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刘备是主角,他的谋士诸葛亮以及五虎将关羽、黄忠、马超、张飞和赵云,都得到了“主角光环”的照顾。这五虎将每个人都拥有非常高强的武力,可以说他们的实力仅次于吕布。三国时期,几乎没有哪个武将能与吕布平分秋色,同时,能够与五虎将一较高下的武将也不多。五虎将的实力处于一个相近的层次,如果有武将能够和其中任何一位平手,那么他也应该能和其他的五虎将匹敌,这种逻辑更符合《三国演义》中对于武力值的设定。
有意思的是,在《三国演义》中,出现了一个特别的武将——张郃。他不怕张飞,能够与黄忠打成平手,还曾经追着赵云打,但唯一让他感到害怕的就是马超。
张郃原本是袁绍麾下的四名王牌大将之一,被誉为“河北四庭柱”。他投降曹操后,成为了曹操麾下的“五子良将”之一。张郃的表现一开始就很出色。在官渡之战期间,袁绍和曹操在北方展开激烈的战争,张郃也有机会与张辽交手。当时,张郃和张辽战斗了50回合,未分胜负。曹操看到后也暗自称奇,这也说明了张郃至少和张辽的武力值是相当的。让人意外的是,张郃的出现,打破了《三国演义》中一些武将的武力值评定。
张郃与黄忠战平
刘备占领成都后,与曹操展开了领土争夺战。在这个时期,黄忠表现得格外英勇,甚至亲手斩杀了魏国名将夏侯渊。在这段时间里,黄忠与张郃也有过一场交锋。天荡山一战,曹操派遣张郃迎战,而刘备则派出黄忠。两人在山下对阵,经过20回合的激烈交锋,双方并没有分出胜负。尽管黄忠最终赢得了这场争夺战,但张郃展现了能够与黄忠打平的实力。这场战斗也证明了张郃并不畏惧黄忠。
张郃不惧张飞
同样是在西川争夺战中,瓦口关一战,张郃与张飞展开了较量。当时,曹操派出了张郃,而刘备则派出了张飞。张飞在《三国演义》中是个典型的猛将,曾与吕布对战平分秋色,但张郃却信心十足地说:“我视张飞如小儿。”虽然张飞勇猛,但他也有一定的智慧。在这场战斗中,张飞巧妙地运用了“扮猪吃老虎”的策略,成功诱使张郃上当,最终取得了胜利。值得一提的是,张郃与张飞曾经交手50回合,双方未分胜负。这一战也证明了张郃的强大实力。
张郃追赵云
赵云是三国时期为数不多的单挑不败的猛将,面对许褚、高览和文丑等武将,他都能保持不败的记录。即使赵云年纪渐长,仍然能轻松击败韩家五虎。尽管如此,赵云也曾经历过被人追着打的情形,而这一壮举的完成者正是张郃。在长坂坡之战中,赵云为救刘禅突围,途中斩杀了50名曹军将领,还获得了青釭剑。但就在这时,赵云遇到了张郃。两人激战了10回合,赵云已是疲惫不堪,没能迅速击败张郃。之后,赵云继续突围,而张郃也紧追不放。
张郃惧怕马超
马超是另一位在单挑中无人能敌的猛将。他的名战是在渭水之战中,当时马超为替父报仇出兵许都,曹操派遣许褚、张郃等人迎战。马超在渭水之战中,短短9回合便击败了于禁,又在10招之内秒杀了李通。张郃也主动迎战马超,但在短短20招内便被马超打退。值得注意的是,张郃主动撤退,这表现出他对马超的惧怕。
总结分析
从常理来看,五虎将的武力应该差不多,张郃既然能与最强的张飞打成平手,那么他理应能够与其他五虎将平分秋色。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这种特殊情况呢?
其实,这背后有一些原因。张郃与黄忠的平局,是因为两人是在公平的条件下对战,且武力相当,打平也就合情合理。至于与张飞平手,张飞已经不在巅峰状态,并且故意拖延战斗,而张郃则是拼死一搏,双方能战斗50回合而未分胜负,完全可以理解。长坂坡之战时,赵云因为连续作战已经非常疲劳,他的主要目标是突围并保护刘禅,因此没有继续战斗。而此时满血的张郃才得以有所发挥。
至于张郃惧怕马超,这也是有原因的。当时马超为了给父亲复仇,愤怒到达了极限,达到了超常水平。正因为如此,马超才秒杀了李通,并且轻松打败了于禁。张郃作为第二个与马超交手的曹将,他看到了于禁惨败的情形,明白了马超的强大。在这种情况下,张郃聪明地选择了撤退,以保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