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上篇文章,我们说了唐史的梗概,点出了“唐乌龟”的内涵,从今天开始,就详细开说大唐289年的具体历史。
一切从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说起。
李渊,字叔德,老家在陇西成纪,也就是今天的甘肃秦安。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暠的第七代孙。到了李暠儿子李歆时,被北凉灭了。
西凉国灭了,但强大的家族还在。李歆生李重耳,李重耳生李熙,李熙生李天锡,李天锡生李虎。
转眼到西魏时期,立了大功的李虎,被皇帝赐姓大野氏,官做到太尉。后来他因拥立宇文泰建立北周,和李弼等八个人,成为“八柱国”,封唐国公。
李虎死后,儿子李昞继承了唐国公的爵位。李昞的妻子独孤氏,和隋文帝杨坚的独孤皇后是亲姐妹。所以隋文帝和李昞,名义上是君臣,实际上是连襟,李昞继续在隋朝做大官。
李昞生子李渊。史书记载,李渊这人天生异相,胸前有三个乳头,额头中间隆起像太阳,天庭饱满。他小姨夫,也就是隋文帝杨坚曾夸他不一般,特别喜爱。
李昞死后,李渊继承了唐国公爵位,先后历任谯(今安徽亳州)、岐(今陕西凤翔)、陇(今陕西陇县)三州刺史。
隋炀帝杨广上台后,先后提升李渊当荥阳(今河南荥阳)、楼烦(今山西静乐)两个郡的太守,后来又征他入朝任殿内少监。不久又调任卫尉少卿,掌管宫廷禁卫事,开始由文官转任武职。
隋炀帝征讨高句丽时,李渊负责押运粮草,供应前线军队。正赶上前宰相杨素的儿子、楚国公杨玄感起兵造反,围攻东都洛阳。李渊赶紧写信报告。
隋炀帝慌忙撤军回来,任命李渊为弘化(今甘肃庆阳)留守,兼知关右诸军事,防备杨玄感。
后来杨玄感兵败而亡,李渊继续当弘化留守。他对手下管得松,人缘不错,很多豪杰都来结交。
这时候隋朝政治腐败,“桃李子有天下”“杨氏将灭,李氏将兴”等谶语满天飞。起初只在街巷流传,后来竟传到宫里,连隋炀帝都经常听到。
于是,朝中那些有背景的李氏家族就倒霉了。首当其冲的,是曾为北周八柱国之一的李弼的曾孙李密,靠着祖上功劳在朝廷捞了个左亲侍的小官,活跃在隋炀帝眼皮底下。
隋炀帝看李密额头尖下巴方,眼睛黑白分明,就说他眼神不正,有反相,当场把他撤职了。
此时的李密有没有反心不知道,但后来是真反了。杨玄感造反时,李密就参与了谋划。兵败后逃到瓦岗寨,投奔了翟让,就想借着“李氏当兴”的谶语称王称霸。可哪知道真命天子另有一个姓李的,不是他李密。
再说隋炀帝,赶走了李密,又怀疑到郕国公李浑头上,诬陷他谋反,把他全家都杀了,可谓冤枉。
赶走李密,杀掉李浑后,隋炀帝又忙着造新龙舟,到处巡游玩乐。这时忽然听说李渊很得军心,又开始猜忌他,派人到弘化召李渊进京。
李渊正因为李浑全家被杀而心惊胆战呢,突然接到召见命令,感觉隋炀帝肯定没安好心。就决定通过装病蒙混过关,一副病恹恹的样子见了使者,还塞了好多金银财宝当路费,求使者回去美言几句,就说自己病好了立刻去行宫朝见。
使者拿了钱,乐得做顺水人情,满口答应就走了。使者回到行宫,当然按李渊说的,报告说李渊病重暂时来不了。
隋炀帝正沉迷享乐,也没心思管李渊,这事就搁了好几个月。这天,碰巧李渊的外甥女王氏在后宫当差,被隋炀帝看见了,突然想起李渊的事,就问王氏:“你舅舅怎么回事?好几个月不来见朕?”
