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和氏璧是环状的,为何能雕琢成秦始皇手里,四四方方的传国玉玺?
迪丽瓦拉
2025-09-19 07:33:28
0

这段历史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讲述的是战国时期赵国与秦国争夺一块珍贵美玉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赵国的和氏璧,秦国为了得到这块传世宝玉,曾以十五座城池向赵国提出交换。然而,赵国虽然心不甘情不愿,却因两国实力悬殊,最终不得不妥协。可秦王却背信弃义,得到了宝玉之后,便抛弃了最初的承诺,不再兑现城池交换的条件。

为了取回这块宝玉,赵国的名将蔺相如独自一人踏上了赴秦国的征途,凭借超凡的智慧与秦王周旋,最终成功带回了和氏璧。这一事件,后来被称为“完璧归赵”,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段脍炙人口的传奇。

和氏璧,这块声名赫赫的美玉,亦被称为“和氏之璧”或“和璞”,成为古代中国玉器中的至宝。细心的读者可能注意到,和氏璧中的“和氏”二字,实际上是与一位历史人物的名字相关联的。和氏璧之所以成名,离不开献玉人卞和的独特贡献。

卞和是楚国的一个匠人,他的故事与和氏璧紧密相连。传说中,卞和在楚国的荆山中发现了这块璞玉,经过细心辨认,他立刻认出它是一块无比珍贵的美玉。卞和不忍让宝物蒙尘,便将这块璞玉带回家中,经过简单的打磨后,便奉献给了当时的楚厉王。

然而,楚厉王并未识货,他看到这块璞玉后,不但没有感受到其中的价值,反而误以为卞和拿来的是一块普通的石头。怒火中烧的楚厉王命人砍掉了卞和的左膝盖,作为对卞和“愚弄”自己的惩罚。尽管如此,卞和并未放弃,等待新一任的楚国国君——楚武王登基后,他再次带着和氏璧去献给王室。然而,楚武王与楚厉王并无二致,依旧无法识别出和氏璧的珍贵,并命人再次砍掉了卞和的右膝盖。

无论如何,卞和依然没有放弃,他抱着和氏璧,满怀忧伤地在荆山脚下痛哭了三天。尽管眼泪已流尽,血却从眼眶中滴落,表达了他对世人无法识别宝玉的深深遗憾。楚国的新国君文王听闻此事后,派人前去探问,卞和坦言自己并非因酷刑而哭泣,而是痛惜宝玉未被识别。文王听后,心生兴趣,便亲自将和氏璧剖开一看,结果果然发现了其中蕴藏的美玉。为了表彰卞和的忠诚与坚持,文王亲自为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并予以珍藏。

和氏璧自此成为楚国的宝物,但它并没有长久地安放在楚国,而是经历了多次辗转流离。关于它的流传,民间有几种说法。一个说法是,楚威王在给一位立下赫赫战功的大臣奖赏时,竟将和氏璧作为礼物赠送。这位大臣拿到宝玉后,非常高兴,便与亲朋好友共同庆祝,喝酒聚会。就在大家玩得开心时,突然有人提到河中有条大鱼,大家都去观看时,和氏璧不见了踪影。直到五十多年后,和氏璧才再次现身,被一位无识货者拿到市场出售,恰巧被赵国的内侍缪贤购得,后由赵惠文王得知此事,便要求归还。

然而,关于这一说法,许多人存疑。毕竟,作为国家的传世之宝,怎么可能轻易赐给一位大臣,又怎么会在五十多年后突然“失踪”,而且如此不合情理地再次出现。另一种说法则认为,赵国与楚国为缔结婚姻关系,楚国将和氏璧作为聘礼送给赵国。这一说法较为合理,但仍有一些不确切的地方,毕竟和氏璧如此重要的宝物,怎会作为普通的婚姻礼物呢?

