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朝为支援朝鲜抗击倭寇,出兵总人数超越二十万人
迪丽瓦拉
2025-09-19 19:04:13
0

为了阐明明军如何支援朝鲜抗击倭寇,我们的时间线需要拉回到1592年年初。那时,部分在日本的华人通过秘密渠道向福建地区传递了日军入侵的情报,福建地区因此是最早得知日本即将入侵朝鲜的地方。受到这份信息的影响,明国东南沿海的防备开始加强,但并未达到全国性的警戒水平。与此同时,远在北京的朝廷对于倭寇的威胁依旧一无所知,甚至没有意识到即将爆发的冲突。

然而,当日军如潮水般席卷朝鲜半岛时,北京依然未能察觉异常。这时,只有一个地方已经意识到朝鲜的危机,那就是辽东。辽东毗邻朝鲜,日军在半岛上的猛烈攻势如何可能不引起当地的注意呢?(出自《明代辽东边疆史》)

辽东总兵杨绍勋第一时间将朝鲜沦陷的消息报告给了北京。当时的兵部尚书石星,作为明国的国防最高主管,接到了这个报告。值得一提的是,石星与丰臣秀吉同年出生,都在1537年。这位年长的兵部尚书接到报告时,首先怀疑这可能是假的消息,因为他难以相信以朝鲜强大的军事力量会轻易被倭寇侵略。

不要急于笑出声,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朝鲜在明国人眼中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过去,朝鲜与明国多次并肩作战,尤其是在成化年间,明朝曾与朝鲜联合打击女真部落。壬辰倭乱发生后,明朝在抵抗努尔哈赤的战争中,还曾多次请求朝鲜援助。清朝初期,朝鲜的炮手也被清军重用。(出自《元明清时期浙江与朝鲜半岛的历史联系》)

当时,朝鲜常备军高达二十万,因此谁也没有想到日军能够轻松攻破朝鲜的防线。石星的第一反应是这是假消息,但随着思考的深入,他反而开始怀疑朝鲜可能与日本勾结,意图通过这次入侵来陷害明国,朝鲜的求援不过是一个圈套。因此,石星命令加强天津、辽东、山东等地的防备,以防止朝鲜与日本联手入侵明国。(出自《明代辽东边疆史》)

石星这一决策证明了他对外部威胁的敏锐意识,并且采取了措施确保边防的安全。从这一点可以得出两个重要结论:第一,在明军正式参战之前,明国的防备主要是针对朝鲜而非日本;第二,明朝与朝鲜的关系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紧密和牢固。

值得补充的是,在汉城沦陷后,朝鲜朝廷的确多次派遣使者向明国求援。这一系列事件进一步暴露了朝鲜的紧急状况。然而,明朝朝廷对这些情报一开始并不完全信任,对朝鲜使者的来访态度冷淡,也未认真对待。直到六月份,朝鲜王李昖逃至义州后,形势发生了变化。他几乎已无路可逃,若再向西逃便会离开国境。然而,李昖决定请求进入明国避难。这一消息传到明朝后,朝廷依然怀疑这位逃亡的朝鲜王是否为冒充者,便派人前去义州会见,并通过画像确认李昖的身份。(出自《宣祖实录》)

通过画像确认后,朝廷终于相信李昖确实是朝鲜国王。虽然如此,紫禁城内的朝臣依然陷入了激烈争论。一些大臣表示,既然倭寇已经轻易击败了朝鲜,那日本的军力无疑是强大的。如果接纳李昖,岂不是给了日本入侵明国的借口?例如兵部的许弘纲等官员就提出反对,他们认为涉足外部事务对明国没有好处,干预朝鲜的局势只会让自己陷入麻烦。

然而,石星等少数一些朝廷大臣认为,支援朝鲜是明国的责任,因为朝鲜作为明朝的“藩篱”,一旦失守,辽东的安全将直接受到威胁,进而影响到北京的稳定。浙江地方官周孔教便明确表示,若朝鲜失守,辽东的安全也将岌岌可危,最终,北京将无法幸免。此外,山西的彭好古不仅支持增援朝鲜,还提醒即使进入朝鲜,仍需防范朝鲜国内的潜在威胁。

就在争论不休之际,万历皇帝终于决定出兵援朝。尽管当时的万历年仅29岁,但已经在位第二十年。虽然他平时深居宫中,鲜少上朝,但对边疆的战事一直有着极高的关注。这次丰臣秀吉的入侵朝鲜令他感到异常敏感,终于在一番考虑后做出了决定。(出自《明代皇室尚武活动》)

万历皇帝的决定是支援朝鲜,但他也明确表示李昖不能进入明国。因此,万历下令由辽东的郭梦征率领军队进入义州,进行会见和援助。6月19日,郭梦征会见了李昖,并带去了万历赐予的2万两白银。这一举措,既是对李昖的同情,也是为了合法化明军进入朝鲜的理由。与此同时,万历还发布了一道圣旨,表示将派遣十万辽东精兵前往朝鲜,并号召琉球、暹罗等国联合出兵,共同抵御日本入侵。

