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多年前的文明之光重耀汾河畔
迪丽瓦拉
2025-09-18 17:32:52
0

4300年前,汾河之滨崛起一座宏伟城邦。穿越岁月长河,它终于在当代与世人重逢。7月1日上午,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揭牌仪式在临汾市襄汾县陶寺遗址博物馆前广场举行。这一时刻,不仅标志着陶寺遗址保护开发利用翻开崭新篇章,更实现了山西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零”的突破,为全省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事业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填补空白:山西迎来首座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

“陶寺龙盘图腾,是刻在华夏血脉里的基因。作为襄汾人,站在这片故土上,看着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牌匾亮起,满心都是自豪与激动!塔儿山的风吹了几十年,今天的风却带着4300年前的气息,吹得我眼眶发热……”揭牌仪式现场,襄汾县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高建录难掩内心的喜悦。

陶寺遗址位于临汾市襄汾县,距今约4300-3900年,跨越400多年时光,属于新石器晚期龙山时代大型聚落城址。这片总面积达400多万平方米的遗址中,藏着一座至少280万平方米的古城,其规整的布局结构,彰显着它在中华文明形成关键阶段的核心地位。彼时的陶寺都城,农业经济繁荣,以这里为都城建立的早期国家,推动社会进入全新发展形态。王权通过大墓、宫城及宫殿建筑得以彰显;彩绘陶器、玉器、漆木器等重要礼器,土鼓、石磬等礼乐器相继出现,礼制初步形成,“以礼治国”的理念开始萌芽。这座承载着先进政治文明的古城,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重要支点,在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代表性。1988年,陶寺遗址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成功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兼具科研、教育、游憩功能的全国性示范公共空间。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总面积519.38公顷,它立足40多年考古成果,秉持新时代文化遗产整体性、系统性保护传承理念,致力于多维度呈现考古研究成果。自2017年立项,公园便锚定建设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地、新时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利用示范园的目标,巧妙串联遗址区与保护展示区。如今,遗址博物馆、陶寺天文考古馆、宫城墙、宫殿区及考古发掘现场等区域已对外开放,初步构建起“考古现场+数字复原+场景体验”的三维展示体系,宛如一本鲜活的“文明教科书”。

公园将“最小干预”理念与前沿科技深度融合,为公众打造沉浸式感受陶寺文明的独特体验。宫城区内,540平方米的宫殿基址被称作“王权大平层”,层层夯土无声诉说着早期国家的威严;观象台前,游客置身观测缝间,能在夏至日见证阳光精准穿透第12道缝隙,感受远古天文智慧与现代文明的奇妙对话;天文考古馆中,问天球幕演绎着星辰运转的古老韵律,圭表测影互动装置让游客亲手丈量时间的脚步,将抽象的天文知识转化为可触摸的真实体验。

今年6月14日,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五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入选名单,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作为山西省唯一入选项目赫然在列。这一突破,标志着陶寺遗址保护利用工作迈入新阶段,更为临汾市社会文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成为山西彰显文化自信、推动从“文物大省”向“文旅强省”转型的新标杆。

文明密码:重现4000多年前的历史图景

“观象台星轨依旧,我们与先民共仰同一片苍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曾任陶寺考古队第四任队长的何努感慨道。1958年,襄汾县陶寺村,几枚灰陶残片意外现身,悄然叩响了沉睡四千载的文明之门。20年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探铲深入汾河东岸冲积扇,拉开了陶寺遗址科学考古发掘的大幕。1978年至1985年,首次大规模发掘逐步厘清陶寺文化早、中、晚三期序列,墓葬中排列整齐的玉琮、纹饰暗藏礼制雏形的陶器,让这座湮灭的史前都邑初现真容。

