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张绣主动再次投奔曹操,时机把握得不能再好
迪丽瓦拉
2025-09-19 11:32:19
0

好的,我帮你把这段文章改写一遍,保持原意和字数差不多,加入更多细节描述,让内容更丰富。如下:

---

197年正月,张绣和他的谋士贾诩怀着诚挚的心意,主动向曹操投诚。可惜曹操并未真正珍惜这份诚意,导致张绣三次退回曹操麾下,令曹操连续两年对张绣的征讨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最终只能徒劳无功,败兴而归。

彼时,天下诸侯多已发展为州级势力,小规模的割据势力想要稳固生存并继续壮大,难度极大。张绣与他的叔父张济在陕县(今河南三门峡)经营势力的努力,已然失败,现如今他们在南阳的供给也全然依赖于刘表的支持(《三国志·荀攸传》)。

作为张绣最为重要的谋士,贾诩肩负着为张绣谋划一条最优发展道路的重任,而且必须是在最恰当的时机内完成。事实证明,贾诩的谋划与把握时机的精准,几乎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地。

198年7月,张绣第三次击退曹操的进攻后,曹操转而东攻徐州的吕布,北上进攻河内的张杨和眭固,同时派遣臧霸北上青州,全面清除公孙瓒的势力,正式与袁绍形成了隔河对峙的局面。

到了199年9月,曹操返回许都,开始分兵屯驻官渡(《三国志·武帝纪》)。此时张绣的盟友刘表正忙于镇压荆南四郡张羡的叛乱,根本无暇顾及北方的局势(《三国志·刘表传》)。

值得一提的是,张羡等人之所以起兵叛乱,恰恰是曹操派遣桓阶在后方制造的祸端,目的是牵制刘表,使其无法与袁绍联手对抗曹操,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三国志·桓阶传》)。

在袁绍与曹操的大战即将爆发之际,袁绍又无法指望刘表出兵援助,便派遣使者前往穰城(今河南邓州),希望张绣北上,夹击曹操,从侧翼给予压力。

使者还带来了袁绍的亲笔信件,递交给贾诩,详细陈述出兵援助的利弊以及具体的行动计划(《三国志·贾诩传》)。

在这种大背景下,如果张绣接受袁绍的提议,攻入许都,势必会让本已处于弱势的曹操陷入两面夹击的险境,腹背受敌,形势岌岌可危。

这是曹操最为担心的局面。

相反,如果张绣此刻不乘机攻击曹操,而是选择主动投靠,协助曹操抵挡袁绍的进攻,无疑会给曹操带来极大的助力。

原本张绣准备当面对袁绍使者表达答应,但贾诩当场出面,面对张绣和众多将士说道:

“投靠袁绍,您可知道袁绍连自己的亲兄弟袁术都不能容忍,怎能容纳天下豪杰?”

张绣听罢,既惊讶又害怕,忍不住责怪贾诩说:

“你为何说得这么绝对!”

私下里,张绣又向贾诩询问:

“如今局势紧急,我们到底该何去何从?”

贾诩沉稳答道:

“依我看,还是投靠曹操更为妥当。”

张绣仍然心存疑虑:

“袁绍势力强大,我们和曹操又多次交战,怎能轻易转投曹操?”

贾诩耐心解释:

“原因有三:

第一,曹操手握天子令牌,号令天下;

第二,袁绍强大,但你我兵力有限,投靠他不会被重用;反倒是曹操势力虽弱,但会倍加珍惜我们;

第三,曹操是个有远大抱负的霸主,能抛弃私怨,心怀大义,重视国家大事。”

他恳请张绣莫要犹豫。

最终,张绣采纳了贾诩的计策(《三国志·贾诩传》)。

率领西凉部队,从穰城北上,199年11月抵达许都,正式投降曹操(《三国志·武帝纪》)。

曹操亲自迎接张绣,设宴款待,还将自己的儿子曹均许配给张绣的女儿,结为亲家。

张绣原本在汉朝被授予“建忠将军”称号,曹操重授他曾由东汉光武帝刘秀使用过的“扬武将军”,以示嘉奖(《资治通鉴》)(《三国志·张绣传》)。

同时,曹操承认张绣原有的宣威县侯爵位,且依献帝诏书将武威郡宣威县正式改为宣威侯国,作为张绣的实封封国(《三国志·武帝纪》)。

见到贾诩时,曹操非常高兴,紧握其手赞道:

“你这次谋划完美无缺,成就了我以信义闻名天下的声誉!”

曹操任命贾诩为执金吾,位列九卿,负责守卫与巡查许都城防,这职位不再由张绣管理。

并封其为都亭侯,名义上遥领冀州牧一职(因冀州尚被袁绍控制,此为名义职位,表达曹操对贾诩器重)(《三国志·贾诩传》)。

此外,曹操又让贾诩参军事务,归入自己的司空府麾下,充分发挥其谋略才能(《三国志·贾诩传》)。

此举实际上是将贾诩从张绣身边分离,变为己用。曹操的心思颇为细腻,既防范张绣,又需贤才辅佐自己。

到了199年12月,曹操率军从许都出征官渡(《三国志·武帝纪》)。

张绣率西凉骑兵随军作战,贾诩也紧跟在曹操身边,献策献计(《三国志·贾诩传》)。

官渡之战中,张绣奋勇杀敌,战功显赫,被升迁为破羌将军(《三国志·张绣传》)。

“破羌将军”这一军衔由武威人段颎所创立,他曾大破西北羌族,张绣作为同族人,能够继承此称号,是极大的荣耀。

到了205年正月,张绣又率西凉骑兵,在严冬冰雪覆盖的南皮城外,助曹操大败袁谭,立下赫赫战功,曹操赏赐其食邑增加两千户。

彼时天下百姓减少,封邑多不足千户,唯独张绣的封地极其丰厚(《三国志·张绣传》)。

由此可见,南皮之战中张绣的西凉骑兵贡献巨大,曹操对他极为赏识,待遇优厚。

207年,张绣随曹操北征乌桓,途中不明原因去世,谥号“定侯”赐予其身(《三国志·张绣传》)。

“定”字谥号极为吉祥,象征品德端正,安定民心(《谥法》)。

如果故事到此便结束,无疑是贾诩在恰当时机为张绣谋得了一条理想归宿,让他功成身退。

然而,《魏略》却记载了令人疑惑的一段插曲:

