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什么说毛泽东和周恩来的组合是无敌的?
迪丽瓦拉
2025-09-19 01:31:27
0

自从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与周恩来的合作便逐步形成了默契的搭档。无论面对多么复杂的困难,他们总能一一化解,展现出非凡的领导力和智慧。今天,我们通过回顾新四军的成立过程,来看看为什么毛泽东和周恩来的组合可以被称为“无敌”。

20世纪20年代初,孙中山积极提出国共合作,意图联合两党力量,推动国家改革。然而,随着西安事变的结束,蒋介石迫于内外压力,虽然表面上同意了与共产党合作,但实际上一再展现出对合作的不情愿。在此时,蒋介石虽然同意结束长达十年的内战,表面上看似达成了和平协议,但背后他始终在寻找机会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试图一举打破这一脆弱的合作局面。这种矛盾的局势,给第二次国共合作蒙上了浓重的阴影。

然而,在这个时候,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已经远远超越了国共两党的对立,成为了中国面临的最大危机。为了对抗共同的敌人——日本侵略者,毛泽东领导的中共中央提出了建立一个全民族抗日的统一战线,这个战线不仅要求国共两党合作,更要集合所有力量共同抗敌。

毛泽东深知,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教训深刻,因此他高瞻远瞩,提出了第二次合作中必须坚持共产党的独立自主原则。这意味着,在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和武装力量的独立性的基础上,虽然要“改变番号与编制”以获得合法地位,但最终要壮大和发展人民军队。蒋介石对此则始终没有表现出足够的诚意,他的算盘是通过名义上的合作实现军令和政令的统一,借此剥夺共产党对军队的领导权,将红军收编,达到消灭共产党的目的。这使得红军改编后的领导权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关键谈判点。

在这一过程中,周恩来表现得尤为关键。作为中共中央的代表,他多次赴南京与国民党进行艰难的谈判。尽管蒋介石始终没有表现出真正的合作态度,他更关心的是如何通过各种条件,剥夺共产党对红军的控制权。最初,蒋介石提出的方案是将红军改编为三个师,由国民党指派总司令,并要求红军的高级将领全部外派,毛泽东和朱德则离开红军,去政府任职。面对蒋介石这种明显缺乏诚意的提案,周恩来毅然拒绝,坚决捍卫共产党的立场。

谈判僵局加深之时,日本侵略者加大了对中国的侵略力度,发动了“七七事变”。紧接着,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号召全体中华儿女团结一致抵抗日寇。红军的将领们也纷纷致电蒋介石,表态愿意加入抗日战斗,誓与日本敌人决一死战。

7月14日,叶剑英作为中共中央的代表,向南京政府表示愿意在蒋介石指挥下共同抗敌,并宣布红军主力随时准备出动抗日。第二天,周恩来亲自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递交给蒋介石,提议由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布。

在周恩来的持续推动下,7月17日,他与蒋介石进行了第四次谈判,这次周恩来特别提出要尽快对南方红军和游击队进行改编,投入抗日战斗。这些南方红军和游击队,正是由早期第五次反围剿后,依然坚守在中央苏区及邻近地区的红军第24师与各独立团组成的。他们虽然在长征后被国民党军队大规模围剿,但依然在项英、陈毅等人的领导下,与当地党组织和游击队联合,进行艰苦的游击战。

蒋介石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一方面停止了对主力红军的进攻,表面上与共产党开始合作;另一方面,依然调集大量兵力,继续对南方红军和游击队进行残酷的围剿。在这种险恶形势下,红军和游击队的损失越来越严重,骨干力量相继牺牲。面对这一困境,毛泽东意识到,红军的整编问题必须尽快解决,于是下令各部集结准备,提前做好整编准备。

毛泽东的统战策略迅速取得效果,70余名民主爱国人士,如蔡元培等,纷纷前往南京施压,要求蒋介石尽快批准红军改编,蔡元培甚至为此绝食三天,逼迫蒋介石作出决定。同时,周恩来在南京与国民党进行第五次谈判时,向冯玉祥等国民党实力派阐述了中共中央的立场和要求,最终迫使蒋介石同意了红军改编为三个师。

尽管蒋介石表面上同意了红军改编,但他依然企图通过分割红军的方式,削弱其战斗力。毛泽东毫不犹豫地识破了这一阴谋,坚决拒绝国民党的分裂安排。在此后,蒋介石终于在日本大举进攻上海后,意识到自己面临的困境,不得不做出让步,同意红军整编,并给出相应的番号。

