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从古至今,只要中原王朝一旦动荡不安,边疆的蛮族必定会趁机爆发战乱!在我国的北方、西方和南方,存在着不少蛮族,其中威胁中原王朝最为严重的力量,便是来自北方的游牧蛮族。
每个朝代在面对这些蛮族时,都不得不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有些王朝因为无力抵挡蛮族的进攻而最终灭亡。然而,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王朝的末期,因为当王朝处于稳定和繁荣时期时,蛮族对于中原王朝依然存有极大的忌惮,不敢轻易挑战。
那么,为什么在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虽然陷入了严重的内乱,蛮族却没有趁机入侵中原呢?
三国时期,中原大地战乱不断,这种局势对于蛮族而言无疑是极具诱惑的。中原王朝在内乱中元气大伤,军力削弱,这正是蛮族抢占资源、入侵中原的大好时机。表面上看,蛮族确实有可能趁机侵扰中原,但事实上,他们并没有成功入侵,因为他们的力量与魏、蜀、吴三国相比,仍然不足以撼动中原的防线。
刘备领导的蜀汉集团,在西南地区面临不少蛮族的威胁,这些蛮族常常袭击派往当地的官员,尤其是在夷陵之战后,这些蛮族更加肆无忌惮,制造了大量的社会动乱。刘备去世后,蜀汉政权人心惶惶,一时间无法顾及蛮族问题。直到诸葛亮统一了蜀汉内部,才开始整合军事力量,准备讨伐蛮族。
蜀汉在三国三大势力中属于最弱的一方,但它的军事实力却不可小觑。尤其是在诸葛亮亲自带领下,蜀汉军队成功征讨了西南的蛮族,将他们打得溃不成军,最终不得不向蜀汉投降。尽管如此,诸葛亮并没有对这些蛮族采取极端手段,毕竟当时的蜀汉急需人口,因此他采取了温和的策略,通过安排大将镇守蛮族地区,让这些蛮族每年定期上供资源和人口,并从中挑选精英士兵组成蜀汉的“无当飞军”。
再看东吴,东吴擅长水战,但陆军相对较弱,曾在合肥之战中惨败,损失惨重。不过,即便如此,东吴对于蛮族的应对能力仍然不容小觑。孙权为了弥补东吴在陆军上的不足,决定向南扩张,利用水路资源一方面掠夺,另一方面招抚蛮族,收编蛮族人口,补充兵源和生产资料。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东吴将这些蛮族视为“储备粮仓”,将其纳入自己的体系。
当时,蜀汉和东吴附近的蛮族生活非常艰苦。他们原本期望借助中原王朝内乱的机会进行掠夺,但结果却没有如愿,反而因为东吴和蜀汉的强力反击,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再来说曹魏,曹魏当时占据了中原,实力雄厚,北方与游牧民族接壤。北方的游牧民族一度是对中原王朝威胁最大的一股力量。历史上,虽然北方的蛮族多次想趁机入侵中原,但我们并没有看到他们成功的记录。为什么呢?简而言之,北方的游牧民族虽然有入侵的意图,但他们所面对的曹魏力量实在过于强大。
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北方的游牧民族曾计划入侵中原,因为对他们来说,中原是极为肥沃的“土地”。当时,北方的乌桓已经变得非常强大,甚至有了入侵中原的打算。为了消除这一隐患,曹操派遣了曹彰和田豫前去征讨。尽管主帅曹彰失误,中了乌桓的埋伏,但在危急关头,田豫凭借地形巧妙布阵,带领军队稳住了局面。最终,田豫率军成功反击,打败了乌桓的进攻,并进一步追击,击溃了乌桓的余部。随后,鲜卑军来援,但同样被田豫击败,从而彻底平定了北方。
在击败乌桓后,田豫被任命为北方的防线守卫,他通过巧妙的计策,多次离间胡人之间的关系,削弱了他们的联合。田豫还亲自征讨胡人,成功斩杀了乌丸部落的王族骨进,令胡人彻底畏惧,再也不敢轻易造次。
本文参考资料:《三国志白话文》,《品三国》,《百度百科相关词条——三国演义,魏蜀吴是如何平叛蛮夷部族的,乌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