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卖香料的男人,和两个从他公司出走的“叛逆”员工。
迪丽瓦拉
2025-11-19 20:32:52
0

19世纪中叶,世界闻起来……挺有味道的。城市里到处是马,马车是主流交通工具。这意味着街道上到处是马粪,气味感人。还有巨大的蒸汽机正在工厂和铁路上发出怒吼。

蒸汽机这东西,劲儿很大,但它也不太好将就。你需要先烧锅炉,等水烧开,整个过程很慢。而且它又大又重又笨,还随时可能因为压力过大给你来个爆炸,把半个车间送上天。

所以,当时的人们面临一个很尴尬的问题:有没有一种动力,既不像马一样需要吃喝拉撒,又不像蒸汽机一样是个需要提前一小时预热?人们需要一种小巧、轻便、能瞬间启动的动力源。

整个世界都在憋着一口气,等待一个答案。问题是,答案在哪儿呢?

答案,藏在一个小小的“爆炸”里。

当时已经有人在捣鼓一种叫“燃气机”的东西。原理很简单:把煤气和空气混在一起,点着它,“砰”的一声,产生的推力就能干活。但这早期的玩意儿,效率低得可怜,每响一声都像是在打雷,而且大部分能量都变成了噪音和热量,而不是动力。

它能工作,但离“好用”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一个卖香料的男人和他的四冲程循环

当时有个人叫尼古拉斯·奥托(Nikolaus Otto)。他不是什么大学教授,也不是科班出身的工程师。他的正经工作,是走街串串卖香料、糖和厨房用品。一个典型的推销员。

但奥托有个业余爱好:琢磨发动机。他对当时那种“砰、砰、砰”乱响一气的燃气机很不满意。他觉得,这里面肯定有优化的空间。他不是第一个这么想的,但他是那个真正啃下硬骨头的人。

经过了差不多十年的反复试验和失败,有时候穷到连测试用的煤气费都付不起,奥托终于在1876年搞出来了。这台发动机运行时,出奇地安静、平稳。人们管它叫“奥托静音发动机”。

1862 年,法国工程师阿尔方斯・博・罗夏提出四冲程理论,但未造出实用发动机;1876 年,奥托将该理论落地为可量产的高效发动机,第一个成功将四冲程循环商业化应用的人。

四冲程循环原理:

  • 吸气: 活塞往下走,把燃料和空气的混合物吸进气缸。就像深吸一口气。
  • 压缩: 活塞往上走,把混合气体玩命地压缩。就像把弹簧压到极限。
  • 做功: 火花塞“啪”地点火,混合气体瞬间爆炸,巨大的力量把活塞猛地推下去。这是真正干活的一步。
  • 排气: 活塞再次往上走,把燃烧后的废气推出去。吐出浊气。

吸、压、爆、排。就这简单的四步,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通过“压缩”这一步,燃料的能量被更充分地利用,效率大大提高。这台发动机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奥托的公司也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故事到这里,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障碍。

奥托的发动机虽然好,但它还是一个巨大、沉重的铸铁疙瘩。它只能被固定在工厂的地板上,通过皮带带动其他机器运转。奥托对它的定位很明确:一个更好的、用来替代蒸汽机的固定动力源。

他没想过,也没兴趣让这个铁疙瘩动起来。

可他公司里有两个员工,不这么想。这两个人,一个叫戈特利布·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另一个叫威廉·迈巴赫(Wilhelm Maybach)。他们看着这台高效的发动机,脑子里想的是另一回事:如果……能让它变得足够小,足够轻,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它装到车上,让车自己跑起来?

这个想法在当时看来,有点疯狂。而他们保守的老板奥托,显然不想陪他们一起“疯”。

立式单缸发动机的诞生

戴姆勒是公司的技术总监,迈巴赫是他手下的首席设计师。这俩人是黄金搭档,一个有疯狂的愿景,一个有实现愿景的天才技术。他们反复向奥托建言,应该开发小型化的发动机,探索移动的可能性。

结果可想而知,他们和老板的矛盾越来越深。最后,戴姆勒和迈巴赫一合计: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他们拿着积蓄和股份,离开了公司,在斯图加特附近的一个小镇上,买下了一座带温室花园的房子。

那个花园温室,就是他们的新战场。

他们的目标非常明确:把奥托那个几百公斤重的大家伙,缩成一个可以抱在怀里的小东西。而且,他们要抛弃笨重的煤气管道,改用一种新的、能量密度更高的燃料。

他们看上了一种当时没人重视的玩意儿——汽油。在那个年代,汽油是炼油厂的副产品,除了当清洁剂,用处很少。但戴姆勒和迈巴赫发现,这东西挥发性好,能量巨大,就是为小型发动机量身定做的燃料。

接下来就是日复一日的埋头苦干。迈巴赫这位设计师开始发挥他的才能。他设计出了能将汽油雾化并与空气混合的装置——这可以看作是现代汽车化油器的雏形。他还解决了高速运转下的点火难题。

1885年,他们的成果诞生了。这是一台小巧的立式单缸发动机。因为它瘦高的外形,加上一个圆形的飞轮,看起来有点像老爷钟的钟摆,所以它得了个外号:“老爷钟”(Grandfather Clock)。

