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孔甲是个啥样的人?为什么史籍说“孔甲乱夏,四世而陨”?
迪丽瓦拉
2025-09-18 17:01:56
0

根据文献记载,夏朝从鼎盛到衰败的转折点通常被认为发生在第14任君主孔甲的治理时期。《国语·周语下》对此有明确记载:“孔甲乱夏,四世而陨。”这句记载表明,孔甲的统治与夏朝的衰败息息相关。

孔甲并非夏朝第11任君主不降的亲生儿子,不降因为性格暴躁、情绪反复无常,认为孔甲难以承载治理国家的重任,因此将帝位禅让给了性格更加稳重、执政经验丰富的弟弟扃。之后,不降在扃执政的第10年去世,扃在位18年后也去世。而在临终时,扃并没有将帝位传给孔甲,而是将权力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帝廑(胤甲)。帝廑继位后,决定将都城迁回西河。在帝廑的第8年,天空出现了“十日并出”的现象,朝野人士纷纷认为这是妖异征兆,表明社会不安。那时,由于人们对天文现象的认知尚浅,这一事件被视为不祥之兆。同年,帝廑去世,孔甲继位。

孔甲继位时,并未得到父亲不降的认可,而是经历了两位帝王的更替,整整26年后才终于登上帝位。这段漫长的等待似乎让孔甲开始反思,尤其是“十日并出”之类的天象事件让他感到深刻的警示。他认为这一异象代表了上天的不满,暗示朝野上下未能充分恭敬天命。于是,孔甲上位后立即对当时的祭祀制度进行了改革,强调要以诚心恭敬天帝、顺应天道。此举不仅顺应了民心,安抚了百姓,也在当时赢得了很高的评价,甚至先秦时期的《清华简·厚父》也提到,夏桀灭国的原因之一就是废除了孔甲制定的祀典。

然而,尽管孔甲在祭祀制度上做出了改革,并且强调天命的重要性,但他过度放大了鬼神的作用,忽视了人,尤其是自己作为君王的责任。他一方面沉迷于奢华浪费,极力侍奉鬼神,另一方面却在政务上失职,纵情于歌舞升平,沉溺于享乐之中。与此同时,周边的诸侯国对他的行为产生了强烈不满,开始纷纷叛离,最终导致夏朝的盛极而衰,国家的衰败已见端倪。

孔甲在失德和胡作非为方面的具体事例,虽然文献未有详细记载,但《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史记·夏本纪》和《吕氏春秋·季夏纪》中的两则故事,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他行为怪异的侧面。这其中有一个故事是关于孔甲爱龙的传闻。据说,孔甲在位时,因其顺应天命、祭祀天帝,天帝特别垂青,赐给了他四条龙作为车马。四条龙雌雄各一,分别来自黄河与汉水。可是,孔甲和他的臣子们并不擅长养龙,而善于养龙的豢龙氏家族一时也无从下手。正当孔甲束手无策时,陶唐氏后人刘累出现了,他声称自己曾向豢龙氏学习过驯龙的技术,愿意为孔甲饲养龙。于是,孔甲将刘累封为“御龙氏”,并将豕韦氏的封地转交给他。不久,其中一条雌龙死掉,刘累居然将其剁成肉酱献给孔甲,孔甲尝后觉得味美,于是命人再次向刘累索取。刘累害怕被牵连,偷偷逃到鲁县(今河南鲁山一带)藏匿。这则神话传说中的龙显然是虚构的,但孔甲的迷信和对鬼神的过度依赖,往往使他无法理智看待实际问题,导致了治理上的偏差。

另一个故事则记载了孔甲一次到东阳萯山打猎时的遭遇。途中,一场大风突如其来,扬起了尘土,天空昏暗,孔甲一行迷失了方向,误入了一户百姓家。巧的是,女主人正在分娩。有人说:“君王降临,必定是个吉兆,孩子未来必定大有作为。”另有人却说:“这个孩子恐怕难享福,未来多灾多难。”孔甲听后说道:“若是我的儿子,谁敢害他?”于是将这个孩子带回宫中。孩子长大后,一次刮大风,帐篷掀起,屋顶的斧头掉下来,砍断了他的脚。孔甲无奈,只能将他安置为守门官。孔甲叹息道:“这恐怕是命中注定吧!”并因此创作了名为《破斧》的歌曲,这首歌成为了最早的“东音”,但遗憾的是未能流传下来。

