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童贯:一个北宋末年大宦官,传奇地创下五项中国历史之最
迪丽瓦拉
2025-09-21 04:30:47
0

童贯(1054年—1126年),出生于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是北宋末年臭名昭著的“六贼”之一,也常被人们与高俅、蔡京齐名,成为历史上声名狼藉的大奸臣代表之一。

童贯的一生可谓传奇纷呈,尽管后世普遍将他视为奸臣,但他却独创了五项在中国历史上无人能及的纪录,这些成就即便在封建王朝和宦官制度终结之后,也无人能超越,永远铭刻于史册。

这五项纪录具体包括:

第一,他是中国历史上掌握兵权时间最长的宦官;

第二,他是中国历史上军权最大、控制军队最为集中的宦官;

第三,他获得的爵位为历代宦官中最高;

第四,他是中国历史上首位被正式派遣出使外国的宦官;

第五,他是唯一一位被朝廷正式册封为“王”的宦官。

史书记载,童贯身形高大魁梧,骨骼坚硬如铁,双眼炯炯有神,肤色黝黑,给人一种极具阳刚之气的感觉,完全不像一个被阉割过的宦官。据推测,这可能与他年近二十才入宫净身有关,年纪较大使得他的身体发育较为完整。

进入宫廷后,童贯性格宽厚,懂得慷慨解囊,行事风格颇似《水浒传》中那些仗义疏财的梁山好汉。但不同的是,他施恩的对象极具选择性,主要偏向后宫嫔妃、宫女、宦官以及能接近皇帝的道士和皇帝亲近的臣子们。

如此一个人,自然对皇帝的心理洞察力非凡,常能通过他人之口捕捉到皇帝的喜好和意图,因而深得皇帝欢心。

童贯入宫时,拜同乡前辈李宪为师。李宪是宋神宗时期著名的宦官,曾长期担任西北边境监军,有一定军功。

童贯入宫前曾读过几年私塾,具备一定文化底蕴,随李宪出入前线,曾十余次深入西北,对当地地形山川有较深了解,这为他日后的军事生涯打下坚实基础,使他在宦官中显得文武双全,极为少见。

不过,在进宫后的二十年间,童贯一直默默无闻,直到赵佶即位,正值“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当时宰相章惇语)的局面,善于揣摩皇帝心思的童贯开始迅速崛起,如同火箭般蹿升。

宋徽宗登基时,童贯已年届46岁。宋徽宗在杭州设立金明局,委以童贯内廷供奉官身份主管文玩字画的收集工作。虽然这个职位看似不高,相当于皇宫的采购总管,但却是个极具利润的差事。童贯并未急于牟利,而是利用机会与被贬杭州的蔡京建立了密切联系。

童贯在杭州停留期间,蔡京每日与其交往,极尽巴结之能事,甚至赠送自己珍藏的王羲之真迹,还帮童贯从民间搜集了数件珍贵字画。这些文物让宋徽宗对童贯刮目相看,也为童贯后来的晋升铺平了道路。

回京后,童贯也不吝阔绰,向宫中嫔妃、皇帝近臣和曾预言赵佶即位的道士大肆送礼,以回报蔡京为他开路。

当时,童贯的几个亲信弟子对此颇感迷惑,不理解他为何如此热心支持一个已被贬官的蔡京。童贯解释说,当时的宰相不把他们放在眼里,单靠自身难以崭露头角,若能借力扶持另一个宰相,则大有可为。

事实证明,童贯眼光极为精准,不到一年,借助蔡京的努力和童贯的鼎力支持,蔡京实现了官职的三级跳。

崇宁元年(1102年),宋徽宗任命蔡京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右相),从此童贯步入高升轨道。

蔡京掌权后,重用童贯监军西北,称其熟悉陕右五路地形及将帅,极力推荐其收复青海、甘肃地区的失地。

宋廷集结十万大军,王厚任统帅,童贯监军,开始进军。军队行至湟州(今青海乐都县南),正在誓师大会上,忽接皇帝手谕,因宫中失火被视为不祥,急令撤军。

童贯看过诏书,若无其事将诏令收起。主将王厚询问皇帝意旨,他回答:“陛下希望我们军功赫赫。”

此次征战中,童贯表现低调,协助将军们连连告捷,成功平定西北叛乱。

在庆功大会上,将士欢欣鼓舞,童贯却拿出皇帝诏书示众,众人见之惊恐,纷纷质问为何当初不遵圣意止兵。

童贯答道:“当时士气正盛,若此时止兵,未来何以再战?”

王厚追问:“若战败如何?”

童贯淡然回:“正因如此,我才不让你们看那诏书,若败,就由我独自承担罪责。”

听罢,众将齐跪感佩,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这场胜利对北宋已近衰亡的王朝来说尤为珍贵,因为北宋已久无军事辉煌。

童贯凯旋归朝,受到京城上下热烈欢迎,因军功晋升为景福殿使、襄州观察使。

此后他长期驻守西北,主持军事,多次战胜敌军,官职不断提升,先后担任武康军节度使,攻克积石军(今青海贵德县)、洮州(今甘肃临洮县),加官检校司空。

大观二年(1108年),童贯与蔡京产生矛盾。宋徽宗本欲授童贯“开府仪同三司”之职,该职位被称为“使相”,相当于宰相级别,历来未授予宦官。蔡京极力反对,称:“使相岂能授宦官?”遂拒绝为童贯发诏书,宋徽宗不了了之。

