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饱受封建社会的剥削和压迫:细看宋代军匠制度和背后的艰难苦恨
迪丽瓦拉
2025-09-20 10:34:17
0

在您开始阅读本文之前,我们诚邀您点击“关注”按钮,不仅能方便您参与讨论和分享,也能让您获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当明君登基、盛世到来时,政治清明往往表现为民众徭役劳动较轻,赋税较低,百姓的生活趋向安定。这种现象反映了社会的基本面貌与治国理念,也显示出民生的优劣与政权的稳定紧密相关。百姓徭役和赋税的轻重,是衡量政权是否清明的一个重要标准。

从这一点不难看出,古代封建社会中的徭役制度和服役者群体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制度在各个朝代都有广泛实行。而其中,有一群群体的命运尤为悲惨,他们的劳苦程度超乎想象,他们就是宋代的军匠。

宋代军匠制度的内幕鲜为人知,本文将聚焦于这一制度,揭示出军匠们所经历的艰难与痛苦。徭役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独特构成之一,统治者强制征召百姓为其进行无偿劳作,剥削人民的劳动力,既是为政权的享乐服务,也是为国家的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在这一制度中,服役者有不同的类别:有从事单纯体力劳动的“力役”,也有具备一定手艺的“匠役”。而宋代的军匠,恰恰隶属于这一“匠役”群体。与传统的徭役者不同,宋代的军匠并非完全无偿劳动,他们可以领取由朝廷发放的米粮俸禄,但他们的身份依然是服役者。可以说,尽管待遇上有所区别,军匠与一般的徭役者仍然有着共同的命运和地位——被束缚于军籍,无法像普通百姓那样自由生活。

作为手艺人,宋代的军匠们往往身怀一技之长,却不能自由选择生活方式。他们被编入军籍,成为军队的一部分,受到军队和朝廷的双重管控,在严密的管理制度下从事生产工作。为了高效管理和利用这些技术人才,宋代统治者将他们纳入军队,军匠制度由此诞生,成为一套涉及军匠选拔、管理、生产等方面的完整制度。

在这个制度下,宋代的军匠被称为“兵匠”或“军工”等称谓,但不论如何变化,军匠与军队的紧密关系始终没有改变。然而,虽然名义上属于军籍,他们的地位远低于普通士兵,在社会地位和津贴待遇上都显得十分微薄。这种地位的低下,与他们的来源密切相关。

宋代的军匠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朝廷官府招募,二是罪犯充军,三是士兵投换。朝廷的招募是最主要的途径。宋代的军队分为禁军和厢军,其中大部分军匠来自于厢军。在招募过程中,官府特别挑选具有手艺的百姓入伍,再通过编制将其分配到不同的军队和行业中。

关于如何将军匠从厢军中选拔出来,有详细的记载,《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有云:“内禁军不及元等样者,改刺充以次军分;不堪披带者,充厢军;有手艺者试验,改刺充工匠,更不支例物。”这段话清晰地描述了军匠的选拔过程:禁军中不符合要求者,转为次等军队;体弱或素质较差者,进入厢军;而有技术特长者,则被选拔进入军匠行列。如此一来,军匠多为从禁军中挑选出的技术工人,这也使得他们在军队中受到了不小的歧视与压迫。

此外,宋代还会将犯有较轻罪行的罪犯充入军匠行列。对于那些罪行严重但不至死罪的犯人,宋代采取“配隶”刑罚,将其流放至边疆或直接编入军匠队伍。这些罪犯的加入,使得军匠群体的社会地位进一步低落,毕竟,任何时代,犯罪分子都难以赢得他人的尊重。将罪犯充为军匠,也凸显了宋代军匠身份的低贱与社会的冷落。

另外,士兵投换也是一种补充军匠的方式。尽管官府招募和罪犯充军已有一定数量的军匠,但仍无法满足需要,尤其是在一些关键领域中,军匠的数量总是捉襟见肘。为了填补这一空缺,宋代开始实行士兵投换,即根据朝廷的需求,将部分士兵调动到军匠的岗位上。这一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军匠短缺的问题,但也进一步加重了军匠的负担和困境。

宋代的军匠不仅要承受来自朝廷和军队的双重管制,还常常从事铸币、修建宫殿等重要行业。由于其中不少军匠是罪犯充任,管理和监察尤为严苛。军匠们不仅要忍受高强度的劳动和生产压力,还常常因工作不合格而受到严厉惩罚。尽管他们的工作对国家经济和社会生产至关重要,军匠的待遇却极其低下,面临着严格的管理与苛刻的制度。为了让军匠顺利服从管理,宋代朝廷建立了完善的军匠管理制度。

