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人的画活人的钱!看60年代收款单,80元买下最后拍出1.84亿
迪丽瓦拉
2025-09-20 21:31:59
0

勤劳能致富,但这种“富”是靠着长期积累,用血汗换回来的少量财富。而所谓的暴富,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纯看天意,运气成分占据了主要因素。

假如生活在上世纪60年代,据《中国统计年鉴》记载,当时全民所有制单位的职工们,平均每月工资是44元;钢铁厂的工人平均月工资在15~30元左右;而农村的收入更低,平均每个月才6~7元钱。

这些还是“平均”的概念,具体到个人可能更少。据父辈们回忆,那时候别说一元钱,就是有个一毛几分钱都得开心好几天。

人民公社大食堂老照片

当时的1元钱购买力超强,家中老人曾说他以前买过一斤白面是1毛8,一斤鸡蛋是4毛8,猪肉一斤也才7毛多一点,到70年代后期能看到电影,一张电影票大概5分钱左右。

不过早期的时候,有钱都不一定能吃上饭,因为在票证时代一切都是凭票供应。肉蛋蔬菜粮油,没专门的票据根本买不到。后来自行车、手表等紧缺商品出来,还需要专门的票据和现金一起支付,才能买得到。

粮票、布票、油票等生活必须用品,是当时老百姓最关注的。至于钱的话,早期受到票证限制,很多人根本用不着,有些人就存了起来。后来生产力上来了,钱的作用就大了起来。

1961年荣宝斋收款单

之前就看过一个新闻,一位老人在1958年存进银行77元,这在当时无疑于一笔巨款。60多年后想起来这回事,拿着老旧的存款单去银行取钱,结果加上利息只取出来831.3元。用购买力来计算,老人无疑是亏了很多。

这就是通货膨胀的威力。早在工业革命时期,英国资本家就说出真相,钱存在家里不仅会发霉,而且会一直贬值,只有不断的融入市场去创造新的财富,才能抵御通货膨胀。

但对于老百姓来说,这其实是废话,因为普通人根本没有那么多信息渠道,去投资高收益且靠谱的项目。

事后诸葛亮一下。假如这位老人,当时不是存进银行,而是去荣宝斋购买字画,那么给后人带来的财富是巨大的。

荣宝斋收款单

到了1977年,李可染的画涨到15元一平尺,陆俨少是8元一平尺。80年代初,天安门前的“外宾服务部”,吴作人的润格是一平尺5元钱,李可染8元,刘炳森也就6毛到8毛钱。黄宾虹的画甚至落魄到一元钱一张。

说实话上面这个价格,当时只有有一定收入的老百姓,也能消费的起。

也有卖得很贵,比如1200元的,但那幅画是明代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亲笔的山水轴,传承有序的字画对于现在的人吸引力那可是巨大。而八大山人朱耷的花鸟轴也就600元......

这些普通人虽说大部分都消费不起,但和现在几千万上亿的拍卖价来对比,你要是有未仆先知的能力,会不会到处凑钱去买一幅呢?

1973年手表收款单

作为对比,找到一张1973年老手表的收款单,当时购买价是290元。这种最初的工业机械“奢侈品”,那时候普通人家省吃俭用很长时间买块手表,绝对比买个破字画有面子多了。

但时隔多年,如今这块手表的收藏价值比购买价高不了多少,因为不是限量版,流水线生产的就是升不了值。但李苦禅、李可染、陆俨少、黄宾虹等名家的画如今都是天价,动辄数万到几十万一平尺。

李可染《万山红遍》

最顶级的拍卖价更是夸张,李可染其中一幅《万山红遍》,1964年荣宝斋的收购价也就80元,历经几次拍卖最后在2015年的嘉德秋拍,拍出了1.84亿天价。

这种夸张的升值也只有艺术品收藏能达到了。

可是,名家作品最后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罢了。黄宾虹3.45亿的《黄山汤口》,齐白石9.3亿的《山水十二条屏》,黄胄1.28亿的《欢腾的草原》等等。

可以说绝大部分天价作品,是在画家们去世后才极速升值!这一点不仅是中国,在国外也一样,梵高就是在穷困潦倒中死去。生前就富裕的画家也不少,但大部分社会关系很强大,一心创作不问世事的人结局大多不太好。

