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许多家庭开始准备贴春联和福字了吧。如今,门神已经很少见了。由于现代住宅的大门普遍较窄,城市中几乎没有家庭会再贴门神。只有在一些农村或小乡镇,偶尔能看到那些贴着门神的大铁门。说到门神,这一传统在中国流传已久。自唐代开始,门神的形象逐渐有了明确的依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唐朝开国功臣秦叔宝和尉迟敬德。两人都是唐朝的猛将,立下了赫赫战功。
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门神之一的秦叔宝。他手持两杆玄铜锏,凭借这一武器,他的名字也传遍了后世,可以说没有秦叔宝的忠诚与英勇,唐朝的江山恐怕难以稳固。而且,由于后来的演义和传记作品对秦叔宝的功绩和战力有所夸大,使得秦叔宝这个英雄人物在民间广为流传,甚至被神化成了门神。接下来,小编要讲的就是关于秦叔宝与李世民的一段故事。李世民曾让太医为秦叔宝诊断病情,太医准备好药物后离开,然而秦琼却让下人将药倒掉。那这是为什么呢?
在讲这个故事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秦琼的生平。他的名字叫秦琼,字叔宝,出生于山东。成年后,他加入了隋朝的军队,最初只是一个普通的士兵。秦叔宝的前半生颠沛流离,和刘备有几分相似。他最初在隋朝的大将来护儿麾下,隋朝的数十万士兵中,秦叔宝只是其中极为普通的一员。可由于他拥有一定的武艺,并且在战场上表现突出,得到了来护儿的赏识和重用,地位也逐渐上升。然而,来护儿在战场上败北后,秦琼投奔了裴仁基,但裴仁基不久后投降了瓦岗寨,秦琼也跟随裴仁基归附了李密。尽管李密在历史上评价不高,但秦琼在李密麾下的日子也算平静。
随着李密和王世充发生战事,李密失败后投降,秦琼就成为了王世充的部下。王世充为人不光明,行事手段令许多人不齿,因此秦琼与王世充发生了严重矛盾,趁机带领一众兄弟投奔了李渊。从此,他终于得到了安定。
此时,秦叔宝已经四十岁,他的这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深知一个明主对一个臣子的意义,因此他决定一心辅佐李渊。许多历史演义和电视剧中,总是描绘秦琼与李世民之间的深厚情谊,但在历史上,秦琼对李渊的忠诚更为显著。当秦琼率领众人投奔李渊时,李渊无比高兴,因为突然多了许多能征善战的将领,极大地助力了李渊的江山稳固。
而秦叔宝在投奔李渊之后,立下了诸多战功。比如攻占宋金刚,降服猛将尉迟敬德,并与尉迟敬德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最为关键的功绩是在李世民和王世充的对战中,秦叔宝成功击败了王世充,成为了唐朝军中重要的武将。可以说,秦叔宝的名声和地位是在玄武门之变之后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玄武门之变发生前,秦琼已经察觉到李建成与李世民之间的矛盾。当时,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曾分别试图拉拢秦叔宝支持自己。然而,秦琼忠诚于李渊,不愿卷入兄弟间的争斗,因此选择了不表态,避开了皇位继承的纷争。
但李建成担心秦琼与李世民的关系,因二人曾多次一同征战,而李世民则认为秦琼在自己多次的征战中共患难,因此有理由支持自己。可秦琼坚持中立,这让两人心中都产生了不小的隔阂。随后,李世民发动了政变,射杀了两位兄弟,自己也成功登基。秦叔宝明白李世民因太子之争未能明确态度而心生不满,因此他也不敢再多插手政事。
于是,秦琼开始了长达十二年的“装病”生涯。李世民对此产生了怀疑,开玩笑地问秦琼:“爱卿为何总是生病,满朝大臣没有比你病假还多的了。”秦琼则认真地回答道:“我这一生参加过数不胜数的战斗,足有二百多场,身上早已积劳成疾,战场上的伤痕与流过的血,足够让我泡个澡了。旧病复发并非我所愿。”
在李世民的统治下,许多长期征战立功的将领,如尉迟敬德和李勣等人,因其不断征战立下赫赫战功,而秦琼则因常年旧疾未能再上战场,李世民对他心生不满,也加深了疑虑。于是,李世民以秦琼劳苦功高为由,派遣御医为他诊治,名义上是抚慰老将,实则是为了查明秦琼的具体健康状况。
实际上,秦琼确实由于多年征战,身体已经大不如前。御医并未发现什么异常,然而,在给秦琼开药时,看到他不断咳嗽,便给他开了一些镇咳药,其他治疗伤病的药物也一并送来了。可当太医离开后,秦琼立即让儿子秦怀道把药全部倒掉。原来,秦琼的病情大多是装出来的,御医开的药也并不对症。几年后,秦琼的病情突然恶化,最终去世。
五年后,李世民命人将秦叔宝的画像挂在了凌烟阁中,凌烟阁是专门用来供奉历史上名将功臣的地方,可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然而,李世民将秦叔宝的画像放在了最末位,这似乎反映了他内心的想法。李世民或许认为,秦叔宝所建的功业主要是在李渊的统治时期,而非自己的。在他看来,秦叔宝获得的所有封赏和荣誉,都是李渊给予的。因此,秦叔宝一生只忠于李渊。
看到这里,不知道读者朋友们是否认同秦琼因不愿为李世民效力而装病的做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