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这片大陆对于我们并不陌生。从我们开始了解非洲那一刻起,便不断传入耳中的是暴力、谋杀、战乱与贫困。这里曾经诞生过多个所谓的“仁君典范”,如同非洲三大暴君般的存在——乌干达的阿明总统、中非的博卡萨皇帝、扎伊尔的蒙博托总统、赤道几内亚的马西埃总统、利比里亚的多伊总统,以及同样充满残暴的利比里亚总统泰勒。这些暴政和暴君们让非洲的近代史成为了血泪交织的历史,数不清的暴政与悲剧被其染指。可以说,非洲的近现代史就是一部充满暴力与荒诞的血腥悲剧,各式各样的独裁者和腐败者在这里肆意横行,制造着无数令人痛心的历史事件。
然而,这也让人产生疑问。自二战后,殖民地独立运动风起云涌,非洲更是抢先赶上了“独立快车”。那么,为什么最后非洲依旧如此破败不堪?难道非洲的独立运动是一个笑话?我们不得不承认,非洲的独立进程,的确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荒诞无比的笑话。它并不是一个通过努力争取而来、符合基本条件的独立,而更像是一场没有任何基础支撑的独立“仪式”。如果我们把非洲的独立运动称作“独立剧”,那它的结局注定是令人堪忧的。
很多人脑海中对殖民地独立的定义,或许是“殖民者放弃对殖民地的管辖,独立便实现了。”但这样的观念是片面的。我们不妨考虑一下一个问题,殖民者若是草率宣布“独立”,那殖民地的管理权究竟交给谁呢?交给殖民地人民选举出的政府吗?这显然不可能。换句话说,非洲许多国家在宣布独立后的政府,实际上并没有变化,仍然是殖民时期的政府形式,只不过换了一个名称,形式上看似独立,实际上依然被殖民者操控。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当时别无选择。大部分非洲国家的独立都是自上而下实施的,表面上是为了保障社会的稳定,减少独立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流血事件和社会动荡。但更为严苛的现实是,这种“独立”其实是西方国家施舍给殖民地的“礼物”。这些殖民地虽然名义上独立,但由于新的政府依然是殖民时期的政府形式,西方国家仍旧能够通过各种方式牢牢掌控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继而操控它们的政治局势。
西方国家为何能够如此控制非洲新生的独立国家?原因在于,这些独立国家的经济体系、产业结构,几乎全都是在殖民时期由西方国家建立的,目的是为了榨取资源与利益,完全没有经过本土的自主发展。尽管非洲摆脱了殖民统治,但由于经济命脉的掌控仍在西方手中,非洲的独立仍然受到严重限制。这种“独立”的背后,实际上是西方国家的一种深层次的操控。
我们将非洲的独立比作《让子弹飞》中的故事,可能会更容易理解。在这个故事里,非洲的独立国家就如同“鹅城”,政府就像县长。而这些县长为了争取个人利益,往往不得不依附于当地的豪绅(这些豪绅即西方的代理人或大企业),他们在权力与利益的制衡中挣扎,最终陷入死循环。如果县长想要改革现状,往往会受到豪绅与其他势力的强烈反对,甚至最终丧命。对县长来说,改变的路径几乎是绝望的。
那么,如果县长想推翻豪绅,是否能成功?答案是否定的。首先,他们需要面对“五个关键问题”——黄四郎、黄四郎的替身、假张麻子、鹅城百姓与郭旅长的骑兵。黄四郎代表的是西方殖民者通过宗教学校和教育体制培养的亲殖民思想。经过这种“奴才教育”培养出来的“替身”,是那些占据重要岗位,奉行西方利益的人群。他们在国内起到维持社会运转的作用,但他们的存在和行为其实是殖民体制的延续。
即使我们消灭了这些替身,黄四郎依旧活着,而且变得更加隐蔽。更为复杂的是,若这些替身被清除,非洲国家很可能会陷入极度的混乱与退步,像赤道几内亚那样的惨状恐怕不远。因此,彻底消灭这些替身,实质上并无法彻底改变现状。
接下来的难题是“假张麻子”——非洲国家的军队。这些军队往往是由原殖民地的军事力量转型而来,内部军阀林立,听命于自身利益,根本不会服从政府的指令。想要依靠军事力量去进行改革,几乎不可能成功。历史上,我们已经看到过卢蒙巴这样的政治领袖被蒙博托这样的军事人物所暗杀,卢蒙巴的改革就这样以血腥的方式宣告失败。
即便县长拥有足够的力量去反抗“豪绅”和“替身”,最终他也面临着无法调动百姓力量的问题。在非洲,民众的教育普遍滞后,他们对国家的未来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发动群众去推翻现有的体制,是极为困难的。而且即便县长能够调动一定的力量,百姓的支持也只是短暂的,最终还会陷入失败的局面。
更为残酷的是,西方国家的干预始终存在。“郭旅长的骑兵”即代表着西方国家的军事干预与影响力。法国对非洲国家的军事干预便是明证。在过去五十年中,法国参与了多次非洲的军事干预与政权更替,无论是乍得、布基纳法索,还是卢旺达内战,西方国家的势力始终控制着非洲的政治格局。没有强大的外力支持,非洲的“张麻子”们无论如何都难以改变现实。
事实上,非洲独立面临的根本问题远比表面上看起来的更加深层。除了外部干预,还有来自内部的种种腐化与妥协。外部势力给予的所谓“援助”与“合作”,实际上是美丽的糖衣炮弹,最终会让非洲国家陷入更加深刻的危机。而当这些国家的独立领袖无法抵抗这些诱惑时,便容易产生内部分裂,背叛甚至改变初衷。
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布基纳法索的桑卡拉与孔波雷。孔波雷曾是桑卡拉的亲密战友,但由于对桑卡拉激进政策的不满,再加上西方的诱惑,他最终背叛了桑卡拉,推翻了原先的政权,成为了新一任领导人。西方国家迅速对其表示支持,甚至资助了他的政权。这样一张“委任状”让他从一个背叛者变成了合法的国家领导者。
委任状的背后,意味着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秩序与承认。如果你拥有这个委任状,无论你如何压迫百姓,西方国家依然会支持你,认为你是合法的领导者。而如果没有这个委任状,无论你如何努力,也只能被视为不被承认的独裁者。这是非洲国家长期无法真正实现独立的根本原因。
这就是非洲独立的悲剧,它看似走向解放,却始终困在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秩序与内外腐败的围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