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野史:朱元璋问刘基:朕能做几年皇帝?刘:本有35年,被偷走4年
迪丽瓦拉
2025-09-20 07:31:14
0

在中国历史的各个王朝中,开国皇帝和他的功臣们往往都披上了传奇的光环。尤其是在建立明朝的过程中,刘基作为其中的重要人物,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他不仅是朱元璋的得力辅佐者,而且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曾有一次,朱元璋问刘基:“朕能做几年皇帝?”刘基回答:“本来有三十五年,但被人偷走了四年。”朱元璋的信任刘基的程度,令人叹为观止,这份信任也源于刘基辅佐朱元璋打天下的历史。

刘基的家族背景深厚,其祖父刘光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将领,列为“南宋中兴四将”之一。尽管刘基出生在元朝末年,这一显赫的家族背景对他的实际影响有限,但至少为他提供了一个较为优渥的教育环境。正因如此,刘基从小聪慧过人,天赋极高,乡里的人都称他为“神童”,纷纷认为他一定会通过科举走上仕途。少年时期,刘基便随名士郑复初求学,郑复初曾对刘基的父亲说:“您家有厚德,这孩子将来必定是大人物。”不久,刘基就考中进士,进入了官场。

然而,元朝末期政治动荡,社会局势不稳,刘基的官职并未有太大起色,他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等职,虽然没有快速升迁,但他凭借博学多才,尤其在抵御方国珍等敌人的斗争中,展现了卓越的个人能力。渐渐地,刘基在民间的声望越来越高。西蜀名士赵天泽曾评价他为江左人物中的佼佼者,认为他足以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相提并论。

朱元璋平定浙东之后,正是因为刘基的声名远扬,才亲自派人邀请他。与此同时,另一位“明初三大家”之一的宋濂也同样被邀入朝。然而,刘基的选择却并非一开始就与朱元璋合作。尽管朱元璋曾多次邀请他,刘基始终没有回应,直到时任总制的孙炎写信给他,刘基才答应与朱元璋携手。这一举动至今引发诸多猜测,有人认为这是古代贤才投身大业前的必经过程,比如诸葛亮出山前的“三顾茅庐”。也有人认为,刘基起初并不看好朱元璋和他所代表的势力,因此有所保留。

然而,一旦决定辅佐朱元璋,刘基便全力以赴,毫不保留。朱元璋对于刘基的信任,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当有重大决策需要作出时,朱元璋常常将刘基单独召入内室商议,不许其他人打扰。刘基给出的许多建议都极具实用性与创见,尤以他在平定天下战略上的眼光最为独到。当时,他曾为朱元璋分析天下形势,认为张士诚并非真正威胁,而陈友谅则因声名不正且地理位置极具威胁,朱元璋应先解决陈友谅,再统一中原。朱元璋采纳了这一方略,果然逐步取得了胜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元璋对刘基的依赖逐渐加深,他将刘基视为自己最重要的谋士。即便身为皇帝,朱元璋始终称刘基为“老先生”,并且常常公开称他为“吾之子房”,自比汉高祖刘邦,认为刘基如同初汉三杰之一的张良一般,是他得以成功的关键。

那么,刘基为何会成为民间传说中的“神机妙算”人物?这和他在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时的高瞻远瞩、果断果决的作风不无关系。在一次与陈友谅的激烈战斗中,朱元璋的部下曾建议投降,或是回师钟山,唯独刘基始终保持沉默。当朱元璋再次单独请教他时,刘基毫不犹豫地否定了投降和回师的方案,他认为这两种策略会导致军心涣散,应当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来击败敌军。结果,朱元璋按照他的建议反败为胜,彻底扭转了战局。

不仅如此,刘基在战场上的指挥能力也屡次获得了朱元璋的高度赞赏。在鄱阳湖的激烈战斗中,朱元璋亲自指挥作战,刘基曾一度大声提醒他换船,避免了船只被敌军飞石击中。种种事例使得刘基逐渐被传为“知天命、料敌先机”的智者。

刘基不仅善于预测战局,他对于天象的关注也令朱元璋深信不疑。据史书记载,朱元璋常向刘基请教天象问题,而刘基也总是认真作答,且把所有草稿烧毁,保持低调。有人认为,刘基能够通过天象解读某些政治走势,然而他自己曾经表示“霜雪之后必有阳春”,暗示天下已经安定,施政应该宽仁。尽管如此,刘基的“天命”分析始终让朱元璋非常重视。

在多次“预言”中,刘基建议朱元璋以柔和的手段治国,宽容待民。这些建议虽然显得富有“预言”色彩,但背后却有其深刻的政治意图。刘基希望朱元璋能够治国以仁,为百姓谋福,而非依靠过于严苛的法令。

