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基洛夫被暗杀后,引发苏联政坛“地震”,斯大林不得不动手?
迪丽瓦拉
2025-09-21 14:04:31
0

在苏联的历史长河中,列宁无疑是那个伟大的奠基人,而斯大林则是一个绕不开的关键人物。他不仅深刻影响了苏联的历史进程,也直接塑造了苏联的命运。列宁去世后,赫鲁晓夫上台,开始逐步否定斯大林的历史地位,尤其是在1950年代以后,斯大林被不断诋毁与丑化,这一度让斯大林的形象在苏联人民心中一落千丈。然而,随着苏联解体,俄罗斯人开始经历对斯大林形象的重新审视和评价。今天,我们可以看到斯大林在俄罗斯历史中的地位逐渐得到恢复和提升,许多人意识到他在苏联崛起中的关键作用,尤其是在塑造国家强大方面的贡献。

当然,斯大林的执政并非一帆风顺。他不仅要面对外部的挑战,也不得不采取极端手段来巩固自己的权力。1924年1月21日,列宁去世,随即引发了苏联内部的权力斗争。事实上,苏联在列宁病逝前就已经形成了两个对立派系:一个由斯大林领导,另一个则是由托洛茨基为首的托派。两派间的争斗日益白热化,而列宁对此已有清晰的认识,甚至在死前便已察觉到这一点。尽管如此,斯大林凭借自己非凡的手腕,成功抑制了托洛茨基的影响力,并最终成为苏联第二号人物。

在列宁去世后,斯大林通过一系列政治手段,逐步清除了包括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在内的对手,最终完全掌握了苏联的最高权力。然而,斯大林并没有因此放松警惕,他深知自己所面临的政治危机,因此在苏共内部不断呼吁提高警觉,指责党内存在间谍和叛徒。斯大林的警觉并非无的放矢,随着苏共党员人数的激增,党内的复杂性和潜在威胁也日益加剧。

1920年代末,苏联党内的成员从最初的两万多人激增到超过一百万,甚至到1933年,党员人数突破了三百万。如此庞大的队伍中,不乏投机分子,许多人加入布尔什维克党并非为了理想,而是为了私利与仕途。这使得斯大林忧心忡忡,他担心党内的分裂和外部势力的渗透会威胁到自己的政权。更为严峻的是,当时苏联尚未建立像克格勃那样的强大情报机构,只有契卡作为前身,执行范围有限,难以对整个庞大的党员队伍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清洗。

斯大林深知,党内外的威胁都需要解决,特别是当时国内的政敌愈发强大,斯大林的权力岌岌可危。无论是国内的反对派,还是外部的政治、经济压力,斯大林都要一一应对。他决定集中资源,迅速推动苏联的工业化,认为只有建立强大的工业基础,才能确保国家在即将爆发的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斯大林对重工业的推崇并非盲目,他认为这是国家立足和抵御外敌的必经之路。德国当时已经在重工业领域遥遥领先,斯大林对这一形势十分警觉,担心苏联一旦陷入战争,将无法抗衡。

然而,工业化的推进并非一帆风顺。虽然斯大林坚持认为快速完成工业化对苏联至关重要,但党内一部分人却对此持有不同看法。布哈林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强烈主张发展农业,反对斯大林的工业化路线。布哈林虽没有能力直接挑战斯大林,但他依然通过苏共内部的一些元老支持,带头与斯大林对抗。与此同时,托洛茨基也没有闲着,作为曾经的革命领袖,他和布哈林联合,批评斯大林的工业化政策,认为这不符合苏联的实际情况,甚至呼吁斯大林下台。

到了1934年,斯大林在选举中的地位险些动摇,这一事件令他心生恐惧,更令他警觉的是,部分军队将领也开始联合起来,公开表达对斯大林工业化政策的不满,要求减缓工业化进程。斯大林开始意识到,党内的反对势力已经不再是零星的个体,而是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合力,甚至有可能联合起来罢免他。这让斯大林的处境更加危险,他知道如果不采取行动,自己的政权将受到致命威胁。

就在此时,发生了一件改变局势的事件——斯大林的亲密盟友、列宁格勒州的领导人基洛夫被暗杀。这起刺杀案的背后疑点重重,刺客竟能轻松进入如此高层的领导办公地,令斯大林更加深感威胁。他亲自赶到列宁格勒调查此事,尽管案件很快有了结论,并且抓获了刺客,但斯大林深知,如果不采取强硬手段,这起刺杀事件只会是更大阴谋的开始。

