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贤王
赵元俨
《包青天》《寇老西儿》《杨家将》等经典影视剧中,总有一位威风凛凛的王爷,手持八面金锏,上可打昏君,下可打谗臣,堪称“全无敌”。每当忠良遭难、奸臣当道,他总能及时出现,扭转乾坤,连皇帝也要让他三分。这位被称作“八王爷”或“八贤王”的角色,在剧中常被命名为赵德芳。然而,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真正的“八贤王”原型又是谁?
被误认的“八贤王”:赵德芳与赵德昭
历史上的赵德芳,确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四子。《宋史》记载,他曾是皇位候选之一,但最终登基的是其叔赵光义(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981),赵德芳因病去世,年仅二十三岁。
英年早逝加上特殊的身份,使得民间对他的死因多有猜测。然而,各类史料均无“赵德芳被宋太宗所害”的明确记载。
值得一提的是,赵德芳的后人后来确实登上了皇位。南宋宋高宗因丧失生育能力,收养了赵德芳的六世孙赵眘并传位于他,即宋孝宗。
从时间线上看,赵德芳去世时,杨家将故事中的杨业尚在人世,杨延昭也只是二十四岁的青年。因此,赵德芳不可能参与后来戏曲中的那些传奇故事。
也有人认为“八贤王”应是宋太祖次子赵德昭。他文武兼备,韬略过人,本是理想的皇位继承人。宋太宗即位后,赵德昭的存在自然成了潜在威胁。
太平兴国四年(979),北伐契丹失利,军中曾一度传言要立赵德昭为帝。回朝后,因一次赏赐争议,宋太宗对赵德昭说:“等你当了皇帝,再行赏也不迟!”此话让赵德昭倍感压力,最终选择自刎而死。
无论是赵德芳还是赵德昭,他们都未能活到宋太宗之后,且史书并无他们被封为“八贤王”的记载。那么,这位传奇王爷的历史原型究竟是谁?
真正的“八贤王”:八大王赵元俨
“八贤王”的真正原型,很可能是宋太宗第八子赵元俨。以下几个关键点能够佐证:
排行第八:“八王爷”的“八”字有了确切出处,史料中确实称他为“八大王”
青壮年时期辅政:宋仁宗即位时年仅十三岁,而赵元俨三十八岁,正值年富力强
史书有传:《宋史》为他立传,记载详实
赵元俨是宋太宗最宠爱的小儿子,甚至在宫中待到二十岁才离宫封王,因此有“二十八太保”的绰号。
宋真宗即位后,对这位八弟格外优待,屡次加官晋爵。不过年轻时的赵元俨行事张扬,甚至有些纨绔子弟的作风。陪同皇帝宴饮时多言多语,对不喜欢的艺人张口就骂、抬手就打,等皇帝来看戏时,又让挨过骂的艺人上台表演。
大中祥符八年(1015),荣王府发生大火,蔓延至皇宫,损失惨重。调查发现是赵元俨的侍婢盗卖金器后为销毁证据而纵火。宋真宗严惩相关人员,并将赵元俨降为端王,迁出皇宫。
政治风波中的自保之道
宋真宗病危期间,朝中传言四起,甚至有说法称皇位可能传给赵元俨。尽管太子赵祯(即后来的宋仁宗)名分已定,但年仅十三岁的继承人显然面临挑战。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真宗临终前曾向宰相丁谓手势比划“五”和“三”,被解读为暗示“八”王爷。这一场景被刘娥(后来的刘太后)隔着帷幕看到,她立即派人传话,称皇帝意思是“三五天后病情会好转”,巧妙化解了这场可能的继位风波。
赵元俨深知自己处境敏感,于是主动称病,闭门不出,远离政治漩涡。
宋仁宗即位后,刘太后垂帘听政。赵元俨虽获“赞拜不名、诏书不名、剑履上殿”等殊荣,却选择“深自晦密”,闭门谢客,甚至装疯卖傻以避猜忌。
他每天热衷于骑木马,饿了就在上面吃饭,高兴时令下人奏乐,常常喝得酩酊大醉。这种自污求全的策略,与《三国演义》中司马懿对付曹爽的表演如出一辙。
这一“闭门绝事”的状态,持续了整整十一年。
揭晓皇家秘辛与晚年荣宠
明道二年(1033),宋仁宗亲政第二年,京城突传谣言,称赵元俨将任“天下兵马都元帅”。涉案人员达数百人,震动朝野。
宋仁宗严令彻查,御史中丞蔡齐却劝谏:“此小人无知,不足治,且无以安荆王(赵元俨)。”最终只有几人受杖刑,案件迅速了结,谣言止于智者。
真正让赵元俨与宋仁宗关系改善的,是他揭开了“狸猫换太子”的真相。正是通过赵元俨,宋仁宗得知自己的生母并非刘太后,而是李宸妃。这一举动让叔侄关系迅速升温,赵元俨终于结束了漫长的自保生涯。
庆历四年(1044),赵元俨病逝,享年六十岁。宋仁宗发布制书,以“名重天下,闻于四夷”评价他的一生。
有趣的是,契丹人对赵元俨异常敬畏。原来,契丹对北宋封王制度一知半解,见赵元俨生前拥有十个封号(广陵郡王、荣王、端王等,死后追封燕王),误以为他是北宋实权派的核心人物。这种误解,意外地为赵元俨增添了传奇色彩。
历史上真实的“八贤王”
赵元俨能否当得起“贤王”称号?他确实没有经常参与朝政,也无威慑敌国的本事,更无夺位的野心。他年少轻狂,礼数不周,生活奢华,不识大体,一心只顾自身得失。
然而,他孝顺生母王德妃,母亲生病时他亲自煎药,母亲吃多少他就吃多少;他闭门读书,热衷艺术,讲经论史,管弦丝竹,自得其乐。
这才是真实的王爷——有血有肉,有人情味。他的经历,实际上演绎了北宋宗室的生活常态。
从宋太宗时期开始,宗室成员不再担任实权要职,而是享受荣宠与特殊待遇。这种政策避免了皇室内部为争权夺利而祸起萧墙。同时,朝廷引导宗室成员培养文化品位,将精力投入文化事业而非朝政。
在这种氛围下,两宋宗室中涌现出赵汝谈、赵汝愚、赵孟坚、赵孟頫等文化名人,书写了宋代宗室文化的绚烂篇章。
至于赵元俨与杨家将的关系?实际上,杨业战死时,赵元俨年仅一岁;他与杨文广同辈,与包拯同时代。历史上,他并未参与天波杨府的故事。文学与历史的区别,就在于此。
出品 | 趙氏宗亲
编辑 | 趙英雄
点
和
说说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