这一管理制度体系庞大,层级分明。军匠的最高统辖机构是枢密院,负责调度全国军匠,并有权发布大规模的征集命令。地方则由宣徽院、三司等机构进行分管,具体负责任务的分配与考核。地方机构的管理较为直接,尤其是手工业作坊,负责军匠的日常安排和奖惩工作。各级管理制度和奖励惩罚机制,使得军匠的工作更加规范化,但这并没有改善他们的境遇。

在实际操作中,地方管理机构不时派遣人员巡查作坊,对军匠的工作进行评定和考核。军匠的任务完成情况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奖惩,然而,奖赏往往微不足道,一点米粮或财物,而惩罚则极其严厉。一个例子是,宋徽宗宣和三年,天成、圣功二桥毁于秋汛,相关官员和军匠都被追责,军匠甚至被打上百军棍,若体弱者被打致死,也没有人负责。这种极端的奖惩机制反映了军匠们命运的沉重与不公。

尽管如此,军匠们的工作依然贯穿整个社会生产。他们参与铸造兵器、陶瓷、玉器等重要领域,生产奢侈品,修建宫殿陵寝,参与铜币铸造和造船业等。虽然他们所做的工作对宋代社会的经济繁荣至关重要,但他们的悲惨命运却昭示了封建社会对劳动力的压迫与剥削。

宋代的军匠制度不仅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后代的工匠管理制度提供了蓝本。各朝代在继承这一制度时,通常会建立更为完善的工匠登记与管理制度,确保劳动力能为统治者服务。然而,这种对劳动者的压迫与剥削,也成为封建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军匠们的悲剧,成为了时代的注脚。

宋代军匠的命运堪称封建社会的悲剧缩影,他们在承受着沉重的劳动负担时,却未能获得应有的尊重与待遇。这种不平等的待遇,映射出封建制度的腐朽与不公,但随着历史的车轮不断推进,军匠们的悲剧最终也随之成为了历史的尘埃,消失在时光的长河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曹... 东汉末年,国家动荡,三国逐渐形成。在这段乱世中,英雄辈出,三国的故事吸引了无数后人,成为大家津津乐道...
原创 中... 第一位独孤皇后,是隋朝的第一任皇后。她性格低调谦和,在外保持谦逊,但在内政上,她一直是杨坚的重要支持...
原创 炎... 炎黄子孙这个称呼源于上古传说,指代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这些部落在约五千年前的黄河流域活动,奠定了华...
原创 吕... 三国历史中有许多关键的转折点,而对蜀汉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关羽失守荆州。荆州在三国时期是一个极为重要...
原创 马... 马超和关羽到底谁更厉害?根据正史的记载,二人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根本不是一个档次。你是否也好奇他们之...
原创 渡... 1949年春天,渡江战役前,我军派侦察员了解敌军布防情况。 阴差阳错之下,一个侦察员误入牛棚,他刚打...
原创 清... 晚清王朝的腐败与昏庸,注定了它的灭亡。清朝最后一任皇帝溥仪退位后,他的家族成员是如何被处置的呢?这个...
原创 被... 马隆 据说姓马的人多有勇名,而今天的故事主人公也姓马,不过大多数人可能没听说过他。 公元251年...
原创 山... 作为山东省的一把手,袁世凯有点头大,都快成袁大头了。 他是1899年12月调任山东巡抚,谁知1899...
原创 清... 一组1902年上海街景老照片,原为黑白照。这是上色的。图一的照片能看出上年岁男人的衣着很特别,颇具江...
原创 忽... 蒙古的立储制度一直存在着不完善的问题,这也导致了元朝的历任皇帝继位都需要经历一番波折,元成宗铁穆耳也...
原创 曹... 曹操是三国时期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大家通过《三国演义》对他应该有所了解。在小说中,每次曹操打完仗...
原创 武... 武则天在成为皇帝之前,确实杀了不少反对她掌权的大臣,尤其是那些反对她垂帘听政和当上皇帝的官员。然而,...
原创 武... 乌克兰的局势越来越严峻,欧洲也开始为未来的冲突做准备。这是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直接表达的意思。 与过...
原创 中...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曾经统治过许多藩属国,这些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军事等方面与中国保...
原创 清... 大清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距今已过去超过一百年。尽管如此,这个王朝作为一个少数民...
原创 生... 当日军的铁蹄踏上中国的大地时,有两类人很快脱离了普通民众的行列。第一类是抗日军人,他们无法忍受日军的...
原创 与... 1966年,国学大师钱穆在被提名为台湾“中研院”院士时曾说:“1948年第一次选举院士,当选者多到八...
原创 关... 《三国演义》中的关平(历史上是关羽的亲生儿子,而非义子)跟随父亲关羽四处征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樊城...
原创 二... 当时的日本社会,尤其是面对石油等战略资源被盟军封锁的困境,内外资源枯竭,预示着日本帝国主义的灭亡已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