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郝昭用一千人马,击退了诸葛亮三万大军,难道他比司马懿还厉害?
迪丽瓦拉
2025-09-20 09:03:40
0

当然,下面是对你提供的文章内容进行改写,保持每段语义一致,同时适当增加了一些细节描述,且总体字数变化不大:

---

一、我败故我在

世间哪有永远不败的将军?尤其是在三国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更是如此。虽说曹操号称“奸雄”,但他同样经历了不少惨败。就如《三国演义》中张松所言:“当年濮阳攻打吕布、宛城与张绣激战;赤壁之战遭遇周瑜,华容道遇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这些败仗无不震惊天下!”

不过张松似乎忘了汴水之战,曹操被徐荣打得差点命丧黄泉!尽管曹操败多胜少,但谁又敢质疑他不强?

再说刘备,更是被人戏称为“打不死的小强”。终于在西川登基称帝,却在夷陵之战后,一夜之间灰飞烟灭……但又有谁敢说刘备无能?

孙权则更为凄惨,逍遥津之战后被嘲讽为“孙十万”,俗语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合肥十万送人头。”可这又怎能抹杀“天下英雄谁敌手,唯有曹刘”的赞誉?

所以说,我败故我在,真正的强者是那些能够承受失败的人。袁绍之所以被人嘲笑,是因为他承受不了失败的打击。官渡虽败,但其根基仍稳固在冀州,完全有能力继续抗曹,甚至可能翻盘,结果他却死了。

袁绍死后,内部即刻陷入混乱。尽管如此,曹操仍花费七八年时间,才攻克邺城,彻底清扫冀州。可见若袁绍未死,战局未必如此明朗。

至于诸葛亮,《三国演义》里他似乎从未尝败绩。哪怕街亭一战,也被归咎于马谡失误,诸葛亮本身无责。可事实上,诸葛亮的一生其实多次败北,他的六出祁山(五伐中原)终未完成既定目标。

之所以诸葛亮看似连战连捷,是因为他的战略和过程极具戏剧性。以弱胜强,令司马懿穿女装示弱,差点让曹魏阵营出尽洋相。

那是在诸葛亮首次北伐时,曹叡眼见蜀军来势汹汹,不得不亲临长安镇守。谁料洛阳谣言四起,竟传曹叡已被诸葛亮斩杀,群臣和郭太后甚至商议让曹植登基。幸好曹叡平安归来,避免一场政治大乱。

所以尽管诸葛亮常败,谁又敢断言他不行?不过,总有人抱有质疑。比如曹魏名将郝昭,曾以寥寥千人击退诸葛亮三万大军——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

---

二、陈仓之战

首先要澄清,郝昭并非传说中的“名将”。据史料记载,郝昭少年从军,一直在曹魏军中默默无闻。曹操在世时,群英荟萃,他并不显眼。直到曹丕即位,他才逐渐崭露头角,与苏则、毌丘兴合力平定原韩遂部将麴演的叛乱。

大概正是这场战役,让曹真对郝昭刮目相看。后来郝昭一举被派往陈仓防守。

曹叡继位后,诸葛亮抓住机会北伐。第一次北伐本想培养马谡,但街亭一战失利,诸葛亮不得不撤退,北伐首次宣告失败。

曹真则敏锐察觉诸葛亮必定卷土重来,便推测下一次进攻必定锁定陈仓。于是提前布置防御,命郝昭夜以继日修缮城墙,加强守备。

曹真猜得准确无误。诸葛亮获知曹魏在石亭一战遭受惨败,陆逊大破曹休,马上抓住机会发动第二次北伐,直指陈仓。可此时的诸葛亮并不知郝昭早已将陈仓坚壁清野,严阵以待。

当诸葛亮到达陈仓时,忍不住惊讶:“亮本闻陈仓城险恶,及至,竟怪其整备周全。”他暗忖难道行动泄露?否则为何郝昭如此准备充分?

面对坚城,诸葛亮无奈只能采用硬攻策略,但他更希望“不战而屈人之兵”,于是先派人劝降。郝昭坚决拒绝:“降?不可能,我对曹魏没有不满。”

劝降无果后,诸葛亮只能发动攻城战。无论挖掘地道,还是猛攻城墙,都未能突破陈仓坚壁。仅靠郝昭千人防守,诸葛亮三万大军竟无法攻破。最终,诸葛亮只能选择退兵。

其一,曹叡已派张郃率军来援;其二,粮草供应成为诸葛亮致命弱点。连续攻守二十余日,诸葛亮无计可施,只能黯然撤军,第二次北伐无疾而终。

---

三、郝昭不死,仲达难出?

此役大捷令曹叡异常兴奋,赐郝昭关内侯爵位,召回洛阳亲自表彰。还对亲信孙资吹嘘:“没想到你这老乡郝昭如此厉害,有他镇守,怕什么诸葛亮?天下无忧!”