8月25日,中央军委正式宣布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朱德、彭德怀分别担任正副总指挥,军队编制为45000人。与此同时,蒋介石也同意了南方红军和游击队开赴抗日前线,国共两党终于达成了关于红军改编为抗日武装的共识。

就在同月,周恩来再次提出将南方红军和游击队集中组成一个新的军队,用于抗日作战。蒋介石同意,但要求军长由国民党派出。周恩来深知蒋介石的意图,毅然提出军长必须由共产党人担任。经过一番周旋,双方最终达成了共识,选择了叶挺作为军长。

叶挺曾是中国共产党员,在北伐时声名显赫,后来因广州起义失败而流亡。周恩来早已通过多次接触与劝导,成功说服叶挺回归,并成为新四军的军长。叶挺提出将南方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新四军)”。他迅速前往延安向毛泽东汇报此事,毛泽东全力支持,最终新四军的成立宣告成功。

通过这一系列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决策,毛泽东和周恩来成功应对了内外的复杂挑战,牢牢把握住了关键时刻的主动权,成功推进了新四军的建立。正是因为他们的精妙配合和深思熟虑的策略,才让这一时期的革命事业能够化解重重难题,继续前行。毫不夸张地说,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搭档,正是中国革命的坚强支柱,是中华民族的幸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学术争鸣丨“千斯仓”宋代钞版辨... 编者按: 2024年适逢纸币诞生千年,在中国纸币研究中始终无法回避的就是“千斯仓 ”钞版和“行在会子...
让考古遗址“保下来”“活起来” 考古遗址,不仅要“保下来”,更要“活起来”。近日,国家文物局公布新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山西陶寺...
原创 抗... 兰州和平门:短暂的名字与深远的历史印记 兰州的“和平门”,这个名字虽然存在的时间很短,却承载了丰富的...
评弹新声忆峥嵘 《足迹·忆陈云... 东方网记者王泳婷7月3日报道:“市河潺潺映古今,阵阵弦歌忆伟人。强国复兴今正是,薪火相传赤子心。”一...
原创 李... 1978年5月,曾经的抗战英雄王近山已经临终,但在他临终的时刻,似乎又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他时...
原创 雍... 《雍正王朝》中,胤祥的身份虽然未明确交代,但剧中通过多次提到他母亲的高贵背景,间接揭示了他的非凡出身...
原创 一... 声明:本文内容均综合网络资料及个人观点撰写,请知悉。 有一种说法听起来让人难以置信——一个军竟然配...
刘备为何不用张飞,而以魏延督汉... 全文共1993字 | 阅读需5分钟 219年((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八月,汉中王刘备回到成都,留...
原创 相... 当然可以!我帮你把文章的每段内容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稍作润色和细节丰富,且总字数变化不大。下面是改写...
原创 二... 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关于中国历史上的夏朝几乎没有争议。大家普遍认同,在商朝之前,夏朝曾经存在,并...
原创 清... 1953年9月,傅玉芳因为长期剧烈咳嗽引发了心肌梗塞,最终不治而亡。临终前,她用微弱的声音对丈夫刘振...
原创 北... 燃料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无论是烹饪食物还是取暖驱寒,燃料的作用都显得尤为重要。在北朝时期...
原创 从... 当然可以!下面是你提供文章的改写版本,保持原意不变,并适当丰富细节描述,总字数基本保持一致: --...
原创 秦... 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绵延五千年,祖辈们不仅留下了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还传承了许多物质代代相传。那些令人...
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孙小头“上三鸟... 一、概述 中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孙中山像帆船币,俗称“孙小头”或“上三鸟帆船币”,是中国近代...
杯酒释兵权:赵匡胤的和平削藩术 公元961年的盛夏之夜,汴梁皇城内一场看似平常的酒宴,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具创造性的政治改革案例。宋太...
原创 刘... 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段落语义不变,稍微增加细节描述,总字数变化不大。 --- 一、一手...
原创 史... 纵观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宰相的下台方式通常有两种:一是主动辞职,二是被免职。然而,在明朝中期,有一位...
原创 中... 好的,我会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不变,并适当丰富细节描写,字数也控制在原文范围内。 --- 文|...
揭秘非洲新蓝海:博茨瓦纳12万... 在非洲大陆的旅行版图中,肯尼亚的动物大迁徙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草原,长久以来吸引着全球旅行者与商务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