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夺嫡”,又称“九龙夺嫡”,是清朝康熙帝晚年,由其九个皇子争夺太子之位引发的一场极为复杂且持续多年的宫廷斗争。康熙共育有35子,其中11人早逝,剩下的24人中有9位参与了这场激烈的储位争夺。这9位皇子分别是:长子胤禔、太子胤礽、三子胤祉、四子胤禛、八子胤禩、九子胤禟、十子胤?、十三子胤祥、十四子胤禵。这场权力之争是清朝历史上的一场皇位继承斗争,因此,被后人称为“九子夺嫡”。
宫廷斗争如同群狼逐鹿,一山难容二虎。在这场争霸赛中,只有一个胜者,最后,四阿哥胤禛以出奇制胜的策略脱颖而出。胤禛表面上以不争为争,巧妙地获得了康熙的宠爱。康熙临终时,将皇位传给了他,而其他八位皇子则因种种原因,最终未能继位。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些失败的皇子们的命运如何。
一、大阿哥胤禔
大阿哥胤禔,康熙的庶长子,虽然有着皇子身份,但由于康熙已有嫡子,胤禔并未被册封为太子。然而,胤禔从未放弃过对皇位的渴望。尤其是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因与康熙发生冲突而被废黜,胤禔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临。为了讨得康熙欢心,他主动表示,可以帮助康熙解决胤礽这一对手,甚至提议除掉胤礽。然而,胤禔的这一行为深深刺痛了康熙的心。康熙虽有心废太子,但对于自己最爱的太子胤礽,始终没有过杀意。胤禔这一言辞激烈的提议,让康熙对他产生了反感,彻底排除了他作为继承人的可能性。
康熙在四十七年(1708年)得知胤禔密谋夺储后,将其削去爵位并囚禁。雍正即位后,胤禔依旧未被释放,继续在囚禁中度过了26年。最终,胤禔在1735年病逝,享年63岁,遗憾地度过了人生的晚年。
二、太子胤礽
胤礽是康熙唯一的嫡长子,从小便被册封为太子。然而,1708年,康熙带领胤礽巡视时,太子冷漠无情的反应让康熙心生不满。当时,胤礽对康熙的心头大患——十八子胤祄的病情毫不关心,康熙对他的仁爱之心产生了怀疑,决定提前让胤礽返回京城。这一事件让其他皇子纷纷上报胤礽“缺乏仁心”的种种行为,导致胤礽的太子之位被废。
虽然被废除太子之位,胤礽依然渴望恢复权力。为了早日重新获得太子之位,他密谋通过政变夺回皇权。然而,这一阴谋很快败露,胤礽再次被康熙废除并囚禁。雍正即位后,依旧未将胤礽释放。1724年,胤礽在咸安宫病逝,终年51岁。
三、三阿哥胤祉
三阿哥胤祉是康熙的庶长子之一,他与太子胤礽有着深厚的感情,常常为太子出谋划策。在胤禔因涉嫌谋害太子胤礽被囚禁后,胤祉也开始尝试争夺太子之位,但很快他意识到自己并无太大的胜算,于是选择退出了这场权力斗争,专心闭门修书。雍正即位后,虽然胤祉并未成为威胁,雍正依然安排他到京师守陵,给予他一定的自由。但胤祉显然并不满足,常有不满情绪。雍正得知后,将胤祉削去爵位,并将其幽禁在景山的永安亭内。最终,胤祉于1732年病逝,终年38岁。
四、八阿哥胤禩
八阿哥胤禩是康熙帝晚年最具威胁的竞争者之一。他温文尔雅,善于结交朝臣和江湖豪杰,深得人心,号称“八贤王”。当胤礽被废除后,许多大臣投向了胤禩阵营,支持他成为新的太子。康熙为此感到震惊,立即加强了对胤禩的防范,防止他成为更大的威胁。然而,胤禩并未放弃,他依旧试图争取皇位。雍正即位后,胤禩被视为极大的威胁。起初,雍正担心胤禩会策动叛乱,极力安抚他和他的党羽。但一旦地位稳固,雍正就采取了强硬措施,削去胤禩的爵位,并迫使他改名为“阿其那”,意思是“狗”。几个月后,胤禩在狱中惨死。
五、九阿哥胤禟
九阿哥胤禟是胤禩的坚定支持者,在胤禩失败后,他继续为其他被废的皇子争取权力。由于他与雍正的矛盾极深,胤禟成了雍正极其痛恨的对象。雍正即位后,胤禟被削去爵位,并被迫改名为“塞思黑”,意味着“猪”。在囚禁中,他受尽酷刑,最终死于牢狱之中。
六、十阿哥胤?
十阿哥胤?也是胤禩的重要支持者之一,他与雍正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雍正即位初期,十阿哥拒绝护送蒙古活佛的灵龛,激怒了雍正。虽然雍正暂时没有动手,但他依然削去了胤?的爵位,将其囚禁。乾隆即位后,胤?被释放,并享有了一段自由的时光。最终,他于1741年病逝,享年约45岁。
七、十三阿哥胤祥
胤祥是雍正的重要支持者,他为雍正即位后做出了极大贡献。雍正即位后,封他为和硕怡亲王,并赋予他总理事务大臣的重任。胤祥不仅在政务上表现出色,还成为了雍正的重要助手。他的能力得到了雍正的充分认可,死后更是被赠予了“贤”的谥号,并被祭祀至太庙,名号长存。
八、十四阿哥胤禵
十四阿哥胤禵,虽是八阿哥胤禩的支持者,但他本人并未在夺嫡之争中表现出过于激烈的争斗。虽然他曾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负责西藏叛乱的平定,康熙对他极为器重。然而,雍正即位后,深知十四阿哥是自己的亲弟弟,考虑到母亲乌雅氏的缘故,他对胤禵的处理较为宽松。胤禵被软禁于景陵,直到乾隆即位后才被释放。最终,胤禵于1755年去世,结局相对安宁。
这场历史上著名的“九子夺嫡”最终的结果,四阿哥胤禛如愿成为了雍正帝,其他八位兄弟的结局各异,充满了复杂的宫廷斗争与亲情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