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中央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讨论关于军队授衔的事宜。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军衔授予,象征着新生的人民军队的正规化与壮大。会议中,毛主席和周总理手持国务院递交的预选名单,细致地审议着每一个名字。不久,大家便开始讨论具体的人选,会议气氛认真而严肃。突然,平时话不多的101将军发言了:“我认为滕代远也应列入元帅名单,他资历深厚,战功显赫。”他环顾四周,看到不少人点头同意。
听到滕代远的名字后,毛主席陷入了沉默,神情凝重,沉思了许久。最后,他开口说道:“算了。”他这一句话,令所有人都感到有些意外。那么,滕代远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毛主席会说“算了”?
滕代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共事件,导致中国的革命事业遭遇重创。面对国民党的大规模迫害,中共中央意识到必须有自己的武装力量。紧接着,8月1日,南昌起义在江西爆发,成功建立了中共的武装力量,为全国革命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与信心。紧随其后的各地起义,彭德怀和滕代远领导的平江起义尤为重要。
1928年7月,彭德怀正等待着一位特殊的客人——滕代远。当时,彭德怀是国民党独立第五师的团长,然而他已经秘密加入共产党,肩负着为革命服务的使命。滕代远的到来带来了中央的重要命令——发动起义。由于彭德怀的身份尚未暴露,两人能够秘密商讨策划起义的细节。然而,事情总有意外发生,黄公略的身份被暴露,国民党特务已在赶来抓捕的路上。为了保护革命队伍,滕代远和彭德怀迅速行动,通知黄公略做好逃脱准备,同时部署起义行动。
起义最终在7月22日成功,彭德怀和滕代远攻占了敌军的指挥部和平江县政府,俘虏了大量敌军,并解救了被捕的党员。起义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彭德怀任军长,滕代远任党代表。随即,他们带领部队前往井冈山与其他红军部队会合,在那里滕代远成为了红军的奠基者之一。
滕代远,出生在1904年,来自一个贫困的苗族家庭。由于家境贫困,他从小便承担沉重的农活,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学业,反而通过努力学习脱颖而出。中学时期,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在那里,他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并深受其影响,逐渐立下坚定的信仰。1925年,滕代远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开始积极宣传共产主义理念,很快就汇聚了大批志同道合的伙伴,壮大了当地党组织的力量。
1927年,滕代远因其卓越的能力被推选为湖南省党的委员,负责全省的农民问题。他还担任了湘东特委书记,表现出了出色的领导能力。很快,滕代远与彭德怀一道创建了红五军,之后前往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随着时间的推移,滕代远成为了红军的核心人物之一。
在红军的历史中,滕代远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时的红军分为一、二、四方面军,但并没有红三方面军,这与滕代远和彭德怀的谦逊有很大关系。两人认为,当时干部短缺,宁愿将有限的干部资源派往更急需的地方,而非扩编成红三方面军。
1934年,滕代远前往苏联学习,并在斯大林的邀请下参与了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会议。会后,斯大林亲自接见了他与王明、陈云,三人一起探讨了中国革命的未来。斯大林深知中国革命的复杂性,他告诫他们:“只有团结,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回国后,滕代远不久便收到了噩耗——自己的好友、八路军总参谋左权在与日军的战斗中英勇牺牲。中央随即召开紧急会议,商讨新任总参谋的问题。经过广泛讨论,最终滕代远被任命为八路军总参谋。
抗日战争爆发后,滕代远面临着许多困难。在中共北方局,由于大量人员牺牲,急需人才。滕代远义无反顾地主动要求前往,担任中共北方局常委,为党培养干部。随着战争的胜利,滕代远再次回到军队,并参与了晋冀鲁豫地区的指挥工作。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滕代远逐渐离开了军事岗位,转而负责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1950年代初,随着铁路建设任务的艰巨,中央决定任命滕代远为铁道兵团司令兼政治委员,他肩负起了恢复和建设中国铁路的重任。在滕代远的领导下,铁道兵团取得了显著成就,成功建设了大量可用于运输的铁路,并在后续的战役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滕代远不仅是卓越的军事领导者,他的个人品格同样值得敬佩。他一心为国家,在工作中从不偏私。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他也坚决拒绝利用职权为其谋取私利。一次,他的儿子前来看望他,想通过父亲的影响力找到工作。然而,滕代远毫不妥协,严肃地告诉他:“工作是组织分配的,只有有能力的人才能得到,而不是靠关系。”
在1955年的军衔授予中,滕代远本应当获得元帅的称号,但最终由于他在军队职务上的较低地位和目前不在军队的实际情况,他并未被列入元帅名单。对于这一结果,滕代远并未有任何怨言,他笑着说:“军衔不重要,人民会永远记得那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
滕代远在最后的岁月里,依然关心国家的发展。1974年,他因病住院,弥留之际,拿起纸笔写下了最后的遗言:“服务!”这是他一生的写照,始终将国家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