这台发动机是个奇迹。它的转速可以达到每分钟600转,是奥托发动机的好几倍,但重量却只有几十公斤。它小巧、轻便、动力强劲,而且烧的是容易携带的汽油。

先来一辆摩托,再来一辆汽车

现在,他们手里有了这样一个发动机。问题来了:该把它装到什么东西上面,去进行第一次历史性的行走呢?戴姆勒和迈巴赫的第一个选择,有点出乎意料。他们没有选择马车,而是选择了一辆……自行车。

那其实是一辆经过加固的木制自行车,为了防止它倒下,两侧还加了两个小小的辅助轮。1885年11月,他们把“老爷钟”发动机塞进了这辆“木马”的车架里。世界上第一台摩托车——“Reitwagen”(骑行车)——诞生了。

戴姆勒17岁的儿子保罗,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战战兢兢地骑着这台会喷火、会怒吼的木头机器,从家开到了3公里外的地方。据说,发动机座椅部分的温度相当高,那趟旅程的体验算不上舒适。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证明了一件事:他们的发动机,确实能驱动车辆!

这次成功的试水给了他们巨大的信心。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真正的四轮车。

1886年,他们买来一辆当时最时髦的四轮马车,然后把马给“解雇”了。迈巴赫巧妙地将升级版的“老爷钟”发动机安装到车上,并设计了一套复杂的传动系统,把动力传递给后轮。

这一年,世界上第一辆四轮汽车,悄无声息地诞生在了他们的车库里。它看起来就像一辆自己会跑的马车,速度不快,噪音不小,但它不需要马,它烧的是汽油。

一个有趣的插曲是,就在戴姆勒和迈巴赫捣鼓出四轮汽车的同一年,在仅仅100公里外的另一个城市曼海姆,另一位名叫卡尔·本茨(Karl Benz)的工程师,也独立地把他自己设计的三轮汽车开了出来,并且还申请了专利。

历史就是这么奇妙,两位素未谋面的天才,在几乎同一时间,用不同的方式,抵达了同一个终点。

内燃机,这个曾经被禁锢在工厂里的机器,终于被戴姆勒和迈巴赫成功地小型化、轻量化,并赋予了它行走的能力。

世界变得更加快捷

从奥托的四冲程循环奠定理论基础,到戴姆勒和迈巴赫在车库里实现小型化的梦想,内燃机走过了一条漫长的道路。

内燃机的到来,整个世界的节奏都变了。城市可以扩张,人们可以去更远的地方工作和生活,货物运输的效率呈指数级增长。

直到今天,内燃机依然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顺... 顺治的真正死因?真的被郑成功炮毙于厦门? 最近关于施琅的话题很火,网上很多人都在讨论,而我在刷这些讨...
原创 李... 年关将至,许多家庭开始准备贴春联和福字了吧。如今,门神已经很少见了。由于现代住宅的大门普遍较窄,城市...
原创 陈...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领导人便开始着手恢复国家的经济、稳定政局,并努力收复失地。1950年...
原创 央... 央视:日本忘战必危广岛和长崎原子弹65万日本人死亡只能无条件投降 1678字 日本在二战中遭受了多...
原创 真... 在动荡的时代,许多传奇人物应运而生,他们凭借非凡的胆略和智慧,最终成为了历史上的英雄。像抗金名将岳飞...
原创 朱... 小编在大学时,曾经在寒假期间去了一家星级酒店做服务员。大家都知道,服务员通常学历较低,素质相对较差。...
原创 知... 作为官员,能被称为“青天”的,必定是那些刚正不阿、清廉自守、一心为国为民的好官。比如宋代的包拯,就是...
原创 1... 1919年,张清荣出生在河北保定,家里是富农背景。小时候,他看到军阀打仗和日本人入侵,地方上混乱。 ...
那个卖香料的男人,和两个从他公... 19世纪中叶,世界闻起来……挺有味道的。城市里到处是马,马车是主流交通工具。这意味着街道上到处是马粪...
原创 末...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是清朝的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
蒋经国为何被称作“建丰同志” 作者 |星火·薪火 无论是前几年热播的《北平无战事》,还是今年热播的《沉默的荣耀》,剧中都有一个相...
原创 宋... 宋朝建立不到一百年,文治武功的基础尚在巩固之中,国家的未来需要一位贤能的君主来继续传承和发展。皇位的...
三星堆四号祭祀坑研究新成果:坑... 记者18日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近日该院与首都师范大学等合作单位在国际权威科技考古期刊《考古科...
原创 美... 问一个问题:日本侵华到底图的是什么?抢土地?抢资源?不。几十年来,日本右翼不断否认自己的罪行,提出所...
毛泽东称赞“了不起的奇迹”:红...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红军(后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红二十五军,红...
原创 波... 1924年夏天,波兰当局接到消息,说在布列斯特的山脉中,隐藏着一座一战时期的军需库。知情人士透露,这...
原创 诸... 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被广泛认为是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之一。他的智慧和策略至今仍为人称道,大...
原创 关... 云长的威名震慑华夏,孟起的名字则传遍关中。马超自有吕布的勇气,曾与“万人敌”张飞激战,势均力敌,难分...
“古埃及文明大展——埃及博物馆... 新华社香港11月18日电(黄茜恬)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重磅特展“古埃及文明大展——埃及博物馆珍藏”18...
原创 项... 当你完成了一项任务,感到十分得意,甚至略带自豪地大喊“还有谁?”时,可能并不知道,这句如今广为流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