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汉代櫑具剑”:价值连城仅一把存世,被英国抢去后拒不归还
迪丽瓦拉
2025-09-21 11:02:37
0

作为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大英博物馆坐落于英国伦敦的新牛津大街北侧的罗素广场。它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以及藏品丰盈著称,馆内收藏的展品超过了800万件。自1753年开馆以来,大英博物馆便已历经数百年,成为全球游客的朝圣地,每一件展品都堪称奇珍异宝,让无数人惊叹。

然而,对于中国人而言,大英博物馆的存在却常常引发强烈的愤怒与不满。博物馆内的五件镇馆之宝,其中有三件是中国的珍贵文物,尤以那把公元前3至2世纪的汉代宝剑最为人所知。这把剑不仅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代表了中国几千年铸剑工艺的精髓。然而,尽管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多次要求归还,但大英博物馆始终拒绝将其归还。

这把汉代宝剑为何如此重要?它到底有何特殊之处?

中华民族的铸剑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已经有超过三千年的历史。最早出土的青铜剑叫做“鄂尔多斯直柄匕首式青铜短剑”,这种剑虽然较短小,但锋利且具备极强的实用性,形态上类似于今天的长匕首。青铜剑的出现对于古代的贵族与士兵来说,意味着地位与身份的象征。进入汉朝时期,铸剑工艺逐渐达到巅峰,尤其是铁剑的出现,让铸剑技术进一步发展。

1990年,河南三门峡的虢季墓出土了我国最早的一把铁剑,专家认定其铸造时间为公元前8至9世纪。与青铜剑相比,铁剑更为锋利、轻薄,但也更容易生锈。汉朝的“百炼成钢”技术,使得这一缺点得到了有效克服。通过反复加热与锻打,剑身不仅硬度和强度大幅提高,还展现出美丽的纹路,成为顶级工艺的代表。

这种工艺和品质使得汉代剑不仅仅是武器,更是身份与精神的象征。比如,汉朝名将韩信,在生活贫困的日子里,身穿破衣,但手中常常抱着一把剑,那是他唯一的骄傲。虽然这把剑只是普通兵器,但汉朝时期的櫑具剑却是皇家和贵族专享的顶级珍品。

《汉书·隽不疑传》记载过一件特别的櫑具剑,描述它的装具、剑身及鞘柄都非常讲究,制作工艺复杂且极为稀少。即便在汉朝铸剑工艺顶峰的时期,櫑具剑的制作依然是极其困难的。一位锻造大师要想制作一把櫑具剑,通常需要耗费十多年时间,可能一生下来只能打造三到四把。正因为如此,櫑具剑成为了仅限皇族和顶级贵族所能佩戴的极为珍贵的武器。

在大汉王朝历时407年的历史中,究竟有多少把櫑具剑流传下来,已不可考,但至少有一把珍贵的櫑具剑,一直流传至今。这把剑经历了数个朝代的更替,最终来到了大英博物馆。

历史的变迁导致了这把櫑具剑的命运发生了转折。最初,这把剑被帝王之家收藏并代代相传,一直保存在皇宫中,直到清朝时期。一些朝臣认为这把剑是“不祥之物”,认为它可能给持有者带来灾难,于是提议将其转存至皇家宝库圆明园。圆明园中宝物众多,然而英法联军在1860年侵占圆明园时,将这把剑连同其他珍贵文物一起掠走,最终运回了英国。

当时的英国士兵并未意识到这把剑的历史价值,只是将它与金银珠宝一同堆放,运回英国本土。彼时的英国正处于“日不落帝国”时期,庞大的殖民地为其带来了丰富的资源与财富,世界各地的珍贵文物被大量运往伦敦。

这些珍贵文物往往先由专家鉴定,若属珍品则被送至大英博物馆收藏。短短时间内,大英博物馆便拥有了800多万件藏品,成为世界上藏品最为丰富的博物馆之一。但由于空间限制,博物馆只能展示约1%的藏品,其余的99%都被存放在保险库中。

櫑具剑作为大英博物馆中的珍贵文物之一,吸引了众多专家的关注,他们很快发现了这把剑的真正价值——它是世界上唯一的汉代櫑具剑,所代表的高超锻造工艺无法复制。于是,大英博物馆将这把剑视为无价之宝,并将其展览设立了严格的限制。

