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时期,高丽是如何摆脱元朝的控制,同时又试图避免明朝的过度牵制的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回顾一下历史背景。洪武元年(1368年)闰七月,朱元璋指挥徐达、常遇春等将领攻占了通州和大都,标志着元朝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宣告结束。第二个月的二日,明军攻克大都,元朝的中央政权彻底瓦解。然而,元朝并未完全灭亡,元顺帝妥欢帖木儿在大都失守前,已提前撤回上都,并在漠北建立起残余政权,称为“北元”。
元朝覆灭的消息迅速传到了高丽。九月十八日,高丽得知“大明舟师万余艘,泊通州,入京城,元帝与皇后奔上都。”这一消息,对于早已厌倦元朝压制并且抱有深刻反元思想的高丽国王恭愍王而言,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恭愍王立刻意识到这是摆脱元朝的最佳时机,于是他马上命令百官讨论与明朝建立外交关系,并迅速展开行动。这一决策反映了恭愍王敏锐的政治嗅觉和务实的外交态度。
李穡(1328—1396年),字颖叔,号牧隐,是高丽时期的一位知名文人,出身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李谷曾在元朝任职,而李穡本人也曾通过元朝的科举,并在元朝担任过重要职务。由于在元朝有过深入的官场经验,李穡对元朝政局的动荡与腐败有着深刻的感触,甚至为元朝的衰败而“痛饮”。他虽有对元朝的情感,但同时也渴望摆脱元朝的统治,为高丽争取更多的独立性。
洪武二年(1369年)四月二十八日,明朝通过偰斯使者发出了正式的书信,通知高丽明朝建立的消息。在这封玺书中,明太祖以天命之主的身份告知高丽:“自有宋失驭,天绝其祀。元非我类,天命入主中国,百有余年,天厌其昏淫,亦用陨绝其命。华夷扰乱,十有八年,南平闽越,勘定八蕃,北逐胡君,肃清华夏,复我中国之旧疆。”他明确宣示了明朝的建立,并称自己为“天命所归”的统治者。此举不仅表明了明朝的雄心壮志,也为高丽国王恭愍王提供了外交上的支持。
收到明朝的诏书后,恭愍王迅速作出反应,他停止使用元朝的年号,并派遣使臣前往金陵,恭贺明太祖即位。使者在文中写道:“秉箓膺图,复中国皇王之统。体元居正,同万邦臣妾之心。”恭愍王在此表文中明确表达了对明朝正统性的承认,并表示愿意成为明朝的藩属国。这一表态不仅有助于高丽摆脱元朝的影响,还对国内那些依然亲元的势力形成了有效的政治震慑。
同时,明朝为了进一步巩固与高丽的关系,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明朝派遣徐师昊赴高丽祭祀山川,表达对高丽的尊重与友好。此外,明太祖还为恭愍王送去了锦缎等礼品,并允许高丽继续使用其本地的风俗和仪式。对于明朝的这一政策,李穡评价道:“以明扬圣天子柔怀之意。”他认为,明朝的这一举动体现了其宽厚的胸怀和远见卓识。
为了进一步深化与明朝的友好关系,恭愍王在短短时间内采取了积极的外交举措。他开始使用“洪武”年号,并将原元朝所赐的金印上交给明朝。这些举动表明了高丽与明朝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然而,相比于恭愍王的迅速转变,国内的文人群体,尤其是一些资深的知识分子和官员,接受这种变化的速度较慢,部分人甚至对明朝持有不同意见。
尽管明朝与高丽之间建立了友好关系,但高丽国内仍存在一些亲元派和亲明派的分歧。特别是高丽部分文人尚未完全接受明朝的统治,甚至对明朝存在一定的畏惧和不信任。此外,元朝曾是高丽的宗主国,这种长期的历史依赖关系,使得高丽无法立刻完全脱离元朝的影响。
在此后的几年中,明朝与北元的关系不断紧张,双方几度发生冲突。在这期间,高丽的政治态度也发生了变化。面对北元的持续威胁,恭愍王曾短暂尝试通过与北元的联系来制衡明朝,试图以此来保持高丽的独立性。然而,这一做法并未成功,反而引发了更多的矛盾和内外压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朝与北元的争斗逐渐演变成了一场相互对抗的局面。尤其是在太原之战和岭北之役之后,北元取得了一些关键性的胜利。战况传到高丽后,国内的亲元派与亲明派之间的矛盾也随之加剧。恭愍王虽然在平定奇辙之乱后打击了国内的亲元势力,但由于红巾军的起义,高丽不得不停止了反元的改革进程。
元朝的残余势力在漠北逐渐收缩,尽管元顺帝曾设想依靠高丽的支持来恢复对中原的统治,但随着其势力的衰退,这一目标显然已变得越来越遥不可及。洪武二年(1369年),恭愍王决定果断停止使用元朝的至正年号,正式切断了与元朝的关系。
然而,北元并未放弃,依然派遣使臣前往高丽,试图通过联姻等手段保持与高丽的关系。洪武三年(1370年)五月,高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其中包括对官职和舆服的调整,试图恢复高丽原有的政治制度。这些改革不仅体现了高丽摆脱元朝影响的决心,也标志着高丽进一步融入明朝的政治体系。
高丽在采取了一系列反元改革措施后,逐步摆脱了元朝的控制。尤其是在恭愍王的领导下,高丽开始北扩领土,趁元朝衰退之机,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疆域。洪武三年(1370年)前后,高丽借助明朝未能完全控制元朝原领土的机会,积极向北扩展。
然而,尽管高丽在外交上与明朝建立了稳定的关系,国内的亲元势力依然存在,一些文人和官员对明朝的统治持有反感。洪武五年(1372年),辽东的元遗臣纳哈出对高丽进行了侵扰,并阻断了高丽与明朝的联系。此事件直接导致了明军在辽东的严重损失,进一步加剧了高丽国内的分裂。总的来说,虽然高丽表面上与明朝建立了外交关系,但实际情况却更加复杂。高丽的内部矛盾、外交博弈以及外部压力,最终都对其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