王氏赶紧回答:“恐怕是病还没好吧,所以耽搁了。”
隋炀帝冷笑一声:“死了倒干净了!”说完就走了。
王氏惦记舅舅,赶紧偷偷写了封信寄给李渊。李渊拆信一看,吓得魂飞魄散。左思右想,想不出脱身的办法,只好故技重施,拿钱开路,贿赂隋炀帝身边的宠臣,求他们帮忙周旋。自己则整天喝酒装糊涂,免得被人盯上向隋炀帝打小报告。
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富贵逼人来啊!李渊正担心着呢,圣旨下来了,不是让他回朝觐见,而是因为隋炀帝要巡幸汾阳宫,所以擢升李渊当山西河东(今山西)慰抚大使,命令他讨伐当地盗贼,为隋炀帝巡幸清场。
李渊高兴啊,拜领了任命,立刻出发,刚到龙门(今山西河津),就赶上贼帅毋端儿带着几千人来攻城。李渊手下几十个骑兵,拉弓射箭,箭无虚发,贼兵前锋倒下一片,剩下的一哄而散。
李渊乘胜追击,又接连打败了敬盘陀、柴保昌等几股贼兵,收降了几万人,名声更大了。
捷报传到行宫,隋炀帝很高兴,于是改变计划准备北巡。可他刚出雁门关,就碰上突厥始毕可汗的大队人马前来打劫。
隋炀帝吓得赶紧逃回雁门关,据关死守。如此大鱼,可不能放跑了。始毕可汗调集了几十万番兵,把雁门关围得水泄不通,日夜猛攻。
隋炀帝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赶紧发檄文向全国求救,命令各地派兵来勤王救驾。
屯卫将军云定兴响应号召招兵买马,准备去救援。正好有一位将门虎子、济世英雄,跑到云定兴军营报名入伍。
您猜这小将是谁?就是慰抚大使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
李世民的母亲窦氏,是位女中豪杰。她父亲窦毅,在北周当过上柱国,娶了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
窦氏出生时头发就长过脖子,三岁时头发就和身子一样长了。她读《女诫》、《列女传》这些书,过目不忘。
隋文帝杨坚篡夺北周皇位时,她气得扑到床下,愤慨地说:“恨我不是男子身,不能救舅舅家(北周皇室)!”窦毅赶紧捂住她的嘴,叫她别乱说,但心里暗暗吃惊。
窦毅曾对公主(妻子)说:“咱这女儿面相奇特,见识不凡,得给她好好挑个丈夫。”于是命人在屏风上画了两只孔雀,并约定:只有射中孔雀眼睛的,才能娶自己这个女儿。
一时间,王孙贵族们争着来比试射箭,门槛都快被踏破了。可惜那些人拉弓射箭,都达不到要求,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唯独李渊最后来,连发两箭,一箭射中左眼,一箭射中右眼,就这样成就了一段好姻缘。
后来窦氏给李渊生了四个儿子一个女儿: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四子李元吉,女儿(史书中没有记载名字,即后来的平阳公主)则嫁给了临汾人柴绍。
史书记载,李世民出生时,有两条龙在他家上空嬉戏,三天后才离开,路人都觉得神奇。他母亲也觉得这是异兆,所以特别疼爱他。
过了四年,有个书生自称会看相,来拜见李渊。刚见面就对李渊说:“您将来必定大富大贵,而且一定会有贵子。”
李渊就把四个儿子叫出来。书生唯独指着李世民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将来必定位居万民之上。您记住我的话!这孩子二十岁左右,就能济世安民。您千万别小看他!”李渊听了很高兴。
书生说完就走了。李渊转念一想,怕书生到处乱说惹麻烦,立刻派人去追。结果四处找也找不到,这才惊以为神。于是就采用“济世安民”的意思,给二儿子取名“世民”。
李世民才十几岁,就已经把古今兵法研究透了,而且天生胆识过人。他到处结交朋友,轻财重义,真是天生的英雄气概,与众不同。到隋炀帝被围在雁门关时,他刚十六岁。
云定兴见了李世民,问过家世履历,知道他是名门之后,又见他相貌魁梧奇特,格外敬重。
李世民献计说:“始毕可汗倾全国之兵来围攻天子,肯定是以为我们仓促间来不及救援,才敢这么猖狂。我军应该大张旗鼓,布置连绵几十里的旌旗,昼夜不断。晚上还要敲锣打鼓,互相呼应。始毕可汗看到我们这么大的声势,肯定以为援军全来了,必定望风而逃!”
