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标志着侵略者日本正式发动全面战争,这一事件拉开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序幕。在面对侵略者的猛烈攻势时,全国人民团结一心,誓死捍卫家园。在这个民族危机的时刻,曾经与蒋军历经十年内战的红军,重新携手合作,共同抵抗外敌,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抗战。
到了1937年8月,红军正式改编为八路军,设立了115师、120师和129师。在当时的编制下,每个师下辖两个旅,这意味着在抗战初期,八路军共有六个旅。尤其以129师的386旅为最为突出,这支部队不仅声名显赫,战斗力也异常强悍,是八路军六个旅中最让敌人头痛的一支。八年抗战期间,386旅屡次令日军感到棘手,甚至将其视为最令他们痛恨的部队。
386旅活跃在敌后根据地,多次摧毁日军的后方基地,有效支援了正面战场的抗战。日军多次组织大规模围剿,企图消灭这支敌后游击力量,但每次都无功而返,最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386旅继续给他们制造麻烦。甚至,日军愤怒地发布过标语,表示:“要打就打386旅。”
在敌后战斗中,386旅不仅勇敢无畏、英勇作战,还因为其指挥部成员的出色领导力,才使得这支部队在敌后作战中屡屡获得成功。正如老话所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八路军386旅的成功,不仅仅是靠士兵们的拼搏和牺牲,更离不开一支英勇善战的指挥班子。正是这些优秀的将领,共同组成了386旅强大的指挥力量,才使得这支部队能在敌后深得敌人的忌惮。
1937年,八路军386旅的指挥部汇聚了许多军中的杰出人物。旅长陈[gēng]赓将军就是其中之一,他以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在军中享有盛名。陈[gēng]赓是我军中极具天赋的指挥官,指挥的386旅在他的带领下,逐渐成为敌人最害怕的力量之一。
而386旅的副旅长陈再道,也是一位赫赫有名的猛将。陈再道在红四方面军期间,以勇猛无畏著称,他参与了众多艰苦的战斗,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在抗战时期,凭借其出色的作战能力,他成为了386旅副旅长,和陈[gēng]赓共同领导这支让敌人头疼的部队。
386旅的参谋长李聚奎将军,也是军中一位铁血战将。李聚奎是我军唯一获得“将圣”称号的将领,他在红军时期就是一位重要的主力战将,尤其在长征中表现突出。进入抗战阶段,他参加了多场重要战斗,为保家卫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至于386旅的政委王新亭,将军在抗战初期担任旅的政训处主任,负责政治工作,后来八路军恢复了政委制度,王新亭便成为了386旅的政委。他为提升部队士气、确保党在军中的领导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结来说,陈[gēng]赓、陈再道、李聚奎和王新亭等四位将领,构成了386旅指挥部的核心力量。这四位将军不仅在抗战中屡屡立下赫赫战功,且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55年,他们都被授予了相应的军衔。陈[gēng]赓被授予大将军衔,而其他三位将领则均被晋升为上将。值得一提的是,后来自386旅副旅长的许世友,在1955年也荣获上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