无论怎样,和氏璧最终还是回到了赵国。然而,随着历史的演进,它的命运并未就此停滞。根据史料记载,和氏璧最终进入了秦国的宫廷,成为秦始皇的珍藏。虽然史书未明确记载“完璧归赵”后和氏璧的具体去向,但在李斯所撰写的《谏逐客书》中提到过,“陛下有随、和之宝”,其中“和”即指的便是和氏璧。因此,可以推测,和氏璧最终被秦始皇所拥有,并且被用来雕刻成了秦国的传国玉玺。

很多人或许会疑惑:这块环形的玉石,怎么会变成一个方方正正的玉玺呢?实际上,和氏璧的外形和尺寸并未在史料中有明确记载。最初,它可能是一块未经打磨的璞玉,外表类似圆柱体,或者带有孔的环形玉石。根据古人留下的文字记载,比如《玉赋》中的“当其潜光荆野,抱璞未理”和《尔雅·释器》的记载,和氏璧最初可能只是经过简单的处理,去掉了包裹的石皮,尚未精心雕琢。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和氏璧才被用来刻制成了传国玉玺,且刻上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八个字。

无论如何,和氏璧的传奇经历,已成为历史中一段令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它见证了各国的荣辱兴衰,也承载着无数英雄豪杰的智慧与坚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新... 1942年秋季,凌少农,这位外表看起来颇为富贵的商人,踏入了新安镇丰田洋行的大门。实际上,他是新四军...
原创 三... 梁启超与李蕙仙、王桂荃的复杂情感历程 梁启超,知名的清末维新派领袖,曾深深爱上了年轻聪慧的翻译官何蕙...
原创 北... 好的,我会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段落语义不变,同时加入一些细节描述,让内容更丰富。以下是改写版本: ...
原创 1... 日本是一个面积小巧的岛国,然而它在亚洲的地位却从未低下,甚至曾一度成为亚洲最具军事实力的国家之一。日...
原创 毛... 好的,我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字数变化不大。 --- 毛主席无疑是一...
原创 袁... 袁盎,楚国人,西汉时期一位卓著的大臣,以其果断、直言敢谏而知名。他与晁错的政治对立更是广为人知,尤其...
原创 澶... 好的,我帮你对这篇文章进行改写,保持每段原意不变,并适当增加细节描写,字数变化不大: --- 澶...
MiniMax逆着商汤过河 文|新立场 25年刚过半,“AI六小虎”的称呼仿佛成为了一个过气梗,DeepSeek横空出世,改写...
原创 刚... 1886年寒冬的一个清晨,光绪帝的两位老师翁同龢行走在北京的大街上。此时正是腊月,街头人来人往,空气...
20世纪上半叶欧美学者对中国石... 从19世纪末开始,石窟寺作为中国的一项重要文化古迹受到外国学者与探险家的关注。本文回顾并梳理了20世...
原创 一... 当然,下面是你提供文章的改写版,保持了原文的意思和段落结构,同时增加了一些细节描述,字数变化不大: ...
原创 唐... 好的,我会保持文章的总体字数变化不大,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写,并改写每段内容,确保语义不变。 --- ...
原创 为... 麋芳、傅士仁与郝普,皆为三国时期蜀汉在荆州地区掌管要务的太守。彼时东吴大都督吕蒙突袭荆州,三人竟一一...
原创 苏... 在2006年的莫斯科,国际音乐大厦内一片灯火辉煌,前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正为自己庆祝七十五岁生日...
原创 日... 日本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历史悠久而复杂。自古以来,两国间的摩擦不断,部分原因在于日本地处岛国,资源相对匮...
原创 秦... 好的,我帮你把文章改写一遍,保持原意的同时增加一些细节,字数变化不大。 ---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
原创 伊... 628年,一位自称是先知穆罕默德座下弟子的人:阿卜杜拉·本·哈扎菲为波斯皇帝霍斯劳二世带来了一封奇怪...
原创 八... 1900年冬天,北京的胡同里,寒风透骨,一个贫寒人家的婴儿呱呱坠地。他就是倪志亮。谁能想到,这个出身...
原创 被... 说起商鞅,估计不少人第一反应就是 “车裂” 那惨烈的结局。这哥们一辈子跟秦国死磕,把一个边陲小国愣是...
原创 唐... 中国历史上,每当天下动荡,英雄豪杰便纷纷涌现,几乎每个乱世都会诞生一些令人铭记的传奇人物。秦末的陈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