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守卫街亭时,并没有选择赵云、魏延或姜维,而是决定派遣没有带兵经验的马谡,这背后其实有诸葛亮自己的考虑。虽然马谡缺乏实际作战经验,但诸葛亮认为他是合适的人选。
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他派赵云和邓芝担任疑兵,驻守在箕谷,以吸引曹真的主力军。这样一来,诸葛亮得以顺利收复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可以看出,赵云在这场战役中并没有在诸葛亮身边,而是在箕谷与曹真激战。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赵云守在诸葛亮身边的描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赵云不可能作为街亭的守将。
姜维刚刚投降,是一位新加入的将领。由于街亭的战略重要性,诸葛亮不得不对姜维有所防范。毕竟,姜维刚刚归顺,外界很难完全相信他的忠诚,且他对蜀国的情况尚不熟悉。如果直接让姜维去守街亭,诸葛亮担心他可能会背叛,甚至有可能是假投降。考虑到这一点,姜维并不适合作为街亭的守将。
魏延有丰富的战斗经验,曾在北伐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虽然这个计策的成效如何暂且不论,但由于诸葛亮未采纳魏延的计划,导致两人之间产生了矛盾,魏延在军中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加。可以说,魏延在蜀军中有自己的派系,这也是诸葛亮一直想要避免的情况。为了防止魏延一家独大,诸葛亮培养了其他军事人才,比如张苞、关兴,甚至后来重用姜维。这些都是诸葛亮的战略考虑,而他最早培养的人就是马谡。
马谡虽然没有带兵经验,但他从小就熟读兵书,才智过人。诸葛亮一直非常看重他。在平定南中时,马谡提出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策略,这一策略被诸葛亮采纳后,成功七擒孟获,保障了南方的稳定和长治久安。在北伐前,马谡还成功利用计策,离间了魏主司马懿和曹睿的关系,帮助蜀军平定了三郡,并大败魏军。马谡在诸葛亮心中是个非常有潜力的人才,尽管他缺乏实战经验。诸葛亮希望通过这次机会,让马谡有所锻炼。如果马谡能成功守住街亭,他将成为诸葛亮的重要助手。
魏延确实是一位能打硬仗的将领,但他也有很多缺点,其中之一就是性格傲慢,并且与诸葛亮的关系并不好。诸葛亮安排军中的工作时非常注重细节,若将魏延派去守街亭,诸葛亮担心他不会按计划执行。毕竟,魏延与诸葛亮心生不满,如果他在执行任务时擅自做主,街亭能否坚守下来就是一个大问题。因此,诸葛亮对派魏延也存在很多顾虑。
此时,马谡主动请求守卫街亭,并且承诺以自己的生命担保。他希望通过这次机会为自己证明,展现自己的军事才能。事实上,军事行动本就带有一定的风险,想当年刘邦任用韩信时,他同样不知道韩信能否打胜仗,但他也曾赌过一次。马谡主动请战的勇气和他的才华,最终说服了诸葛亮。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诸葛亮安排了王平作为副将,并将魏延调到第二线,这样可以对街亭的防守形成双重保障。可以说,诸葛亮的安排是相当周密的。
综上所述,赵云因为在箕谷与曹真激战,无法分身守卫街亭,而魏延和姜维在诸葛亮眼中并非合适人选。马谡主动请求,且具备一定的才华,最终获得了守卫街亭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