然而,历史并未按照刘基的期望发展。在一次大旱之时,朱元璋因天象与民间疾苦的传闻,请求刘基分析其中的原因。刘基指出,士兵和工匠未能妥善处理死者遗体,影响了天和。朱元璋采纳后,事情并未如他所预料的那般迅速解决,反而延续了十多天未见降雨。这时,刘基妻子去世,他便借此理由向朱元璋请假回乡。

这似乎是刘基在政治上的隐退,他的归隐行为引发了诸多猜测。有人认为,他之所以选择退居二线,是因为他在官场上性格刚直,树敌众多,因此希望低调避开纷争。然而,无论如何,刘基最终还是未能逃脱权力斗争的漩涡。死后,尽管朱元璋对他保持高度尊敬,但他依然未能免于“胡惟庸案”的牵连,成为历史的牺牲品。

刘基的死,意味着他与朱元璋之间深厚的信任关系的彻底断裂。朱元璋也未能避免权力更替带来的挑战,最终由太子朱标早逝,帝位传给了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随后的“靖难之役”也正好在四年后完成,朱允炆的继位标志着新一轮权力斗争的开始。

朱元璋一生的传奇,以及他与刘基之间深刻的“预言”与政权的关系,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段极具戏剧性和复杂性的篇章。在这段历史的尾声,我们看到了一场为了四年命运的追溯和改变,也反映了一个大帝如何与命运、与权力博弈的全过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沉睡了三千年,三星堆遗址的重新发现震惊了整个世界。 三星堆出土的神秘文物,包括青铜面具、金杖、青铜神...
历史上的今天 | 德国数学家哥... 克里斯蒂安·哥德巴赫(1690年3月18日-1764年11月20日)是德国数学家,出生于哥尼斯堡(现...
原创 日... 日本不敢惹美俄,却敢一再的挑衅中国,原因很简单,因为美俄从来不惯着他,而中国从古至今就对日本太过宽松...
平民也能称霸三国!三谋低门槛体... 在如今的游戏市场里,很多平民玩家都被“肝氪”游戏折磨得苦不堪言,想好好玩个游戏,不是要花费大量时间去...
原创 古... 前言 自古以来,我们的土地就充满了百家争鸣的开放与包容精神。在这片土地上,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们,常常会...
原创 川...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在主动撤出鄂豫皖边区后,突然朝四川方向进军,给蒋介石和川军带来了极大的震...
原创 朝... 《仁粹大妃》是一部2011年大火的韩剧,剧中的仁粹大妃在各派势力之间巧妙地周旋,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原创 选... 刘备从起家到建立蜀汉,再到最后的覆灭,整个过程仅用了四十二年的时间。值得一提的是,蜀汉的实力虽然相较...
原创 曹... 屯田令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便在南北朝时期,屯田令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尽...
原创 曹... 东汉末年,国家动荡,三国逐渐形成。在这段乱世中,英雄辈出,三国的故事吸引了无数后人,成为大家津津乐道...
原创 中... 第一位独孤皇后,是隋朝的第一任皇后。她性格低调谦和,在外保持谦逊,但在内政上,她一直是杨坚的重要支持...
原创 炎... 炎黄子孙这个称呼源于上古传说,指代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这些部落在约五千年前的黄河流域活动,奠定了华...
原创 吕... 三国历史中有许多关键的转折点,而对蜀汉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关羽失守荆州。荆州在三国时期是一个极为重要...
原创 马... 马超和关羽到底谁更厉害?根据正史的记载,二人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根本不是一个档次。你是否也好奇他们之...
原创 渡... 1949年春天,渡江战役前,我军派侦察员了解敌军布防情况。 阴差阳错之下,一个侦察员误入牛棚,他刚打...
原创 清... 晚清王朝的腐败与昏庸,注定了它的灭亡。清朝最后一任皇帝溥仪退位后,他的家族成员是如何被处置的呢?这个...
原创 被... 马隆 据说姓马的人多有勇名,而今天的故事主人公也姓马,不过大多数人可能没听说过他。 公元251年...
原创 山... 作为山东省的一把手,袁世凯有点头大,都快成袁大头了。 他是1899年12月调任山东巡抚,谁知1899...
原创 清... 一组1902年上海街景老照片,原为黑白照。这是上色的。图一的照片能看出上年岁男人的衣着很特别,颇具江...
原创 忽... 蒙古的立储制度一直存在着不完善的问题,这也导致了元朝的历任皇帝继位都需要经历一番波折,元成宗铁穆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