实际上蔡京已对童贯极为不满,因童贯仗功骄横,在选拔西北将领时自行决定,绕过正常朝廷程序,令蔡京颜面尽失。

蔡京此举令童贯愤怒,但他冷静观察,次年联合朝中反蔡力量,一举将蔡京罢相,蔡京被贬为太子少保,流放杭州。

政和元年(1111年),童贯又开历史先例,以副使身份代表大宋出使辽国。虽有大臣反对,认为一名生理残缺的宦官难以代表皇帝形象,但宋徽宗轻佻回应:“契丹听闻童贯战胜羌人,盼见识此人,正好由他出使顺便侦查辽情。”

宋徽宗还加封童贯为检校太尉(武官最高职),与端明殿学士郑允中一道出使辽国。

归来后,童贯权势更盛,掌控朝廷军政大权,请求进兵夏国横山,朝廷任他为陕西、河东、河北宣抚使。不久,童贯终于获得“开府仪同三司”称号,打破历史未有宦官获此职衔的记录。

不到三年,童贯又被任命为枢密院事,成为北宋仅次皇帝的最高军事长官,首次实现宦官主持枢密院。

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方腊发动大规模起义,自称圣公,建元永乐,迅速攻陷杭州,东南大乱。

宋徽宗惊恐下令童贯率军平定叛乱。宣和三年(1121年)四月,方腊及其家属被擒并斩首,江南恢复平静。童贯因功升为太师,封楚国公。

这场镇压方腊起义的关键人物正是大宦官童贯,而非史书中更为人熟知的宋江等梁山好汉。

随后,童贯率二十万大军北伐燕京,却惨遭重创,暴露宋军衰败,埋下后来的“靖康之耻”祸根。童贯请求金兵代为夺取燕京,最终以百万贯赎回空城,回京后向宋徽宗自报功绩。

宣和七年(1125年),宋徽宗依据宋神宗遗训,封童贯为“广阳郡王”,成为历史上唯一获封王爵的宦官,远超后来的魏忠贤、刘瑾等人。

至此,童贯达到了权势顶峰,凭一介宦官身份,掌握军权逾二十年,屡封爵位,权倾朝野。

童贯辉煌的后半生,一方面得益于自身卓越才能,另一方面则与宋徽宗行为轻浮、宠信宦官密不可分。

然而,此时北宋已进入灭亡倒计时。金兵南下,童贯从太原逃回京城,宋钦宗继位,下诏亲征并任童贯为东京留守,但童贯拒绝,随宋徽宗南逃。

宋钦宗登基后,接连下令贬黜童贯,列举其十大罪状。童贯在贬谪途中,于南雄(今广东南雄)使馆内被斩首,首级还被送回京城示众。宋钦宗即位后,蔡京亦被贬岭南,途中死于潭州(今湖南长沙)。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西安考古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鉴定结果近日公布,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首席科学...
原创 张... 《——【·前言·】——》 三国时期的权谋争斗,不比现代商场和社会中的尔虞我诈差多少。 曹操作为一代枭...
【崇左非遗人物】第4期:自治区... 【崇左非遗人物】第4期 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梅香 李梅香,女,1958年8月生,广西凭祥市人...
托尔金中土奇幻中的现代科技警示 2022年,英国现代奇幻小说大师J.R.R.托尔金又出“新著”。托尔金研究学者布莱恩·西布利将散落于...
原创 耿... 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三藩之乱的硝烟才刚刚散去,历时八年的叛乱终于平息。此时,明珠立即向...
原创 朱... 《——【·前言·】——》 据史书记载,朱瞻基是明朝历史上少有的英明君主之一,他与父亲朱高炽共同开创了...
原创 如... 胡惟庸、李善长、蓝玉,这三个人的故事,要搁今天拍部职场剧肯定得收视爆棚。每个都是明初大腕,扛过枪、出...
原创 1... 在东北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关东军,拥有超过70万的军力,其中包括30多万的日本本国兵员。关东军装备精良...
原创 明... 明朝的皇帝个个都各具特色,他们的治国理政、个人行为时常出人意料,堪称“奇葩”。不过,尽管如此,他们的...
原创 8... 伟人周恩来已经离世超过四十年,今天我们只能通过纪录片或影视剧来怀念他,见到他曾经的音容笑貌与风采神韵...
他开疆拓土、从谏如流,却难逃生... 历史上,总有一些时刻,如惊雷乍响,震得人心颤。当我们谈及唐太宗李世民的病逝,就仿佛触动了历史那根最为...
原创 二... 好的,下面是对你提供的文章的改写版本,已尽量保持原有语义,并加入了一些细节描述。 --- 我是棠棣...
博物馆来了“小小讲解员” 博物馆来了“小小讲解员” 7月8日,咸宁赤壁市博物馆“小小讲解员”研习营开营。20名9岁至12岁的...
学习时间|一场精神的洗礼 山西阳泉,一场新雨后的狮脑山云雾苍茫。百团大战纪念馆巍然矗立于山巅。 7月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
原创 1... 孙中山的儿子孙科不仅是民国政坛中的一位重要人物,还曾担任过三任国民政府的立法院院长,凭借着其显赫的身...
顾炎武民本思想及其时代价值 □ 杨丽君 民本思想是中国人数千年治国的古训。它把民众视为安邦定国的根本。顾炎武满怀对民众疾苦的深切...
原创 该... 北伐军势如破竹 1926年7月,北伐战争拉开了序幕,期间由于第4军军长李济深需要负责广东的革命根据地...
原创 2... 美国考古学会主办的《考古》杂志,每年一发布便会吸引广泛的关注。它不仅记录了全球范围内最新的考古发现,...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泪目!山河... “历史书太小,装不下你们的伟大。我随手翻开一页,便是你们的一生。” “虽未谋面,深受其恩!” “请你...
原创 国... 1950年6月18日,第二野战军第15军第43师在云南昭通展开了一次决定性的战斗。仅用了两个多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