2002年,陶寺遗址纳入国家“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多学科研究手段为解码文明基因提供助力。此后,诸多重大发现不断涌现:12道观测缝精准标记太阳回归年20个时节,将《尧典》中“历象日月星辰”的记载实证至4000年前;圭尺刻度上的夏至日影,成为“允执厥中”治国哲学的地理源头;彩绘龙盘为探索龙图腾起源提供关键线索,朱书扁壶上的文字更是证实,在甲骨文之前约800年,中国已存在一定文字系统。

历经近半个世纪的接力发掘,这座280万平方米的龙山时期都邑重见天日。宫室基址镇守中轴,仓储区粮粟满仓,手工业作坊仿佛还留存着昔日烟火气。完备的都城规制、成熟的天文体系、初兴的礼乐制度,共同实证了中国早期邦国形态的诞生。在中华文明探源的历史长卷中,陶寺与良渚、石峁、二里头并驾齐驱,构成“四大都邑性遗址”文明谱系。

更具意义的是,传说中缥缈千年的“尧都平阳”,在陶寺遗址得到了时空与地理、文明高度的契合验证。正如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所说:“对陶寺圭尺的研究表明,4000多年前的陶寺已有‘地中’观念,当时的王者视都城为天下之‘中’。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之‘中’,始于陶寺。”

当古观象台的观测缝仍与冬至曙光重合,当圭尺投影依旧落在夏至刻度线上,陶寺遗址早已超越单纯的考古学意义。在陶寺遗址博物馆,孩子们凝视圭尺投影思考日影变化,学子们在研学基地借助AI探索天文奥秘,这一幕幕都是今人与先民跨越时空的对话。

2024年11月12日,襄汾塔儿山下,一座“中”字形建筑——陶寺遗址博物馆落成,它以现代建筑形态承载4300多年文明星火,成为遗址公园首个核心文化设施。馆内,一束“文明之光”串联起近半个世纪的考古发掘历程,也串联起古今文明。“光被四表协和万邦”主题展厅的“文明蕴化”“煌煌都邑”“早期国家”三大展区,以5000平方米空间,展出从5000余件出土文物中精选的230件(套)陶器、玉器等。朱书扁壶上的神秘字符,是中华文字萌芽的见证;彩绘蟠龙纹陶盘,映照出早期王权威严;玉琮温润、鼍鼓雄浑,共同奏响礼乐文明序曲;多璜联璧、铜蟾蜍片饰等不计其数的文物遗存,每一件都诉说着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文旅融合:“三馆联动”研学季开启文化之旅

数字化技术的运用,更让文物“活”了起来:裸眼3D复原巍峨宫殿群,勾勒出中国最早“双城制”都邑雏形;全息投影生动展现都邑功能分区与水利系统宏大场景。游客轻点屏幕,便能听到鼍鼓轰鸣、铜铃清响,仿若置身《尚书》中“八音克谐”的礼乐世界。自开馆以来,陶寺遗址博物馆迅速成为文化地标,半年多吸引游客超22万人次。未来,公园还将开展多元文化教育活动,搭建全媒体平台,让陶寺文明的独特魅力被更多人感知。

在陶寺遗址博物馆文创商店,“龙盘丝巾”“圭尺书签”等创意产品深受游客喜爱;《对望·陶寺》实景演出用鼍鼓、石磬复原古代仪典,震撼人心;“陶片拓印”“圭表测影”等体验项目成为中小学生研学热门之选。

“走进临汾市博物馆,追寻10万年前丁村人的足迹,领略临汾厚重历史;走进陶寺遗址博物馆,破解‘最初中国’的密码;走进晋国博物馆,透过青铜光影与车马坑,感受2600年前晋霸春秋的传奇。”临汾市博物馆馆长狄跟飞介绍,7月1日至8月31日,临汾推出临汾市博物馆、陶寺遗址博物馆、晋国博物馆“三馆联动”研学季惠民活动。广大学生群体、教师及考古工作者,通过三馆公众号和网站实名制预约,凭预约二维码与有效身份证件,即可免费参观。

