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称帝后,封儿子为王,让他们守护明朝。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封十九子朱肃为谷王,因为他的诸侯宣府古称“上谷县”。这一年,朱苏12岁。
朱肃的生母是楚阳王郭子兴的女儿郭惠妃。郭惠妃为朱元璋生下了三个儿子,分别是蜀王朱纯、代王朱贵以及今天的主角朱肃,其中朱肃是最小的。
郭惠妃的三个儿子中,蜀王朱纯是“人才”的代表。他“通晓经书,容貌儒雅”,在朝廷中被誉为“蜀儒”。朱纯也因为没有参与任何政治斗争而死得好。
演王朱贵脾气暴躁。建文帝即位后,开始削藩,废为庶人。朱棣即位后,恢复了国王的称号。但由于朱珪仍不悔改,被朱棣派往第三侍卫那里。幸运的是,朱贵也死得其所。
作为蜀王和代王同父异母的兄弟,谷王朱肃的经历却大不相同,因为他参加了荆南之战。起初他选择了秦王,但了解情况后,他支持了朱棣。按理说,他是朱棣心目中的功臣。然而,朱苏最后的结局却比他的两个兄弟差远了。为什么他投靠朱棣后仍然没有好下场呢?
洪武二十八年,朱肃正式进入诸侯国宣府。但仅仅这三年,他的父亲朱元璋就去世了。皇帝的孙子朱允炆即位后,很快就决定削藩。朱肃的弟弟朱珪,代王,首当其冲。在这种情况下,朱肃想要支持建文帝。
不久,燕王朱棣以“清军侧”的名义起兵,建文帝迅速下令,让各诸侯王都来京侍奉国王。除周王朱朱、项王朱白、齐王朱肃、代王朱珪、闽王朱俶已被建文帝废为庶人外,其他诸侯国大多选择中立,不服从命令。圣旨。
但山谷王朱肃接到命令后,二话不说,率领大军来到北京秦王面前。他与曹公李景隆奉命镇守金川门。事实上,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场硬仗,所以其他诸侯王也不敢随意选边站队。朱肃为何如此轻易地决定支持建文帝呢?
由于朱肃自幼聪明好学,深受父亲朱元璋的喜爱。也就是说,朱肃从一开始来到宣府,就始终保持着自律,决心不让父亲失望。因此,他修筑宣府镇,修筑长城,镇守边境御敌,还是有功的。
朱允炆的太子之位是朱元璋亲自定下的。朱肃自然尊重父亲的选择,知道自己必须忠于皇帝,爱国。因此,当建文帝颁布圣旨,要求诸侯王进京侍奉国王时,朱肃就会毫不犹豫地遵照圣旨进京。
但众所周知,建文帝的作战能力与朱棣完全无法相比,因此建文帝逐渐处于下风。无奈之下,他只好派人去与朱棣谈判,其中之一就是朱肃。
朱肃来到朱棣营中,朱棣以礼相待,以情感动,与他讲道理,说他不得不起兵。随后,朱棣仔细地为朱肃分析了目前的情况,并劝说他与自己合作。最后,朱肃帮助朱棣打开了金川门。那么朱肃为何突然改变主意,帮助朱棣呢?
只能说,朱苏本人并不是一个甘于现状的人。他之所以进京侍奉国王,是因为他从小就受父亲的教诲,深知“忠”字。但事实上,朱肃16岁就来到了封建领地,成为了宣府之主。这已经让他的心情发生了变化,只是他一时没有意识到。
直到朱棣为他分析了形势,朱肃才意识到,一味效忠建文帝是不够的。为了保证自己的地位和利益,他必须认清现实。他知道,只要他帮助了朱棣,以后他的地位就会更加独特。
果然,朱棣即位后,对朱肃十分厚待,让他改封长沙,并“赐爵勒土佐,侍卫三千,另加年岁两千石”。 ”。可以说,朱肃达到了目的,所以这次他把印章改到了长沙。他一改以前的性格,开始凭借自己的功德为非作歹。史料记载,他“侵占民田,侵扰公税,残杀无辜”。
后来,朱肃甚至别有用心,打算推翻朱棣,自立门户。他还将自己的计划告诉了弟弟蜀王朱纯,希望后者与自己联手。但朱纯无意争权夺利,又怕弟弟真的造反连累自己,所以直接向朱棣汇报。
事实上,已经有大臣向朱棣弹劾朱棣了。朱棣当时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这次有了朱纯的证言,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永乐十五年,朱肃及其两个儿子被废为庶人,囚禁于徽州新安卫署,顾国被除。宣德三年,朱肃死于狱中,时年四十九岁。
蜀王朱淳因杀亲大义而受到朱棣的称赞:
“好兄弟的心,与周公忠于王室的心是一样的。”
可见,朱纯和朱苏这对同母兄弟,却因为决定了不同的生活而拥有了完全相反的结局。朱肃因为帮助了朱棣,所以把自己定位得太高了。如果他冷静下来,至少还能死得好。
我只能说,这真的很悲伤。
(参考《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