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陈独秀一生不认错、不认输,倔强到底,到底有何原因?
迪丽瓦拉
2025-09-21 10:03:38
0

陈独秀是近现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也可以说是历史的一个变革者。他的思想和行动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然而,陈独秀的后期并未坚定地走向他最初的道路,虽然他出生于清朝,成长在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下,并亲身经历了那个动荡的时代。他的生平经历复杂多变,单凭一两句话或是几篇文章的评价,很难完全阐释陈独秀的历史意义。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他的倔强性格,甚至在面对不可能的局面时,他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这种倔强的性格也让他在晚年失去了许多可能的机会。

01

陈独秀,原名陈季同,安徽安庆人,生于1879年。他从小便在家中接受儒家经典的教育,立志考取功名,早早便树立了自己要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理想。其祖父曾在他年幼时就对其做出过一番评语:“此儿将来不成龙,便成蛇”,并为他取名“陈独秀”,意图让他一生独立、出众,独占一方天地。这种对他寄予的高期待可见一斑。年仅17岁时,陈独秀便成功考取秀才,秀才在当时代表了社会上层的一部分,具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然而,陈独秀并不满足于此,他渴望通过举人、进士之路完成父辈赋予的“功名”使命,但清朝末年科举制度的废除打破了他的仕途梦想,迫使他转向了海外求学的道路。

1901年,陈独秀前往日本留学。在日本,他结识了黄兴、邹容、陈天华、章士钊、苏曼殊等革命党人,加入了同盟会,并为革命事业撰写文章、呼号声援。随着时局的变化,陈独秀回国后,在安徽芜湖中学担任了教师,开始了自己另一段人生的篇章。1916年12月,蔡元培看中了陈独秀的才华,邀请他北上北京,担任北京大学的文学长。正是在这时,陈独秀开始走上了觉醒的道路,并因创办《新青年》而逐渐走向了公众视野。

1915年到1922年,陈独秀的《新青年》杂志发行了百期,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新青年》不仅提出了“打倒孔子”的口号,还大力倡导民主、科学,反对陈旧的礼教,提倡自由婚姻,并推崇进化论。陈独秀所写的《文学革命论》成了青年人的思想指南,而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同样得到了广泛的推崇。在《新青年》问世之前,陈独秀并非马克思主义者,他的思想更多偏向对共产主义和苏俄经验的兴趣,并以此为基础开始思考中国的革命道路。其文章风格犀利,见解深刻,深受青年学生的喜爱,许多人将其视为革命的导师。

虽然《新青年》初期并未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但陈独秀的思想渐渐引导他走向了共产主义的道路。1919年,陈独秀因其在思想和言论上的影响力,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关键人物之一,而他能成为中共第一任总书记,主要得益于列宁的推荐。当时列宁认为中国无产阶级的政治觉醒迫切需要一个有名气的人物来担当领导职务,这也成为了陈独秀进入共产党的关键契机。

02

在成为中共的领导人后,陈独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治观念。在他眼中,左倾与右倾的界限并非那么简单,他对党内不同政治立场的分析很有个人特色。他批评张国焘与刘仁静过于左倾,认为两人主张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脱离现实的幻想,根本无法在当时的中国实现。对于李汉俊,他则认为其主张过于右倾,认为革命尚未成熟,过早宣传马克思主义可能会导致灾难。陈独秀认为中国的无产阶级太过落后,要进行革命,至少需要像俄国那样的几十年准备。

在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党的纲领和章程都参照了列宁建党原则,内容非常详尽,甚至超越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党章。然而,随着党内的激烈分歧,领导权的问题却没有得到明确的解决。陈独秀并不认为自己将领导权交给了国民党,而是认为党内并未对领导权作出明确规定,因此这并非他一人的责任。

到了党的第三次代表大会时,联合阵线的建设成为了主要议题。张国焘坚决反对与国民党合作,主张共产党员应单独进行革命,认为与国民党合作是对革命事业的背叛。对于张国焘的立场,陈独秀认为这是典型的左倾,认为依照共产国际的指导,与国民党合作并不意味着投降。到了第五次代表大会时,陈独秀被批判为右倾机会主义者,但他并未承认错误。他坚称自己支持北伐战争并计划打倒军阀,认为这是出于对革命的坚定支持,而非投降主义。

陈独秀还举出了自己两位儿子陈延年和陈乔年为革命殉难的事例,认为即使自己失去了亲人,也从未妥协过,如何能被指责为投降主义者呢?

