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东北有无“开发”,东北人到底来自哪里?
迪丽瓦拉
2024-11-09 07:07:34
0

原标题:春秋战国时期东北有无“开发”,东北人到底来自哪里?

华夏历史上,曾有一段震荡人心的岁月,虽说各小国之间龃龉冲突不断,但绝对的自由,缔造出珠玉般璀璨的精神文明,诸子百家著书立说,成就绵延千年也难以比肩,这个时期就是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诞生于东周,因周王朝势弱,无力平衡辖制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导致逐渐出现称霸之心,从春秋的简单试探,邻里国之间小摩擦占点便宜就收手,发展到战国的大规模吞并战役。

如何划分春秋跟战国,可拿孔子逝世这个关键时间线作为分割,在孔子游历众国,收学生传授儒家思想时,都算春秋阶段,自公元前479年后,不讲道理只看拳头的战国就粉墨登场,所以孔子向往的天下大同,其实是在缅怀西周。

春秋战国的诸国较量场,几乎都围绕中原展开,东北地区在此时的存在感仿佛并不高,不禁就让大家好奇,当时是否有东北人的存在呢?

要想理清这个问题,首先得解析一下对东北人的定义,只要在东三省境内谋生,再祖辈有三代以上定居于此,大约就算东北人。

那结论必然是有,东北水土资源丰富,水源有图们江、黑龙江等环绕其间,山脉也有长白山跟大兴安岭,依山傍水就会有人类聚居于此。

并且黑土地在现代是中国的粮仓,春秋战国时也收成颇丰,当时的古东北人,职业选择十分广泛,既可以靠天吃饭兢兢业业的种地,也能拿上家伙什进山打猎,有点草药底子的,更可以采集人参、乌拉草等贩卖。

只是在很长的时间线里,东三省都没有迎来统一,各地零星出现许多游牧民族,比起中原已成气候的知书达理,此地民风属于格外淳朴的阶段。

到商末周初之际,东北就是商朝贵族暂避风头的大本营,他们将这片广袤无垠的大地视为桃花源,躲开中原的纷扰,反倒在精神文明上有不菲的成就。

如纣王的叔父箕子,就曾被周文王封地于今辽宁,此人在当时名气十分卓然,跟比干和微子共称为“殷末三仁”,能有这般赞誉,箕子为人肯定是不可小觑。

曾见微知著,从纣王吃饭用象牙筷,喝酒一定得使玉杯,就看出将来一定会因豪奢败国。在还一片歌功颂德的宗亲臣子里,箕子明知道忠言就会逆耳,纣王听了会觉得扫兴,仍屡次苦谏,最终惹得被猜忌,只能装疯希望躲过一劫,可仍旧被判囚禁为奴。

当商朝亡了,周文王敬仰其人品,数次请他做官,坚守底线不从,但出于为民造福之心,将夏禹时期传下的《洪范九畴》倾囊相授,但箕子认为躲不开纷扰,带着人一路迁徙,顺着东三省一路走,最终定居在朝鲜。

由此可见,东北地区在西周早期,就已经是商末贵族的退路,那么东北人自然就开始活跃出现在各诸侯国之间,只是此时周王室正值鼎盛,外出闯荡的东北人估计不多。

时间一转,周文王的庶长子召公爽,以今北京一带为核心,创建了燕国,一度国力十分强盛。此地就离东北不远,当时的许多东北人就会来燕国谋生,发源于河北地区的山戎部落,虽据点在燕山,但会去东北招兵买马,或通过跟游牧民族联姻吸纳人才,交情不是一般的密切。

尤其辽宁西部还有一个关键的诸侯国,因春秋就灭国,名气不是特别大,此国就是孤竹国。孤竹先祖是先商部落时期的墨氏一族,特点是经济文化十分发达,因跟北方做贸易,富硕之名四海皆知。

孤竹国的人民财富自由,就有闲情逸致提升生活品质,当代许多出土的青铜器,制作源地就是孤竹,可万事总没有十全十美,孤竹国兵力上不太强劲,哪怕出产许多优质的战马和骡子,但基本不用于自我防卫,而是拿去做贸易。

这就导致孤竹国一直被压制,商朝时倒还好,毕竟也同属于异性诸侯国,后期三百多年分属于周朝,日子就逐渐不好过起来,随着燕国在隔壁日益壮大,这个国家整日跟山戎作战,军事能力十分强悍,孤竹国压根不是对手。

