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如果朱元璋没杀胡惟庸李善长蓝玉,朱允炆登基后他们会反吗
迪丽瓦拉
2025-09-21 07:03:50
0

胡惟庸、李善长、蓝玉,这三个人的故事,要搁今天拍部职场剧肯定得收视爆棚。每个都是明初大腕,扛过枪、出过力、玩过命。但朱元璋这个“老板”,最后把他们都收拾得服服帖帖。

你说这三个人联合起来能翻了明朝的天吗?我看,还真悬!

先说胡惟庸,这哥们年轻的时候,智商肯定不比谁低。朱元璋用他当宰相,也算慧眼识英才。那个时代,宰相这个职位,放在全国都是大权独揽,调兵遣将、调官升迁,没有他签字不行。

可是有一点,胡惟庸没搞明白。

大明的宰相不掌兵权,说到底就是个“嘴炮大将军”

。你在朝堂吆喝得再响,军队不归你管,打起仗来都不带你的份儿。政令可以玩权谋,但真要搞大事,没兵就是纸老虎。胡惟庸敢有叛心吗?不排除,但没兵权怎么闹?连调动几个卫队都归吏部兵部批,你能翻得了个啥?

而且,权力越大,责任越大。胡惟庸手腕是有,但自信心爆棚到一度失智。自负这毛病,历代都流行,但他身上的表现尤为扎眼。处理公务屡屡出错,低级错误接连犯。继而让朱元璋看透了他的底色。一问手下:“你看胡惟庸这人,有几分本事?”大家都讪笑不语——这其实就已经危险了。

再看李善长。这个人老成持重,从朱元璋刚起家的时候就追随左右。能文能武,开国头号功臣,这点没人否认。但到朱元璋晚年,李善长已经老得不成样子了。八十岁的人,身子骨早就撑不起几场大风浪。

别说造反,搬个椅子可能都得喘半天

曾经他能呼风唤雨,靠的是“淮西集团”那帮生死兄弟。可岁月不饶人,一个个老去、病去、死去。英明一世,到了后半段留给后人的,只剩一顶“前朝元老”的空帽子。你让李善长再捡起刀枪,恐怕他自己都心虚。

第三个,蓝玉。这是标准的战神。大破北元、横扫草原,那叫一个威震四方。你要光说打仗,明初除了徐达就数他厉害。可惜了,政治方面蓝玉基本是文盲。打仗打到度数上头,干出很多缺乏分寸感的事。战后霸占北元王妃,这是找死。攻破城门却对自己人横眉冷对,这种人你敢让他坐镇后方?

我看蓝玉这种人,

要真闹腾,最后成了炮灰的概率最大

。没自己的班底,没人替他说话。大明的政治斗争,讲谋略多过讲拳头。蓝玉这路数,见了品茶会友的那帮臣子只能算“粗人凑热闹”。

你细品,三个主角各有强项,但综合实力都不是朱元璋的对手。他们仨如果真想勾肩搭背搞事情,能不能成事?

靠的不是情份,是制度

朱元璋狠在哪?他不怕你有本事,怕的是你不服管。大明开国后的一系列操作,最致命的就是把“权力中枢”牢牢抓在手里。

宰相干脆废了,政事都到皇帝案头来批

。兵权分给好几家,谁都做不了明面上的二号人物。再加上锦衣卫天天在你背后盯梢,喝茶聊天都有人记笔记。

就算胡惟庸、李善长、蓝玉三个架起铁锅“煮三国”,也拧不成一股绳。为什么?性格决定命运。胡惟庸自以为计高一筹,实际在制度面前就是个乖宝宝。李善长年老力衰,光荣属过去。蓝玉打仗利索,文官圈子混不下去。

你要问,三人能不能信任彼此?答案很明显——

三只老虎困在小屋里,天天想着谁会先咬人

。性格不同、利益不同,未来走向自然是各散东西。与其说他们能谋划大事,不如说走到一起就各玩各的心思。

如果他们真敢联手造反,朱元璋会怎么看?先不说朝廷常规的镇压机制,锦衣卫得先把他们“请进小黑屋”喝茶了。你手底下动静大点,立刻就会有“诏狱”伺候。就算苟到老,结局也逃不过一句“失察首恶、同党连坐”。

好多现代人都爱想,如果这几个人不被清除,是不是明朝历史得改写?真未必。明初的制度就是压制权臣的。等到宦官和内阁首辅两头互斗的时候,权臣根本插不上手。嘉靖、万历时代,皇帝不上朝都有办法把控朝政。你以为首辅地位高?满打满算,

