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历史充满了对土地的深刻执念。从13世纪末期,俄罗斯人建立了莫斯科公国,这个国家当时仅有数百平方公里,极为微小。然而,通过多年的扩张和征服,俄罗斯逐步将国土扩展成了一个庞大的帝国,最终成为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如今的俄罗斯,领土面积达到1709.82万平方公里,雄踞全球第一。
在这个过程中,俄罗斯的扩张往往让周边国家深受其害。中国在晚清时期,随着衰弱的清朝政权无法有效保护边疆,沙俄趁机侵占了大量中国领土,最终夺走了超过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尤其是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它原本属于东普鲁士,二战后由于德国战败而被迫割让给了苏联。1991年苏联解体后,这块土地归俄罗斯所有。俄罗斯虽然有过很多领土扩张,但也曾经丧失过三块土地,其中两块已经被重新夺回,另一块则可能永远无法收回。
一、克里米亚
13世纪,在蒙古帝国崛起的背景下,克里米亚及周边区域被蒙古人占领。成吉思汗的后代们在克里米亚建立了克里米亚汗国。随着蒙古帝国的衰退,克里米亚成为了奥斯曼帝国的附属国。进入17世纪,沙俄逐渐崛起,并开始与奥斯曼帝国争夺领土。1676年至1877年之间,俄罗斯与奥斯曼帝国爆发了十次冲突,最终沙俄战胜了奥斯曼帝国,夺取了克里米亚。
1922年,苏联成立,俄罗斯与乌克兰、白俄罗斯以及南高加索联邦等国组建了这个新生的超级大国。克里米亚在地理上虽然远离俄罗斯,与乌克兰接壤,但为了方便管理并促进乌克兰经济的发展,1955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决定将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当时两国都隶属于苏联,这一决策并未引起太多争议。
然而,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成为独立国家,并接管了克里米亚。俄罗斯对这一变动感到不满,认为赫鲁晓夫的决定是他在醉酒后的错误行为,主张克里米亚应该归还俄罗斯。尽管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兄弟国家,并且两国都极为看重克里米亚的战略和文化价值,但由于不希望引发冲突,这一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
2014年,乌克兰选择转向西方,这引发了俄罗斯的强烈反应。3月16日,克里米亚举行了全民公投,结果显示96%的选民支持脱离乌克兰,加入俄罗斯。尽管俄罗斯如今实际上控制了克里米亚,但国际社会对于克里米亚是否应归俄罗斯的争议仍未平息。
二、卡累利阿
卡累利阿位于俄罗斯欧洲部分的西北部,毗邻白海、拉多加湖和奥涅加湖。如今,这片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自治共和国,但它曾经经历过多次更迭。
自13世纪起,卡累利阿属于瑞典王国。瑞典作为一个北欧强国,从1157年开始吞并芬兰,直到1293年,瑞典通过军事行动将卡累利阿纳入了其版图。随着瑞典不断扩展势力,它逐渐与丹麦、波兰等邻国发生冲突,成为了北欧地区的霸主之一。
然而,沙俄的崛起改变了这一格局。1710年,沙俄击败了瑞典,取代其成为北欧和波罗的海地区的新兴强国。到了1809年,瑞典再次败给沙俄,被迫将芬兰以及卡累利阿一并割让给了沙俄。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芬兰趁机宣布独立。1920年,苏联为了维护与芬兰的关系,将卡累利阿赠送给芬兰。1940年,苏联发动了苏芬战争,企图吞并芬兰。尽管芬兰获得了瑞典的支持,顽强抵抗,但最终苏联凭借其强大实力成功占领了卡累利阿。
二战结束后,随着德军在苏军反攻下逐渐失利,苏联终于从芬兰手中收复了卡累利阿。自此,卡累利阿成为了苏联的一部分。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这一地区,卡累利阿至今仍归俄罗斯所有。
三、巴尔喀什湖
巴尔喀什湖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是世界上第四大湖。其东西长约605公里,南北宽度从8公里到70公里不等,湖水奇特,东部是咸水,西部则为淡水。这个湖自古以来便是中国的领土,作为西北边界的天然屏障,巴尔喀什湖周边曾是中国民众的牧场。
在清朝晚期,随着沙俄对中国的侵略加剧,巴尔喀什湖逐渐成为两国的分界线。1864年,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勘分西北界约》,将巴尔喀什湖划入沙俄版图。随着苏联的建立,巴尔喀什湖被划归哈萨克斯坦管理。
1991年,苏联解体后,巴尔喀什湖成为哈萨克斯坦的一部分。尽管这一湖泊在战略上并不像克里米亚那样重要,但它依旧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由于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的良好关系,以及俄罗斯在欧洲面临北约的巨大压力,它并不会因这一湖泊与哈萨克斯坦发生冲突。因此,巴尔喀什湖在未来也可能无法被俄罗斯重新收回。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俄国曾以仅720美元的价格将阿拉斯加这片15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卖给美国。尽管价格异常便宜,但阿拉斯加的出售是经过双方协议达成的交易,而非单方面的赠送,因此不应视为俄罗斯\"送出\"的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