当春秋各国开始出手较量,经济发达的孤竹国没过多久就被灭国。那子民应该按照那会儿的规矩,会划入燕国,所以许多孤竹国的东北人就迁徙到河北跟北京一带。

估计就从孤竹国覆灭开始,本来生活在东三省的东北人,就跟燕国互通有无,毕竟聚居都沾亲带故,哪怕当时有没有迁徙的孤竹国人,数十年后也都纷纷搬家。

再随着战国乱世开局,东北人又会往正在称霸的大国走,如韩赵魏和秦等。

因为乱世一切都不那么讲究,各国人才流动的格外频繁,如大名鼎鼎的张仪跟苏秦,前者是魏国人,后者属于郑国,一个不远千里到秦国拜相,一个则先去齐国,再去卫国拜师鬼谷子。

说明战国已经打成一团,能人异士会辗转各国找机会,自然东北人也不会两耳不闻窗外事,四处搬家是合乎情理的一件事。估计就连身处暴风眼的普通人,为躲避战乱也会拖家带口的迁徙。

因东北游牧民族众多的优势,推测当时在各国之中,武将兵士里东北人肯定不在少数,战国后期更是动辄就发动几十万人的战役,只在本国征兵,壮年男子肯定不够数,招纳身强力壮的东北人加入,一方有足够的兵源,一方则能在乱世立下一番军功,属于双赢。

而为何看似东北人在春秋战国参与度不高呢?是因为东三省并未统一,大家伙都是单兵作战各找门路,就显得不起眼,其实除了离东北较远的吴国、越国和巴蜀,应该其他国都有东北人的身影。

至于来自哪里,孤竹国的灭国,就会让一批东北人前往燕国,只要开了口子,想凭本事打下功勋的东北人,就跟张仪与苏秦一样,哪里需要就往哪国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日...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崛起之路可谓一目了然。从一个长期封闭的岛国,到逐步扩展自己的势力,日本在近代史...
原创 历...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太监是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侍从,他们承担了许多重要职责,深得皇帝信任。虽然在生理上经历...
原创 4... 认证作者激励计划 1946年4月,沙岭战斗结束后,第四纵队的司令吴克华被调往其他岗位,上级决定将...
泛舟赏菊 沪上今昔 (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行书上海二日游诗二首(书法) 陆深(明代) 上海博物馆藏 【藏...
原创 他... 1963年,杜平从沈阳军区副政委升任南京军区政委,并排在了第七位。当时南京军区设有七位政委,这让人不...
原创 朱... 1955年初,拟定的授衔名单提交给朱德审阅。细心的朱德在中将名单中发现少了一个人,经过一番询问才得知...
原创 正... 提到三国名将,99%的人会脱口而出:关羽、张飞!但今天我要告诉你一个颠覆认知的真相,翻开正史《三国志...
原创 亚... 目前与我国没有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一共有13个,其中12个与台湾保持所谓的外交关系,另外1个是不丹...
原创 他... 1954年,郭林祥担任西南军区公安部队副政委时,接到了一个重要的调职通知。他需要在军政委和四川军区副...
原创 三... 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国联合废除了晋国的晋静公,并将晋国最后一部分土地瓜分。晋静公被迫迁往普通...
原创 赵... 赵武灵王是赵国历史上最为显赫的国君之一,他主导了赵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改革——胡服骑射,使得原本较弱...
郑浩胜:「宝安」地名的千年变迁 很多人知道,宝安县是深圳市的前身,而宝安,也是深圳这块土地最古老的名字。但是,在1913年前的一些诗...
原创 周... 周瑜与诸葛亮,经常被拿来对比,尤其是那句“既生瑜,何生亮”,似乎表明了诸葛亮在三国中的至高地位。然而...
原创 如... 中国的古代历史中,有着漫长的一段时间,中国是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学习和仰慕。...
原创 陈... 在中国历史上,一将功成万骨枯是一个真实写照,许多朝代的建立,都是以无数功臣的牺牲为代价的。皇帝们为了...
原创 “... 他是日本帝国最后的“陆军大酱”,也是“玉碎战术”的代表人物。自杀式战机、自杀式鱼雷、自杀式导弹等各种...
原创 毛... 一位农民出身的教师,如何培养出一支能够横扫千军的将领团队?从井冈山到抗美援朝,毛泽东的军事智慧在这些...
原创 宋... 赵匡胤统一天下后,为了确保后代能够秉承正确的治国理政方针,他在一块石碑上刻下了三条祖训。碑文中明确告...
原创 中...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只有四位人物可以真正被称为“天命之子”,他们的崛起可谓传奇。与通常的世袭贵族或天...
原创 地...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地府是亡灵最终的归宿之地,是一个拥有严格秩序和独特审判体系的地方。在这个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