然而好景不长,郝昭不久便重病缠身。曹叡忧心忡忡,下令减少重臣宴席豪华,这却遭司马懿反对,上书劝谏,才使曹叡打消念头。最终郝昭病逝。

这是正史中对郝昭的记载,显然曹叡对他寄予厚望。毕竟能堂堂正正击败诸葛亮者凤毛麟角,郝昭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连后来的司马懿都未能做到如此成绩,不仅要穿女装掩人耳目,还留下“畏蜀如虎”的佳话。

于是有人说:郝昭若不死,司马懿恐难崭露头角。曹叡反应之激烈,隐含着郝昭若继续存活,恐怕在曹真之后崛起,司马懿统兵抗蜀的机会就会被抢走。潜台词是:郝昭比司马懿更强!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我看来这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幻想。即使郝昭长命百岁,也难以取代司马懿。司马懿的强势崛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自东汉末年,门阀士族掌控天下,而曹操、刘备、孙权则为逆袭者。曹操斩荀彧、崔琰、杨修等,正是清除门阀势力代表。

刘备能成功,是因为依附荆州门阀士族,如诸葛亮(黄承彦)、庞统(庞德公)等。孙权则更甚,张昭专责与门阀周旋。

曹丕借“九品中正制”与门阀达成妥协,方能取代汉献帝。因此曹操、刘备等死后,门阀势力卷土重来,司马懿正是曹魏门阀推举的中坚。郝昭拿什么跟司马懿抗衡?连张郃都不及司马懿,只能当副将!

郝昭之所以能在陈仓守住诸葛亮,实非天赋异禀,而是三国时期攻城战本身就极为残酷。

吕布守下邳,曹操围攻数月未果,最终以水淹城池迫使吕布部将反水。

赤壁后,曹仁坚守南郡,死守近一年,致周瑜受重创。

霍峻以数百兵力坚守葭萌关,打退刘璋万余大军,使刘备得以轻松扩展西川版图。

所以,郝昭守陈仓并非奇迹。诸葛亮失败,更应归因于坚城陈仓的难攻,而非郝昭个人能力超群……

---

如果你想,我还能帮你根据需要再调整文风或者增加更丰富的细节。你觉得如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曹... 东汉末年,国家动荡,三国逐渐形成。在这段乱世中,英雄辈出,三国的故事吸引了无数后人,成为大家津津乐道...
原创 中... 第一位独孤皇后,是隋朝的第一任皇后。她性格低调谦和,在外保持谦逊,但在内政上,她一直是杨坚的重要支持...
原创 炎... 炎黄子孙这个称呼源于上古传说,指代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这些部落在约五千年前的黄河流域活动,奠定了华...
原创 吕... 三国历史中有许多关键的转折点,而对蜀汉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关羽失守荆州。荆州在三国时期是一个极为重要...
原创 马... 马超和关羽到底谁更厉害?根据正史的记载,二人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根本不是一个档次。你是否也好奇他们之...
原创 渡... 1949年春天,渡江战役前,我军派侦察员了解敌军布防情况。 阴差阳错之下,一个侦察员误入牛棚,他刚打...
原创 清... 晚清王朝的腐败与昏庸,注定了它的灭亡。清朝最后一任皇帝溥仪退位后,他的家族成员是如何被处置的呢?这个...
原创 被... 马隆 据说姓马的人多有勇名,而今天的故事主人公也姓马,不过大多数人可能没听说过他。 公元251年...
原创 山... 作为山东省的一把手,袁世凯有点头大,都快成袁大头了。 他是1899年12月调任山东巡抚,谁知1899...
原创 清... 一组1902年上海街景老照片,原为黑白照。这是上色的。图一的照片能看出上年岁男人的衣着很特别,颇具江...
原创 忽... 蒙古的立储制度一直存在着不完善的问题,这也导致了元朝的历任皇帝继位都需要经历一番波折,元成宗铁穆耳也...
原创 曹... 曹操是三国时期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大家通过《三国演义》对他应该有所了解。在小说中,每次曹操打完仗...
原创 武... 武则天在成为皇帝之前,确实杀了不少反对她掌权的大臣,尤其是那些反对她垂帘听政和当上皇帝的官员。然而,...
原创 武... 乌克兰的局势越来越严峻,欧洲也开始为未来的冲突做准备。这是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直接表达的意思。 与过...
原创 中...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曾经统治过许多藩属国,这些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军事等方面与中国保...
原创 清... 大清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距今已过去超过一百年。尽管如此,这个王朝作为一个少数民...
原创 生... 当日军的铁蹄踏上中国的大地时,有两类人很快脱离了普通民众的行列。第一类是抗日军人,他们无法忍受日军的...
原创 与... 1966年,国学大师钱穆在被提名为台湾“中研院”院士时曾说:“1948年第一次选举院士,当选者多到八...
原创 关... 《三国演义》中的关平(历史上是关羽的亲生儿子,而非义子)跟随父亲关羽四处征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樊城...
原创 二... 当时的日本社会,尤其是面对石油等战略资源被盟军封锁的困境,内外资源枯竭,预示着日本帝国主义的灭亡已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