目前,大英博物馆内收藏了来自中国的超过23,000件文物,但其中只有约2,000件是常规展出的,其他极具价值的藏品则被严密保管。尤其是这把櫑具剑,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会展出,而且参展人员也需经过严格审批。即便是英国本土的学者,想要参与展览也必须得到许可。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曾多次要求归还这把汉代櫑具剑,但英国方面却一直置之不理。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我们再次向英国提出要求,结果却被要求提供证明,证明这把剑何时被盗走、以及其出境时的状态,这显然是故意设障。英国方面的拒绝,不仅仅是因为这把剑的无价之宝价值,更因为根深蒂固的霸权主义思想。

当我们谈及大英博物馆中那23,000多件中国文物时,我们难以忽视的是在中国近代史的屈辱时期,全球范围内有约164万件中国文物流落海外,数量庞大,难以统计。即使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通过不懈努力将一些国宝找回,但仍有不少文物流落在外。法国卢浮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等地,依然收藏着大量的中国文物。

那么,为什么中国故宫博物馆未能跻身世界四大博物馆之列?一个最直接的原因便是——故宫博物馆只展览属于中国的文物。我们无法像大英博物馆那样,理直气壮地将他国文物收藏在自家博物馆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河... 最近,《天下长河》这部电视剧在热播,讲述了康熙年间皇帝治理黄河的故事。剧中有一段情节,河道总督与两江...
原创 野...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皇帝,他从贫困潦倒的乞丐起步,凭借自己过人的智慧和坚韧,逐步建立起强大的...
讲述中华文明的包容与厚重(文化... 西夏绿釉鸱吻。 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提供 西夏鎏金铜牛。 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提供 西夏灰砂岩石马。...
陈良为:“西方伪史论”可以休矣 近日,中国互联网上一批宣扬“西方伪史论”的自媒体账号,据报集体被封禁,出现被禁言的情况。 “西方伪史...
原创 春... 隋代察举制向科举制的转变 隋朝的察举制向科举制的转变,标志着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的重大变化。此举...
原创 李...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讲述的是唐僧孙悟空等人组成的取经队伍,历尽艰难险阻,前往西天求取佛法的...
原创 仅... 咸淳三年(1267年),当蒙古军队逼近襄阳城时,南宋与蒙古之间的生死较量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这场对决...
原创 吕...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这句俗语在中国广为流传,而其中提到的吕洞宾,更是中国神话历史中的一位传奇人...
原创 吕...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争霸天下。吕布,这位来自并州的年轻猛将,武力堪称一绝,时人称他为“人中吕布,马中...
原创 日... 近来,一篇帖子持续引发广泛关注。一位名叫山田一郎的网友表达了他的困惑:二战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为什么日...
原创 朝... 在您阅读此文之前,诚邀您点击“关注”,这样不仅能让您便于分享和讨论,也能带给您更多参与感,感谢您的支...
“西夏陵”,申遗成功!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当地时间2025年7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
原创 郭... 后人常常把郭嘉和诸葛亮这两位三国时期的顶尖谋士拿来比较,甚至有人提出“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样的说法...
原创 古... 老子,本名重耳,字伯阳,出身于楚国苦县曲仁里。他的母亲在一次目睹大流星划过天空后,怀孕了。虽然据说是...
原创 名... 白起、王翦、廉颇和李牧被誉为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这一称号无疑是对他们卓越军事才能的认可。然而,在这四...
原创 公... 为了深入研究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国家科委(今科技部)在上世纪末组织了一个由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
开启历史奇幻之旅,这个研学宝藏... 中山国研学基地依托业内专家、高校资源,精心打造了一系列沉浸式、互动性强的研学课程,让青少年得以亲手触...
原创 万... 说起万家岭战役,得先弄明白这仗是怎么回事。这场仗是1938年10月打的,属于抗日战争里武汉会战的一部...
原创 从... 前言 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七月,明宣宗朱瞻基继位刚满一个月,便收到了一封来自陕西平凉的奏表。...
原创 从... 阅读本文之前,麻烦您点击关注,这样您不仅能方便参与讨论和分享,还能体验到更多的互动乐趣,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