们熟知的四阿哥胤禛和后来的雍正帝外,还...
原创 蜀... 通常人们说,曹魏得天时,孙吴得地利,蜀汉得人和。在刘备时期,蜀汉的确人才济济,武有五虎上将,文有卧龙...
原创 狗... 亲爱的你: 我叫狗剩,是东汉末年一个佃农。此刻,我病卧在茅草屋中,感觉生命正一点点从这具枯瘦的身体里...
中国4位鹰派人物,有人扬言灭掉... 一提起 “鹰派”,不少人第一反应是美国那种咄咄逼人的侵略性,可中国的 “鹰派” 从来不是这路数。 他...
原创 袁... 袁术为何敢于自称帝王?这背后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麾下拥有五位十分出色的猛将,其中有一位更是堪称无...
原创 曹... 曹操用一个小计策试探司马懿,轻易发现了司马懿心中的野心。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虽然...
原创 曲... 从某种角度来看,孙策的成功标志着庶民对汉末士大夫精英阶层的胜利。他得到普通百姓的支持,击败了由士族阶...
原创 当... 前言: 华佗被尊称为“医圣”,因其出色的医术和独特的手术方法为后代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
原创 “... 西周灭商后,建立了封建制度,将宗室子弟、异姓功臣以及圣贤后裔封为诸侯王,形成了数百个诸侯国。经过春秋...
原创 永... 公元1402年,刚刚登基的朱棣展开了对建文帝朝臣的大规模屠杀,尤其是以方孝孺、黄子澄、齐泰为代表的文...
原创 李... 在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因其杰出的文治武功与丰功伟业而被世人铭记。然而,这位帝王的早逝,却成为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