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日,阿根廷政府再次公开要求与英国就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的主权问题展开谈判。这一问题自阿根廷于1853年建立联邦共和国以来便成为了悬而未决的领土争议。面对阿根廷政府的呼声,英国外交部长作出了明确回应,坚称英国绝不会放弃对马岛的主权。
事实上,早在2022年,中方代表就曾在联合国大会上公开表达对阿根廷争取马岛主权的坚定支持,并强调殖民时代已经永远结束。作为曾经的英国殖民地,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始终坚决。回望中国香港被英国殖民156年之久,殖民主义的遗留问题一直深深影响着中国的外交政策。那么,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究竟应归谁所有?为何它在历史的长河中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马尔维纳斯群岛位于南大西洋,距离阿根廷海岸约500公里,而与英国相距则超过13000公里。关于马岛的首次发现,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法认为,最早发现马岛的是英国探险家戴维斯,另一些记载则指出荷兰的维尔德或法国的布干维尔也曾抵达此地。然而,历史记录中首次在马岛定居的确是1765年的英国人。那个时代正是大航海时代,各国争相在新发现的土地上插旗占领。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瓜分”后,西班牙将阿根廷纳入其殖民版图,并顺带收购了在马岛上定居的法国人的土地。西班牙随后以武力驱逐了自认为拥有合法身份的英国人,将马岛纳入了阿根廷的殖民范围。
然而,由于西班牙国内的王位争斗以及失去海上霸主地位的原因,西班牙割让了包括马岛在内的大片领土,英国很快将马岛重新夺回。此时的阿根廷还在为摆脱殖民束缚而艰难前行。马岛丰富的矿产和石油资源在当时尚未被发现,因此,尽管英国曾撤走驻军,认为马岛并不具备战略价值,但并没有放弃其主权声索。
阿根廷在1816年终于脱离西班牙的统治,宣布独立。考虑到马岛与阿根廷仅有500公里的距离,并且在西班牙殖民时期马岛一直隶属于阿根廷的管辖范围,阿根廷自然认为马岛应该属于自己。然而,阿根廷刚刚独立,且身为新兴国家并未具备强大的军事实力,因此,尽管英国在马岛的驻扎并未得到阿根廷的认可,阿根廷也未能通过武力争夺这一领土。
英国并未对阿根廷的新生表示特别的关注,视其为弱小的新兴国家,而在强大的海军和军事力量威胁下,阿根廷无力进行有效的反抗。尽管如此,阿根廷的民兵在与英国的冲突中曾取得一次小胜,这一胜利被视为阿根廷军队的初步胜利。布宜诺斯艾利斯这座城市也因此成为阿根廷的首都,象征着独立与复兴。
但在随后的岁月中,英国不仅重新占领了马岛,而且还进行大规模的移民和城市化建设,将大量英国移民安置在岛上。此举不仅仅是为了经济利益,也在于彰显英国作为殖民强国的霸主地位,这与当时英国殖民中国香港的动机如出一辙。与此同时,阿根廷尚未强大到能够与英国正面抗衡的地步。因此,阿根廷虽然没有放弃马岛的主权诉求,但也没有继续挑起武装冲突,反而将注意力转向了国内的扩张与发展。
阿根廷的战略焦点逐渐转向了邻国智利与巴西的关系。由于阿根廷和智利的边界问题逐渐加剧,尤其是火地岛成为两国争夺的焦点。火地岛位于麦哲伦海峡与德雷克海峡之间,是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重要通道,掌握其控制权对于阿根廷与智利的国际贸易至关重要。尽管阿根廷更接近火地岛,智利为了避免被阿根廷封锁,提前在岛上建立了设施,并最终在一定程度上让步,阿根廷虽然有不满,但也未因此引发冲突。
与巴西的关系则更加复杂,阿根廷与巴西在历史上由于不同的殖民背景一直存在敌对情绪,尤其在乌拉圭独立问题上,阿根廷曾支持乌拉圭脱离巴西统治,导致两国之间的摩擦不断。在这种背景下,阿根廷、智利与巴西之间的相互牵制加剧,各国纷纷增强国力,尤其是军事力量,力求在这三国激烈的争斗中占得先机。
阿根廷为了提升军事实力,不断扩充军队,并试图通过向英国购买军舰来加强海军力量。智利在此期间抢先一步,成功向英国购买了第一支拉美巡洋舰队,这让阿根廷感受到了强大的压力。阿根廷最终转向意大利购买舰艇,而巴西也开始加强海军建设。此时,阿根廷、智利与巴西之间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阿根廷借机加强海军实力,并且逐步加强国内基础设施建设,铁路、港口等项目开始有条不紊地推进。这一系列改革和建设得到了英国的支持,马岛问题暂时被搁置。然而,随着阿根廷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农业产品的出口迅速增加,阿根廷开始重新审视马岛的主权问题。
20世纪初,阿根廷成为拉美地区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但其经济的过度依赖农业出口也使得其经济容易受到外部冲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萎缩,阿根廷的经济陷入停滞,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加剧,国内不满情绪上升。与此同时,智利凭借铜矿开采迅速发展,阿根廷对这一点感到不满,火地岛问题再次浮出水面。
在这种复杂的局面下,阿根廷决定通过与英国的关系来解决火地岛问题,但由于英国与智利的外交关系密切,最终在英国的偏袒下,阿根廷感到愤怒,并试图通过战争转移国内矛盾。1982年,阿根廷决定用武力解决马岛争端,然而这次战争的结果却让阿根廷付出了惨痛代价。阿根廷在马岛战役中全面失败,军政府垮台,阿根廷的军力也从此走向衰退。
马岛问题虽然依然悬而未决,阿根廷政府的努力并未能改变局面。英国拒绝再与阿根廷就马岛问题进行谈判,岛上的英国居民投票决定马岛继续归属英国,这一结果几乎得到了全体居民的支持。
尽管联合国在1965年呼吁结束马岛的殖民化,并且许多发展中国家承认马岛属于阿根廷,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仍倾向于支持英国的立场。最终,马岛的归属问题依旧取决于两国的国力博弈。希望有一天,马尔维纳斯群岛能够以和平的方式找到真正的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