“不只小西天,临汾皆如此!”临汾市文旅局局长李青萍介绍,在临汾,每一捧泥土都能感受到文明的力量,每一寸山河,都激荡着历史的回响。在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揭牌之际,临汾将推介“跟着悟空游、博物馆探源之旅、休闲康养之旅、黄河风情之旅”等临汾旅游线路,把最美的临汾呈现给广大游客。这些活动是临汾推动文旅融合、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将带领更多人开启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刘江 实习生 梁梦真

(责编:刘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陈寿曾这样评价孙策: ①他为人英俊且言辞风趣,性格宽厚,听取不同意见,善于任用人才。因此,无论是士人...
夏天到了,来一场从唐诗到小说的... 唐代对于今天的人究竟带来了什么影响,以至于一千多年以后,我们仍然念念不忘那个朝代的风采和文学? 题图...
原创 为... 近年来,古装剧在观众中大受欢迎,特别是那些以古代宫廷和穿越题材为主的作品,深得大家喜爱。无论是汉朝、...
原创 赵... 公元前210年,在炎热的夏季,中国的首位皇帝在河北沙丘因过度疲劳和酷暑而去世。临终前,他将遗诏委托给...
辛彦之:经史兼擅 于礼尤其所长 经史兼擅 于礼尤其所长 辛彦之(?—591年),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周、隋时期官员、学者。辛彦...
原创 骇... 好的,我会帮你把这篇文章改写一遍,保持原意不变,同时丰富细节和表达。内容长度会尽量接近原文。 --...
孙山与 “名落孙山”:科举时代... 一、典故起源:一场科举考试的诙谐结局 人物背景与故事缘起 孙山是我国宋代的一位才子,以幽默善辩...
原创 当... “落叶归根”一直是中国人心中深深的执念,然而对于晚清时期的山东人来说,这种理想也许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
《寻古中国·齐鲁记》齐国何以成... 作为西周最重要诸侯国之一的齐国,疆域占据今天的山东省大部,历史上存续约800年。这个最初“少五谷而人...
原创 成... 中国在元朝时期的疆域可以说是史上最为辽阔的,背后少不了一个传奇人物——成吉思汗。他的一生几乎就是为征...
原创 隋... 隋唐末年,隋炀帝杨广的暴政和昏庸无能导致了天下大乱。随着统治者的腐败无道,中原大地陷入了战火四起、硝...
原创 刘... 刘备在夺取益州和汉中之后,再加上原本掌控的荆州,可以说其势力达到了一个顶峰的状态,一度有可能超越孙权...
原创 新... 新中国成立已逾七十载,许多开国将帅早已作古。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十大将、十大元帅的身影也逐渐从我们的...
原创 桑... 1905年,东北大地正陷入日俄两大帝国的激烈交战之中。由于这片土地是大清帝国的龙兴之地,战火蔓延,致...
原创 汉... 汉朝与唐朝,哪个朝代更为强盛,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深入对比和探讨。 首先,将“强盛”定义为几个方面...
九省御道过长清|第一篇 御道寻... 据相关资料记载,长清御道在山东中段,从西北的大清桥入长清境,到南边的界首铺,经过了今平安、崮云湖、张...
原创 隋... 隋唐时期,三大最善战的家族分别是罗家、薛家和秦家。在这三大世家中,秦家最为亮眼的便是秦琼,其后代虽然...
原创 齐... 齐国曾经是春秋时期五霸之一,骄傲而强盛的时期可以追溯到齐桓公统治的年代,这一时期的齐国在政治、经济和...
原创 三... #三国最不幸的猛将,明明武艺超群,却一上战场,就被敌人秒杀 在波澜壮阔的三国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位...
民盟濮阳市委会赴铁丘遗址开展调... 为深入挖掘濮阳历史文化资源,助力地方文化品牌建设,7月1日,民盟濮阳市委会赴铁丘遗址所在地开展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