云定兴点头说:“好一条疑兵计!现在正用得着!”于是依计行事,部队浩浩荡荡开进。
果然,始毕可汗中计,以为隋朝大批援军到了,立刻解围撤走了。隋炀帝这才平安回到东都洛阳。
李世民在云定兴军营里待了一年多,也没见什么奖赏。只听到京城传来消息,说皇帝又跑到江都(扬州)玩去了,还杀了好几个敢提意见的大臣。
李世民不禁感叹:“皇帝这么昏庸,我在这儿待着干嘛?”于是辞别云定兴,回家去了。
这时候,趁着隋炀帝南巡,各地的草莽英雄又纷纷起事。
李渊则被正式任命为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兼太原留守、晋阳宫监,成为这一地区最高军政长官。李世民就跟着父亲到了太原。
太原南部有个贼帅叫甄翟儿,自称“历山飞别将”,带着一帮亡命之徒来攻打太原。李渊带兵出击,深入敌阵,结果反被贼兵包围了。
李世民提着弓,骑着马,只带着几十个精壮骑兵,冲入敌阵。贼兵上前阻拦,都被李世民射退,敌阵渐渐乱了。李渊乘机杀出重围,又召集步兵,和世民夹击贼兵,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甄翟儿慌忙逃走,太原这才转危为安。
转眼又过了一年,隋炀帝还赖在江都,沉迷酒色。而四面八方的草头王纷纷崛起,把好端端的中原大地,搞得四分五裂。
从隋炀帝大业七年(611年)开始,到大业十三年(617年)为止,各地起兵造反的,少说有几十股。除了已经失败的杨玄感,还有刘武周、林士弘、窦建德、李密、杜伏威等等,他们有的称帝,有的称王,有的称总管,有的号将军,不一而足,遍布全国各地。
这几十号草头王,都是史书上有名有姓的。此外还有数不清的小股土匪,到处打家劫舍,骚扰百姓,实在记不过来,史学家统称他们为“群盗”。
那个赖在江都的隋炀帝,还整天泡在迷楼里,搜罗江南美女,醉生梦死。身边那些拍马屁的奴才,又把各地告急的文书压着不报。眼看杨家的江山,是朝不保夕了。
太原留守李渊,看着天下大乱,经常忧心忡忡地叹气。唯独二儿子李世民,志向不同。他专门放下身段结交英雄豪杰,暗中谋划大事。
晋阳县令刘文静和晋阳宫副监裴寂,跟李世民常有来往。刘文静很器重李世民,和他深交。裴寂却不以为然。
一次,裴寂和刘文静一起在城楼上乘凉,远远望见边境上烽火连天,不禁叹气道:“我本是个穷官,又碰上这乱世,怎么活下去啊?”
刘文静反而微笑着说:“时局已经很清楚。只要咱俩同心,还怕什么不能大富大贵的?”
裴寂立刻追问:“刘大令有什么高见?快指点指点!”
刘文静说:“乱世出英雄!你没看见李公子世民吗?”
裴寂摇头:“他虽有点才能,到底是个年轻人,能成什么大事?”
刘文静说:“你别小看人!这年轻人可是治世奇才!”
文静眼力过人,然裴寂还是半信半疑。
过了一天,江都的使者带着诏书来了,给李渊宣读。诏书大意是:“李密跟随杨玄感造反,刘文静和李密是亲家,应该连坐,立刻撤职下狱!”
李渊不敢违抗,只好把刘文静关进了监狱。
李世民听说刘文静下了狱,急忙去探监。狱吏一看是李公子,当然放行。
两人见面,世民替他惋惜。刘文静却说:“如今天下大乱,还有什么公道王法?除非像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那样的真命天子出世,拨乱反正,或许还能善恶分明,不让好人冤死。”
李世民一听就火了,说:“您这话就不对了!难道现在就没人才了?只怕有些人有眼不识泰山!我来看您,就是想和您共谋大事,哪像那些没见识的人,看着亲友下狱,只会哭哭啼啼,束手无策!”
刘文静拍手叫好,说:“好!好!我果然没看错人!公子真是治世奇才!我来给您出主意。现在天下大乱,群盗多如牛毛。如果有真命天子出现,正好收服他们,号令天下!就说这太原城里的百姓吧,为了避乱逃进城来的,召集起来就能有十万之多!您父亲手下也有几万兵。我们正好趁这机会,打进关中,然后发檄文通告四方。不出半年,就能成就帝业了!”
李世民听了,沉默了一会,慢慢地说:“您的计策确实高明。只怕家父不同意啊,您看该怎么办?”