许麟庐、黄永玉、许化迟

死人的画活人的钱!艺术创作的本质是激发作品的生命力,提升自身的修养与境界,收藏同样如此,但和金钱联系上之后,受益者往往不是艺术创作者本人。

许麟庐之子许化迟,在1981年仅花费20万元,就把齐白石、张大千、李可染、吴作人、蒋兆和等9000张“外宾服务部”的字画,全部买下。与其说他有眼力,不如说人脉关系强大。

文物商店老照片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这篇文章不是想让大家去强行收藏然后等待暴富,而是想表明,没人能预判到未来究竟会发生什么,与其制造焦虑,不如活在当下。

喜欢什么就去玩,先把自己哄开心了。收藏不局限在古玩字画,年轻人喜欢的玩具手办也是收藏的一种,至于未来会不会升值,那就看运气。

收藏这件事,倒像是月下泛舟:摇橹的未必是得鱼人,得鱼的未必识江湖。只要有一颗追求极致“真精稀”的心,那么何愁不会成功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明... 导读: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可以用“崽卖爷田心不疼”来形容。我们不打算深入探讨当时明朝的具体战略...
生死不愿为日属!百余年前琉球人... 新闻链接 “生不愿为日国属人,死不愿为日国属鬼!虽糜身碎首,亦所不辞!”1879年5月,琉球王尚泰的...
山东一地挖出汉代墓?回应来了 近日,有IP地址是山东泰安的网友在短视频平台发布“据说挖出来汉代墓了”等相关内容,引发网友热议。对此...
原创 三... 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刘备是主角,他的谋士诸葛亮以及五虎将关羽、黄忠、马超、张飞和赵云,都得到了...
社评:“琉球学”研究为什么很有... 近日,福建师范大学首创的中国“琉球学”学科项目已获国家批准正式启动,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琉球群岛的地...
原创 古... 在多数人眼中,驸马是天上掉下的好运,娶了公主,进了皇亲,走路都能带风,但要是真认为这是一场躺赢的人生...
原创 琉... 明泽泽琉球,五百年华章 琉球这地方,本来就是个小岛链,十四世纪初还分成中山、山南、山北三家,互相...
原创 彭... 彭德怀正式成为红军高级指挥员的标志性事件发生在1928年6月的“平江起义”。当时,彭德怀是湘军团长,...
原创 《... 刘备“五虎上将”之关羽 关羽身材高大,足有九尺之长,胡须长达二尺,面庞红润如熟枣,嘴唇仿佛涂上朱红...
1278-袁世凯飞龙纪念金币:... 在民国币章收藏的 “价值金字塔” 顶端,两枚袁世凯飞龙纪念金币如同一对 “金色权杖”—— 以 90%...
刘邦一生最大的敌人,不是项羽而... 刘邦一生最著名的对手就是项羽,二人经过了长达五年的激烈争斗,最终才分出了胜负。鸿门宴、荥阳之围等事件...
原创 为... 东汉末年,天下动荡不安,群雄争权夺利,各路诸侯纷纷自立为王,割据一方,拥有自己的军队,权力日益增强。...
冲绳知事访华为何要去通州祭拜?...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一) 2023年7月4日,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的琉球国人墓地遗址,来了一位...
原创 诸... 记述三国历史时,我们通常依赖的史料就是《三国志》这本书。 然而,真实的三国历史有时候令人感到震惊、...
沉浸式考古进校园 点燃童心考古... “考古是不是像儿歌里唱的,用小小的手铲在探方里挖呀挖?考古人员真的能像冒险家一样可以随意进出古墓吗?...
原创 美... 1945年8月6日清晨,广岛上空飘洒着漫天纸片,犹如一场诡异的雪。就在市民们弯腰捡拾时,一架B-29...
原创 关... 关羽的北伐是三国历史中备受关注的重大事件。但许多人不禁疑惑,为什么刘备和诸葛亮在那时选择了按兵不动?...
原创 前... 寿光三年(357年),苻坚与清河王苻法联合,杀害了苻生,自立为大秦天王。建元六年(370年)以后,苻...
一坛酒 搅动明清28帝 ——燕... “八九不离十”“九五至尊”“胡言乱语”这些词语的出处您知道吗?它们和燕云十六州的收复史有何关系?燕云...
原创 楚... 在古代中国,继承问题对于一个王朝的存亡至关重要。楚国的楚考烈王熊渠,是战国时期一位有影响力的君主,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