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的规划设计最初由丞相李斯负责,依照当时的惯例进行,整个工程的监工工作则交给了大将章邯,修建工程历时了整整39年。兵马俑的制作与埋入随葬坑的过程,恰好与陵墓的修建同步进行。——《史记》
随着现代考古学的逐步发展,自民国时期起,人们对两样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首先是传说中,秦始皇地宫里用水银打造了象征河流的河道,夜明珠则成为了星辰,完整地呈现了九州大地的模样;其次便是那神秘的秦始皇兵马俑。根据乡野流传的故事,地宫被认为是秦始皇在冥界的战术布局,而兵马俑则是他为未来反攻世界所准备的陶制大军。虽然根据《史记》中的记载,地宫至今仍未被发现,但1974年3月,兵马俑的发掘却为这一切增添了新的线索。
1974年,在陕西临潼县骊山镇西杨村的一户农民家中,工人们在为井打井时,偶然发现了几尊泥土陶俑。这些陶俑的尺寸与真人相似,看起来栩栩如生。陕西省考古队闻讯赶来进行勘探,并初步确认这些陶俑就是传说中的秦始皇兵马俑。然而,随着考古学家们的深入挖掘,许多离奇的都市传说也随之浮出水面。据说,仅在1974年至今的短短几十年内,就有三次关于兵马俑复生的神秘事件。
第一次发生在1974年7月。当初在当地井口发现的几尊陶俑经过考古学家的勘查后发现,它们可能是由于制作或运输过程中的破损,或者是因为土地活动的影响而发生位移的。无论如何,史书记载着秦始皇陵应该有成千上万的兵马俑,而这个陵墓离此不远。于是,考古学家们开始了地毯式的搜寻,但四个月过去了,除了最初农民所提供的陶俑之外,考古学家们并未发现其他任何遗址。就在他们有些灰心丧气的时候,某日,一位不知从何而来的农民出现在考古队面前,询问他们正在做什么。出于当地的土地开采问题,考古学家如实回答了这位农民的疑问,没想到,这位农民哈哈大笑后,便带领大家来到了一处山坡,他指引着考古学家们从坡上开始挖掘。没多久,数十尊兵马俑和一条长长的通道便出现在了他们眼前。这个发现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兵马俑坑。就在考古学家们准备感谢这位农民时,这位农民却神秘地消失了。后来,有考古学家在修复破损的陶俑时,意外发现其中一尊陶俑与那位神秘农民的面孔几乎一模一样。消息一传开,民间纷纷传言,那位农民或许是兵马俑复生的化身,专门来指引考古学家们将这些陶俑重新带到光明之下。
第二次神秘事件发生在1997年。由于兵马俑的庞大规模,考古工作进展缓慢。为了避免任何不必要的破坏,现场必须保持严密的控制,尤其是避免有风或空调的影响。即便如此,考古工作依然进行得异常缓慢。知道兵马俑遗址的范围后,一些盗墓贼决定先于考古队一步,私自挖掘一些未被发掘的坑洞。1997年,当考古学家在勘察新坑时,他们意外地发现了几具新鲜的尸体。经警方调查,这些尸体是刚刚死去的盗墓者,警方推测他们应该是在听闻兵马俑的消息后,前来盗掘宝物。然而,令人不解的是,这些盗墓贼为何会在矿坑中神秘死亡,警方只能带走尸体进行尸检。民间有传闻称,这些盗墓贼可能是被复活的兵马俑所杀。
第三次事件发生在2006年。自1987年兵马俑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之后,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前来西安参观兵马俑。然而,随着游客的增多,难免会发生一些奇怪的事情。2006年,一名来自德国的留学生Bablo从杭州赶到西安,只为能够近距离接触兵马俑。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穿上自制的兵马俑服装,跳进了兵马俑的坑中,结果不小心摔断了腿。在场的游客纷纷误以为这就是兵马俑复生的迹象。
这三次复生事件如今看来,除了第三次的留学生事故,其他两次的解释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事实上,民间的传言可能只是一些误解。兵马俑的体内并未发现人类的骨骼,所有的陶俑都是用泥土雕制的。在第一次所谓的农民指引事件中,兵马俑的面部雕刻的确十分精细和真实,甚至有传言说,兵马俑可能是以活人炼制的。然而,经过考古学家的研究,这些陶俑的原型很可能是当时秦国的士兵,而这些士兵的面容与现代陕西地区的农民相似,或许那位“神秘农民”只是一位土生土长的乡村人而已。至于第二次事件,盗墓贼的死亡其实是由于缺乏科学知识,进入古墓后由于空气不流通,导致毒气积聚,从而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自古以来,盗墓者因各种不明原因而死于墓中的事件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