孔甲在位9年后去世,由其子皋继位。皋在位11年,史料未记载他具体的政务内容。帝皋去世后,儿子帝发继位。帝发上任时,仍出现了“诸夷宾于王门,再保庸会于上池,诸夷入舞”的盛况,这表明尽管夏朝已进入衰败阶段,但仍保有一定的实力。然而,帝发去世后,夏朝进入了更为深重的衰退期。最终,帝发的儿子桀继位,成为加速晚夏王朝覆灭的最后一根稻草。

——本文摘自李琳之的《晚夏殷商八百年》。为了提高阅读流畅度,本文删除了注释,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原著。

作者简介

李琳之,历史学者,著有《中华祖脉》《家国往事》《祖先,祖先》《元中国时代》《前中国时代》等十余部著作。他的《前中国时代:公元前4000~前2300年华夏大地场景》《元中国时代:公元前2300~前1800年华夏大地场景》和《晚夏殷商八百年:大历史视野下的早中国时代》三部作品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上古史体系,首次通过考古学与文献学的结合,揭示了从黄帝到商朝灭亡的三千年历史脉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在明末,谁最早意识到明朝要亡了... 旁观者清,最先察觉出明朝要亡了的是朝鲜人。 崇祯九年最后一位赴明朝贡的使臣金堉,在京师目睹了明朝官员...
原创 长... 长平之战:赵国的重大失误与秦国的胜利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请点击右上方“关注”按钮,感谢您的支持与鼓...
原创 谁... 北塞调马往二万,益以索伦之劲兵。 这两句诗出自乾隆皇帝的手笔,虽说诗作的质量一般,但这位统治了大清帝...
原创 历... 当代土耳其人的起源与身份 许多历史爱好者可能曾听过这样的说法:大唐帝国曾经打败了突厥,迫使他们向西迁...
原创 投... 改写后的文章: 明代官员的忠诚与投降:误解与真实 很多人提到“明代官员没有骨气,许多投降了大清”,往...
原创 一... 好的,下面是我根据您的要求对文章的改写,保持了原文的核心内容,并适当加入了细节描述。 --- 我叫棠...
原创 司... 当然可以!我帮你将每段文章进行改写,保持原意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总字数尽量不变: --- 人们从...
原创 三... 神秘,总是令人心生好奇的事物。正如那句老话“好奇心害死猫”,这话虽然有些警示意味,但也并非无一丝道理...
原创 “... 在我国的战国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将领。今天,我们将重点介绍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流传着一句耳熟能...
原创 1... 清朝历史上曾有过两个摄政王:一位是多尔衮,开启了大清的宏伟事业;另一位是载沣,他则见证了清朝的衰落。...
原创 1... 刘宋时期的皇帝刘子鸾,在被哥哥夺取权力后,临终时发出了令人痛心的遗言:“最恨生在帝王家”。虽然帝王之...
原创 史... 直到今天,西方关于中国历史的讲述依然带有很大的偏差。一般来说,西方的叙述往往从商朝开始,夏朝则被极少...
原创 刘... 1942年春,刘少奇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完成了从抗日前线返回延安的艰难征途。经过几个月的长途跋涉,刘少...
原创 1...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陈永贵的名字家喻户晓,他成为了全国农民心中的楷模。作为从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共和国副...
原创 明... 在明朝永乐年间的紫禁城书房里,明成祖朱棣展开一卷西域舆图,目光久久停留在葱岭以西的广袤土地上。大臣呈...
原创 大... 在明代,林凤进攻吕宋的事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有些人认为,这是一段历史遗憾,认为如果明朝没有干涉,林凤...
曹锦炎:再论浙大简的真伪 2008 年 3 月,北京大学罗新教授在本报撰文,谈到文物工作者和研究者面临的一个 学术伦理问题:面...
原创 “... 在中国的政治架构中,县通常被视为最基层的行政单位之一。除了新时代的乡镇体系外,历代历史中,县大多担负...
4000多年前的文明之光重耀汾... 4300年前,汾河之滨崛起一座宏伟城邦。穿越岁月长河,它终于在当代与世人重逢。7月1日上午,陶寺国家...
原创 清... 准噶尔汗国的建立,是由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于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在击败卫拉特盟主鄂齐尔图汗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