然而,万历的这道圣旨存在一些夸大成分,琉球王尚宁已经向日本投降,泰国当时正与缅甸作战,无法提供帮助。尽管如此,这份圣旨足以彰显万历皇帝对援朝行动的决心。

实际上,早在6月15日,宁远总兵郝杰就已经指派史儒、戴朝弁率领1300人前往朝鲜保护李昖。6月17日,郝杰又派遣副总兵祖承训率领3000士兵进入朝鲜。至此,明军的援军已达到5000人,李昖终于敢于向东进军,而不再选择西逃入明境。

对于日本动员能力的误解,许多人曾认为16世纪的日本比明国更能动员军队,但这一观点经过进一步查证后被证明是错误的。据《明代倭寇史略》统计,丰臣秀吉的日本可动员兵力约为56万多人,但这一兵力并非都属于秀吉,其他大名的兵力在内。相比之下,明朝在永乐年间常备军高达276万,而在万历年间仍保持80万常备兵力。(出自《中国历代战争史》)

通过具体数字可以看出,明朝的军力远超日本。在1592年,祖承训率领的明军大约5000人,而明国总共出动了23万精锐士兵支援朝鲜。与日军总动员27万相比,明军的兵力无疑占了上风。日军在朝鲜半岛的最强兵力约为12万,而明军的最终总兵力显然远超对手。(出自《再造藩邦之师》)

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当时的明朝军力和动员能力,相较之下,日本的军力远不及明朝。在这种情况下,明人董欲感叹:“古称跨海东征扬威万里者,莫盛今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亮... 如果从《亮剑》电视剧中挑选出八路军、晋绥军和日军的战神,那么李云龙、楚云飞和山本一木无疑是最具代表性...
原创 七... 七七事变85周年纪念 今天是七七事变爆发85周年的日子。这一历史事件对每个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过...
原创 楼... 在唐朝时期,有一个叫做楼兰的城市,它位于西域的边疆,是一座孤立的城市。这座城市四周被高大的沙丘和漫天...
原创 大... 在一片废墟中,大清帝国正在走向灭亡。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刻,一位幸运生还的太医,肩负着重重秘密,站在历...
原创 白... 白崇禧和黄绍竑,谁才是桂系的二号人物?谁又是最早加入李宗仁阵营的呢?有些人认为,黄绍竑是带着自己的人...
原创 2... 2000年10月19日,恰逢西藏昌都解放50周年的纪念日。此次庆典特邀了多位曾参与昌都战役的重要人物...
原创 张... 张飞被称为三国时期的平头哥,几乎没有谁敢惹他,一旦有人挑战他,张飞便会直接出手,不留余地。即使是强如...
原创 陈...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农民起义常常成为推动历史变化的重要力量。而打响第一枪的,就是程胜和吴广。站在今天的...
原创 见... 韩国那边出了个事。他们改了个顺序。 以前他们念叨国家,是“韩日中”。现在,他们自己定了,以后得叫“韩...
原创 大... 紫禁城一直是权力斗争和宫廷秘密的中心。1908年一个寒冷的早晨,紫禁城的气氛比平时更加沉重压抑。光绪...
花脚大仙分享:《不尽长江滚滚来... 不尽长江滚滚来 ——长江与中华文明展中篇 长沙博物馆特展 花脚大仙分享 “不尽长江滚滚来——长江与中...
原创 五... 关羽未能守住荆州,导致了荆州的沦陷,这也意味着蜀汉失去了半壁江山,未能完成大业。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连...
原创 刘... 在十大元帅中,刘伯承的寿命最长,他与朱老总一样,即使到了晚年,仍然深受毛主席的信任。尽管刘伯承的身体...
原创 李... 李秀成:太平天国的忠王与军事支柱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的重要人物之一,既是太平天国的忠王,也是这个动...
原创 康... 朱元璋究竟是明君还是暴君?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都没有答案。朱元璋的政绩非常突出,他废除了丞相制度,设立...
原创 夏... 夏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之一,一直是历史学界关注和争论的热点话题。人们尤其对夏朝是否拥有文字,以...
原创 八... 三国时期归晋,历史迎来了统一,但这次统一在中国古代史上引发了不少争议。其一,司马家族的崛起是在曹魏政...
原创 中... 这座矗立在旅顺口区的白玉山塔,表面看去只是一个高耸的石质建筑,可它背后的故事却牵扯着百年侵略史和国家...
原创 嘉... 前言 在那个一切都依赖人力的年代,如何才能修建一座宏伟的关隘工程呢?嘉峪关长城便是中国古代非常著名的...
原创 火... 标题:从土葬到火葬:中国历史上死亡方式的演变与现代观念的变迁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对死亡的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