03

在谈及汪精卫的问题时,陈独秀认为汪精卫当时是革命派的一员,并且在某些问题上,他认为汪精卫是左派,甚至斯大林也同意这一看法。陈独秀认为自己与汪精卫的合作是受共产国际指示的支持,他并不认为自己是在投降或妥协。而事实上,罗易作为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代表,在向汪精卫传达指示时,却提前违反了组织的规定,这一行为也为陈独秀的立场和判断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在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对党内的批评和自己的处境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认为自己在当时并未犯错,而是身为“替罪羊”,所有责任都被强加到了他的头上。在这个过程中,他对斯大林的支持并不离弃,认为斯大林也有过类似的看法,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归咎于他个人。

04

“八七会议”之后,陈独秀被撤去党内职务,开始过上了隐居生活,专注于自己所热爱的文学研究,放弃了政治事务。然而,即便如此,陈独秀依然保持着对政治的独立见解,始终坚信自己并未犯错。尽管如此,共产国际曾提议他前往莫斯科担任东方部长,他却坚决拒绝,认为自己一直被指责为机会主义者,出卖革命,而现在却要求他去莫斯科当部长,这显然与他的信念相违背。

即使在1937年,陈独秀被释放后,董必武曾亲自去看望他,劝他为国家民族着想,写一份悔过书就能重新回归工作,但陈独秀仍坚持自己的立场,表示可以工作,但绝不写悔过书。在他看来,自己的行动从未出卖过革命,也不应当为他人的错误承担责任。

陈独秀这一生的倔强与坚持始终贯穿始终,他不仅从不承认自己的错误,甚至在面对历史的变迁和命运的捉弄时,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立场。对于他来说,哪怕牺牲一切,也不愿意屈服于命运的安排。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马登云:在...   新华社西宁7月12日电 题:马登云:在担架上指挥战斗   新华社记者张子琪   在青海省海东市民...
原创 我... 钓鱼岛,又称钓鱼台、钓鱼屿,位于我国东海海域,由钓鱼岛、南小岛、北小岛、赤尾屿、黄尾屿以及三块小岛礁...
原创 揭... 李客师是李靖的弟弟,这个人非常有趣。虽然李靖本人没有参与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但李客师却参与其中。...
原创 1... 头条创作挑战赛:黄河决堤背后的悲剧与抉择 1937年12月,日军成功攻占南京后,展开了令全世界震惊...
原创 大... 清朝,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末代王朝,历史遗留下了大量详细且完整的文献和资料,尤其是关于清宫的记录。这些...
原创 朱... 前言 大明朝史上最强的“败家子”是谁? 不是斗蛐蛐的朱瞻基,也不是不上朝的万历。 而是一个叫李景隆...
原创 古... 作为秦汉时代中国文明的北方劲敌,匈奴民族在历史上曾持续对中原地区构成威胁。关于匈奴人的种族来源,至今...
36岁猝死的周瑜:被演义抹黑千... 周瑜:被三国演义黑惨的顶级男神,真实人生有多燃? 一、36岁猝死真相:被箭伤拖垮的东吴顶梁柱 公元...
从“西湖歌舞”到“亡国之都”,... 前两期我们讲了太湖平原和宁绍平原,宁绍平原虽然不属于长江流域,但从文化上来讲,它对隶属于长江流域的太...
十堰党史人物 | 王震率部激战... 十堰党史人物 人 物 档 案 王震(1908-1993年),湖南浏阳人。192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原创 越... 越南,作为中国的邻国,历史上曾长期是我们的附属国。随着法国殖民者的入侵,清朝不得不放弃对越南的宗主权...
原创 张... 张信是明代初期一位重要的将领,他出生于临淮。其父亲张兴曾在永宁卫担任指挥佥事,直到去世。在父亲的职业...
原创 读... 作者:李大奎 《三国演义》有名的桥段"青梅煮酒论英雄"一节中,已是一方诸侯的曹操唯独对投奔他的久困之...
原创 如... 中国人无论如何都无法理解英国人民为什么会在丘吉尔贡献最大最耀眼的时日,非但没有推崇他,反倒硬生生地把...
原创 敢... 《三国演义》中,赵云是蜀汉五虎上将之一,以勇猛善战、忠义无双著称。他一生征战无数,单挑战绩极为辉煌,...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张冲:率部...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云南人民的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创 汉... 公元前202年,经历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争霸战,最终分出了胜负。出身寒微的刘邦击败了西楚霸王项羽,建立了...
原创 韩... 韩信是西汉时期的杰出军事家,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独特的军事战略而闻名。然而,他的成长历程充满了波折与坎...
成语“半老徐娘”,“徐娘”是谁... 关注 “哗啦——”井水吞没华服的那一刻,梁朝皇宫的死寂被彻底砸碎。 南朝梁元帝萧绎面无表情地看着侍...
蒋维崧︱俄藏敦煌、黑水城文献出... 编者按:从1989 年开始,上海古籍社启动抢救出版流失海外的敦煌西域文献文物项目,1992 年开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