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最初并没有计划进行西征,他原本只是希望通过与西方各国开展贸易,获得异国的商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指派商队远赴中亚进行长途贸易,而花剌子模等中亚国家也派遣商队前来蒙古首都中都(今河北张北)进行交易,以促进互利互通。
然而,在一次贸易中,蒙古商队遭遇了花剌子模边境的讹答剌城守将的毒手。该守将心生贪念,企图夺取商队的货物,便诬陷蒙古商人为间谍,结果将整个商队的450人杀害,货物也被全部没收。幸运的是,唯一一个驼夫侥幸逃脱,并最终回到蒙古草原。成吉思汗得知消息后愤怒异常,决心亲自带兵复仇。他迅速派遣三名穆斯林使者前往花剌子模,责问摩柯末算端(即花剌子模国王)为何背信弃义,要求他交出屠杀商队的守将。但摩柯末不仅拒绝交出凶手,甚至还命令杀死了使者首领,另外两名使者被剃发驱逐出境。摩柯末的这种嚣张行径彻底激怒了成吉思汗,他决定采取军事行动。
成吉思汗的复仇之举迅速展开。他指派大将哲别带领精锐部队,先行剿灭了盘踞西辽的乃蛮王子屈出律,清除了前进道路上的一个障碍。至1219年初,成吉思汗觉得时机成熟,决定亲自领军出征西方。为了这场战争,他进行了详尽的准备。除了蒙古本土的军队外,成吉思汗还联合了新附的契丹军、汉军、河西军和畏兀儿(维吾尔)、哈喇鲁(突厥别种)、阿力麻里(突厥)等多国的力量,总兵力接近20万人。唯一未参与出征的是西夏,成吉思汗暂时压抑怒火,决定待西征归来再算账。
在成吉思汗的西征军中,有大量技术工匠随行,蒙古大军翻越了阿尔泰山,踏上了漫漫征途。虽然蒙古军的总人数不足20万,但士兵们训练有素,纪律严明,士气高涨,战斗力非凡。而当时的花剌子模国,作为伊斯兰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拥有常备军约40万人,然而其部队结构复杂、训练松散,士气低迷。摩柯末在得知蒙古军队即将入侵时,竟显得惊慌失措。由于与母后家族的矛盾,他决定采取分兵把守各大城堡的策略,结果不仅分散了兵力,还将原本的优势变成了劣势。最终,摩柯末选择退守阿姆河南岸,做好了放弃河中地区的准备。
1219年秋,成吉思汗的西征军开始攻入花剌子模境内,首先抵达了当初蒙古商队被屠杀的讹答剌城。蒙古军展开围攻,经过5个月的激烈战斗,最终攻破了讹答剌城。守将亦难出率残余部队进行顽强反抗,并与蒙古军展开了残酷的巷战。最终,亦难出被生擒,并被押送至成吉思汗的大帐处。成吉思汗命令将这个曾亲手屠戮蒙古商队的凶手处决,以报蒙古商人的冤屈。行刑时,成吉思汗让人将金银汁灌入亦难出的眼睛和耳朵,让他在极度痛苦中死去。
蒙古军继续西进,术赤率军攻破了昔格纳黑、小八真等城,紧接着逼近古城毡得。守将见蒙古军气势汹汹,迅速弃城而逃。虽然城中的居民试图组织抵抗,但因缺乏作战经验,很快便被蒙古军击溃,术赤随即下令屠城,城中仅少数工匠和妇孺侥幸生还。
1220年2月,成吉思汗亲自率领中军强渡忽章河,进攻不花剌城。该城当时是中亚的大城市,守卫力量薄弱。蒙古军不费吹灰之力,便将其攻破。由于该城的居民未曾抵抗,城中没有遭受大规模屠杀,但所有财物都被掠夺一空。接着,成吉思汗的军队继续向河中首府撒麻耳干进发。撒麻耳干有数万守军,按照常理,应该能与蒙古军激烈对抗,但守将却选择放弃抵抗,甚至在攻城第5天开城投降。蒙古军蜂拥进入城中,捣毁城墙,开始大肆掠夺。
成吉思汗通过这次西征,成功地将花剌子模这个强盛的中亚大国彻底摧毁。虽然花剌子模国王摩柯末在逃亡途中死去,他的儿子札兰丁继位后曾试图恢复国家,但蒙古大军的铁蹄已践踏过大地,复国的希望愈发渺茫。1231年,窝阔台再次发动第二次西征,彻底消除了花剌子模的复国之梦,最终花剌子模王国在历史的洪流中消失。
这场战争的胜负看似在人数上不成比例。蒙古军仅有20万,而花剌子模的常备军却有40万。然而,摩柯末犯下了兵家大忌,他把原本强大的军队分散驻守各个城堡,导致自己的兵力无法集中。成吉思汗抓住这一弱点,凭借灵活机动的战略,逐个击破,最终完成了这场几乎彻底摧毁花剌子模的征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