“五官将(曹丕)曾多次请张绣见面,却愤怒地说:‘你杀了我兄弟,怎忍面对我?’张绣心中不安,遂自杀。”(裴注引自《三国志·张绣传》)

然而历史时间线出现矛盾,曹丕直到211年才被任命为五官中郎将(《三国志·文帝纪》),而张绣早在207年便已去世,时间上无法吻合。

若无此时间冲突,张绣在北征途中死因不明,尚可推测为不安自杀。

但因时间错乱,《魏略》的这条记载被认为存疑。

张绣去世后,其子张泉继承宣威侯爵。

219年,因邺城魏讽谋反案波及荆州系众多成员,张泉也被牵连,于邺城被曹丕诛杀。

宣威侯国因此被废除(《三国志·张绣传》)。

巧合的是,张绣的女婿、樊侯曹均也死于219年(《三国志·武文世王公传》)。

曹操于次年220年驾崩(《三国志·武帝纪》)。

坊间有传言称,张绣父子被曹丕为兄曹昂报仇而杀,亦有人认为是曹操秋后算账,于北征乌桓途中谋害张绣。

此事见仁见智,各有说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曹均无辜身亡,曹操尚健在时,曹均应无因张绣而死。

至于贾诩低调行事,原因在于他自认非曹操旧臣,机谋深远,怕招猜忌(《三国志·贾诩传》)。

这与张绣的死无直接关联。

而且贾诩为曹操出谋划策多年,早已形成此种做派,非张绣死后才如此,且在立嗣问题上更是助曹丕一臂之力。

张绣和贾诩两人,堪称互相成就的伙伴。

对于贾诩而言,最值得铭记的功绩,无疑是他成功为张绣三次拒曹后,找到了一条最佳归宿。

在曹魏那段压抑的岁月里,或许他常常梦回当年,在南阳与张绣共度的时光……

(张绣三退曹操系列完结)

历史开讲

---

如果你想要再调整风格或加更多细节,也可以告诉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新... 1943年3月中旬,黄克诚,新四军第三师的师长,正从电报中阅读着一则消息。当他逐渐读完后,脸色变得愈...
原创 李... 李牧,赵国的名将,战国时期赫赫有名。他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卓越的指挥能力,被后人誉为“战国四大名将”...
原创 长... 1962年,中国做了一件当时全国人民都难以理解的决定——周恩来总理带领代表团在朝鲜首都平壤签署了《中...
原创 三... “三分天下魏蜀吴”,这句形象的描述,实际上掩盖了一个更为复杂的事实:在汉朝设立的十三个州里,曹魏王朝...
原创 唐... 唐朝数罪并罚制度的探讨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极为关键的一个时期,不仅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代,也在法律体系建...
原创 董... 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寻找一位心灵相通的贤妻实属不易,而对于一国之君而言,这样的遇见更是可遇不可求。这或...
原创 1... 1962年,八大元帅齐聚广州,林总占据C位,这是最完整的元帅合影! 今天我们要分享一张经典的历史照...
原创 按... 军衔象征着军人的荣耀,它是根据职位、资历、才干与功勋等多个因素综合评定的。唐朝的历史长达二百九十多年...
原创 商... 在商朝灭亡之后,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姬旦,也就是周公,对商朝历代帝王进行了评价。他曾在《尚书·多士》中...
原创 清... 谈到清朝历史,八旗制度一直是一个充满话题性的话题,尤其是它在清朝政治、社会和军事结构中所占据的重要地...
2000余年前的西汉贵族如何养... 两千余年前西汉贵族如何养生? 不仅能针灸,还炮制出了熟地黄,也能喝上“五叶汤”,快来一起看看海昏侯刘...
原创 民... 关羽(?—220年),字云长,原名长生,出生在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他是东汉末年...
原创 官... 在北宋时期,台谏信息的处理方式可分为两个主要流程:一是通过通进机构的审查,二是皇帝直接的处理方式。台...
原创 庞... 关于庞统的研究,历来较少有深入、系统的解析。笔者此次尝试通过一个系列,全面而细致地剖析庞统的成长背景...
原创 唐... 好的,我帮你把这篇文章在保持原意和总字数基本不变的前提下进行改写,并适当增加一些细节描写: --- ...
原创 “... 自古以来,开国皇帝在巩固了自己的政权之后,往往对功臣采取防范措施,尤其是那些具有军事才能的武将,往往...
原创 诸... 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诸葛亮是蜀汉的丞相,司马懿则是魏国的大都督,二人一生互为对手。特别是在诸葛亮...
原创 苏... 历史开讲 有位名人曾言:“平凡的脚步,也能走出伟大的征程。” 钰姐深以为然。 在清史上,有一位女性...
原创 毛... 1951年,毛主席在听取济南市委书记谷牧的报告后,开始和他进行了一场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毛主席广泛阅读...
转发:【家风家训】周恩来的家风 周恩来家风 周恩来从不浪费一钱一物,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着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作风。他穿的是补丁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