刘文静说:“这也不难。”说完,凑到李世民耳边悄悄说了几句话。李世民听完就明白了,告别出狱,立刻去邀请裴寂喝酒。
裴寂这人好酒贪杯,还喜欢赌博。李世民摆下丰盛的酒席招待他,又拿出好几万缗私房钱,陪他玩樗蒲,故意输钱给裴寂。
裴寂因此非常高兴,天天往李世民那儿跑。从此两人关系变得非常密切。
眼见关系已经到位,李世民就把自己和刘文静的密谋告诉了裴寂,让他出面劝李渊造反。
裴寂考虑了一会,说道:“我和你父亲是老朋友。但要是明着去劝他造反,恐怕反而会被拒绝。看来只能暗渡陈仓,用计赚他了。”
李世民说:“全靠您了!”
裴寂嘱咐说:“现在先别明说。过几天我给你回信。”
李世民高兴地谢过,裴寂就走了。
过了一天,裴寂在晋阳宫设宴,请李渊赴宴。
原来,隋文帝杨坚最初定都长安,后来在长安东边又建了一座新城叫大兴城。隋炀帝杨广又营建了东都洛阳。后来他四处巡游,建了很多行宫。太原的晋阳宫就是其中之一。宫里设有外监,正副各一人。李渊是太原留守,兼任晋阳宫正监,裴寂是副监。
这次裴寂请李渊赴宴,李渊觉得自己是宫监,赴宴也无妨。裴寂热情地把他迎进去。两人坐下,美酒佳肴不断端上来。
两人边喝边聊旧事。李渊开怀畅饮,连干了好几大杯,已经有五六分醉意了。忽然听见门帘响动,环佩叮当,李渊定睛一看,竟然走进来两个绝色美人,长得像一对姐妹花。
俗话说:“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这两个美人袅袅婷婷走到席前,向李渊行礼。李渊慌忙还礼。
裴寂招呼两位美人,一左一右坐在李渊身边,继续劝酒。李渊已经醉得迷迷糊糊,也不问美人来历,只顾着喝,喝得酩酊大醉,就被两位美人扶着去睡了。睡了很久,才有点清醒,闻到一股特别的香气,像兰又像麝,不由觉得奇怪。他揉揉眼睛,左右一看,竟然有两个美人陪着,不禁惊叫起来!
还是那两位善解人意的美人,柔声细语地告诉李渊:“唐公别怪!这是裴副监(裴寂)的主意。”
李渊又问她们姓氏。一个自称姓尹,一个自称姓张。李渊又问她们住处,两人都说自己是宫里的眷属。
李渊一听,吓得赶紧披上衣服跳起来:“宫里的贵人,怎么能跟我同床共枕?这可是杀头的罪过啊!”
两位美人连忙劝慰:“今皇上无道,跑到南方不回来,这天下到处都乱糟糟的。要不是唐公您保护,我们姐妹难免遭人污辱杀害。所以裴副监特意嘱咐我们,早点找个依靠,也好保全性命。”
李渊连连摇头:“这……这事怎么行得通!”一边说,一边快步走出卧室。刚走几步,正好碰上裴寂。
李渊一把抓住裴寂,叫着他的字说:“玄真!玄真!你这是要坑死我啊!”
裴寂笑道:“唐公!您怎么这么胆小?收留一两个宫人算个啥?就是这大隋江山,您也能顺手拿过来呀!”
李渊急忙说:“你我都是隋朝的臣子,怎么能说出这种大逆不道的话,想招来灭门大祸吗?”
裴寂正色说道:“识时务者为俊杰!如今隋主无道,百姓穷困,天下到处都在争夺江山,你不是不知道,就连咱这晋阳城外,都成战场了!你手握重兵,儿子也在暗中积蓄人马。为什么不趁这机会起兵,拯救百姓讨伐暴君,开创帝王大业呢?”
李渊支支吾吾说道:“我家世代受国恩,不敢有异心。”
裴寂还想再说,忽然一个士兵跑进来报告说:“突厥兵打到马邑了!请留守大人赶紧回衙门发兵,阻击外寇!”
李渊一听报告,匆匆忙忙回去了。只见副留守王威、高君雅等人已经等着了。李渊和他们商量后,决定派高君雅带一万兵马,出援马邑。高君雅领命去了。
李渊这边却不好受,毕竟睡了皇帝的女人,是死罪。天下已乱,李渊的心头也开始萌生造反的念头。只是造反可不是小事,是要诛九族的,李渊绝不敢露出半点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