此时,斯大林终于下定决心,采取了“抽刀杀人”的策略。他开始清洗党内外的敌对势力,毫不手软。在一系列政治清洗中,布哈林、季诺维也夫等人纷纷被除掉,而托洛茨基虽然侥幸逃亡,但最终也在墨西哥遭遇暗杀。至1937年,苏联进行大规模的政治迫害,130多万人被判刑流放,60多万人死于非命,数百万苏共成员被清除,斯大林终于解决了自己面临的最大隐患。

然而,尽管斯大林通过这场政治清洗稳固了自己的权力,他依然面临着更大的外部威胁——来自西方国家和德国的侵略压力。斯大林清除了党内的敌对力量,但这一过程并非没有代价。在随后的苏德战争中,尽管苏联经历了巨大的损失,斯大林最终还是凭借苏联的强大工业力量赢得了战争,成功抵抗了德国的侵略。

这一切证明了斯大林早期推行工业化的决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工业化的基础,苏联恐怕早已在战争中被摧毁。有人指责斯大林过于残酷,但从政治斗争的角度看,斯大林如果没有采取如此强硬的手段,他自己将可能被其他势力清除,苏联也无法面对外部的威胁,甚至会走向解体。尽管他手段狠辣,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些决定可能拯救了苏联的未来。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这... 咱们今天来聊聊北宋时期一场挺关键的战役 —— 麟府丰之战。这场仗啊,在北宋历史上那可是有着不小的意义...
原创 河... 河南人口过亿吗?河南常住人口9785万(2024年),户籍人口1.16亿(2024年),可以说不过亿...
原创 从... 周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古老而辉煌的王朝,其历史悠久且具有深远影响。它起始于公元前1046年,终于公...
原创 南... 南昌起义失利之后,朱德带领部分起义部队继续坚持战斗,最终抵达井冈山,保留了革命的火种。那么,南昌起义...
原创 差... 百年企业活不过红十字会?看看1863年发生的传奇历史 红十字会的创始人亨利·杜南是一位来自瑞士的商...
原创 三... 文章改写: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湖南省曾出现了严重的虎患,造成了成千上万的人命丧虎口。耒阳县仅在195...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张冲:率...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云南人民的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创 历... 皇帝千千万,明君昏君各半,历史上几乎每个朝代都会诞生一些昏庸的帝王与英明的君主,但像北齐那样,几乎每...
原创 南... 电影《满江红》讲述的是南宋的历史故事,尽管这些情节都是虚构的,带有“莫须有”的成分。影片在叙述中巧妙...
原创 1... 4岁写作文,7岁作诗,却在44岁那年突然离世。这位看尽人间事、算尽天命的“神算子”,就是民国时期著名...
一习话丨“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纪念日。当天下午,习近平...
原创 家... 在广东茂名的古朴小镇里,黎先生家中珍藏着一枚弥足珍贵的 “湖南省造双旗币当制钱二十文” 铜元。这枚承...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山河回响 如果大地有记忆,一定不会忘记视死如归的纵身一跃;也不会忘记诱敌深入的义无反顾;更不会忘记11.6万血...
原创 周... 关于商纣王的罪状,最具可信度的历史来源无疑是《尚书》,这是因为它与商纣王的时代距离较近,而其他战国、...
原创 什... 时间流逝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春节又要来临了。每到这个时候,“春节能否放烟花”便成为了热议话题,支持与...
淞沪血战:一寸山河一寸血,七十... 1937年的中国,正站在亡国灭种的悬崖边。7月29日北平沦陷,30日天津失守,日军板垣征四郎狂言“三...
原创 清... 近年来,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得到提升。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女性身影出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
原创 4... 1953年9月17日,年仅44岁的傅玉芳在北京西城区辟才胡同口一间简陋狭小的老房子里,悄然离世。临终...
学林随笔|明代科举取士为何特别... 提及明清科举,很多人脑海里最先浮现的可能是“八股取士”四个字。这种将明清科举与“八股取士”画上等号的...
原创 他... 1954年,时任华东军区参谋长的张爱萍被任命为副总参谋长。对于这个决定,张爱萍内心并没有太多激动,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