就是个“总务处主任”

,官员能升降,政策能断言?两说。

说到底,这是制度问题,不是个人智商能扭转的。历史学家把“大权独揽”总结成朱元璋体制。无论你怎么拼命,这个天花板都是举不起来的。

哪怕胡惟庸没被杀,李善长没老死,蓝玉没失足,三个人能合得来吗?撑死了各自守住一摊烂摊子,该出局的一样得出局。外部压力这么大,自己队形还不齐整。历史里的悲剧,常常不是因为坏人太坏,而是因为好人没力气,精明人没空间,猛人没方向。

我看,明初的这三位要想活得长久,一是别太膨胀,二是认清皇帝下的游戏规则。毕竟,

制度才是明朝政坛的最大BOSS

,谁都翻不了这个大山。

要想改变结局,单靠个人英雄主义是没戏的。现实世界对英雄,从来比小说更苛刻。三位大佬的故事,给后人留下一句老话——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下场多半是被山吃了

如果你家公司大老板手里既握权又控人,上面有天花板,下面有地刺。你以为拉几个老同事能干票大的?不如回炉读书,先活命再谈理想。

毕竟,体制里没有永远的赢家。每颗棋子,都得服帖下场。

谁还在幻想反转,那是没看清历史的本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一坛酒 搅动明清28帝 ——燕... “八九不离十”“九五至尊”“胡言乱语”这些词语的出处您知道吗?它们和燕云十六州的收复史有何关系?燕云...
原创 楚... 在古代中国,继承问题对于一个王朝的存亡至关重要。楚国的楚考烈王熊渠,是战国时期一位有影响力的君主,但...
原创 三...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的这句诗,充满了疑问和感慨。谁能知晓三国的纷争到底持...
原创 1... 民国十年(1921年),15岁的溥仪在受外国老师庄士敦影响后,第一次知道了电话的存在。他决定在紫禁城...
原创 关... 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总是能让我们津津乐道,尤其是那些英勇的名将,关羽更是成为了全民偶像。关羽在长时间...
原创 皇... 唐朝在推翻隋朝后,经过几代帝王的努力,到了唐玄宗时期,国家的国力达到了鼎盛,强大到几乎无敌于天下。古...
原创 三... 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这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涌现出了许多英勇的英雄人物。像袁绍、孙坚、公孙瓒...
上海首次系统展示古滇国考古发现... 中新网上海11月18日电 (李秋莹)你是否听说过古滇国?无论是《史记》中寥寥数语勾勒的传奇古国,或是...
原创 唐... 李世民和武则天在唐朝历史上都是非常有名的人物,虽然两人曾是夫妻,但李世民却并不喜欢武则天,甚至他们之...
原创 她... 在中国古代,投胎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技能。若投得好,就能飞黄腾达,享尽荣华富贵;若投得不好,便注定一生贫...
原创 魏... 《——【·前言·】——》 安陵是战国末期一个并不起眼的小国,四面被强敌包围,国内没有强大的军队,外面...
原创 他... 历史上,关羽以“刚而自矜”著称,甚至连五虎上将之一的黄忠都曾看不起他,认为他不过是个“老卒”罢了。但...
原创 中... 中华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根据历史记载,目前中国共有五千多种姓氏,这些姓氏经过...
原创 嘉... 在皇帝的眼中,严世藩和海瑞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人,两者之间不可能进行比较。并且,也不是因为某人冒犯了皇帝...
原创 刘... 1. 下令杀樊哙 最近,天气一直不太好,阴云密布,给人一种不安的感觉,仿佛随时可能迎来一场暴风雨。...
原创 自... 自古以来,山东和山西就有着山东出相,山西出将的说法。《汉书》早有记载,这句话不仅总结了两地的文化特点...
原创 一... 1949年1月,中央军委发布指示,决定将西北、中原、华东和东北的四大野战军分别命名为一、二、三、四野...
原创 原... 在古代,一个朝代走向灭亡的原因通常是多方面的,而其中一个比较尴尬的原因是皇帝不能生育,导致了继承人问...
原创 周... 在三国时期,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出色的将领和政治家,同时,也有一些令人心驰神往的女性人物,如貂蝉、...
原创 摆... “空城计”是《三国演义》中非常著名的一幕。在这一情节中,诸葛亮面对司马懿的追兵,采取了一个大胆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