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楚王家族墓地
位于武汉市江夏区龙泉街道的龙泉山,是南中国规模最大且保存最完好的明代亲王家族陵园。最为宏伟且保存最完好的墓园之一便是楚王朱桢的昭园,它坐落在天马山上。昭园的外围设有坚固的城垣,四周的防护一目了然,左侧建有一座碑亭,亭内矗立着一座巨大的石碑。石碑下方是一块龟趺,高达1.4米,碑本身则高5米,宽度达到1.5米。
这座石碑专门为楚昭王朱桢的功绩所修建,完成的时间可追溯至大明正统年间。工程的最终完成是由他的孙子、楚宪王朱季堄及楚康王朱季埱共同完成的。正统七年(1442年),朱季堄上疏请求在昭园及庄园内立碑,宣扬先王的德行,得到了明英宗的同意,并可谓是开创了为先王立碑的先河。尽管两篇碑文直至正统九年才完成,且朱季堄因英年早逝未能见到成果,但他依然是这一历史遗物的创始人。英宗命令继位的朱季埱继续完成这一工作。
“甲子,书复楚王季埱曰:承喻宪王尝请立昭园、庄园碑,已命儒臣代撰文,并碑额附去。可量宜砻石镌刻,叔其亮之。”(《明英宗实录》)
朱季埱,生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是楚庄王朱孟烷的庶次子。尽管身处庶出之列,正统二年(1437年),他便被册封为黔阳王。正统八年(1443年),朱季堄在短短四年的治国生涯后突然去世,年仅31岁。尽管他的表现堪称模范,但因早逝未能留下后嗣,楚藩大宗首次面临绝嗣的危机。
楚庄王朱孟烷有四子:长子楚宪王朱季堄、次子黔阳王朱季埱、三子东安王朱季塛与幼子大冶王朱季堧。由于楚宪王朱季堄早逝,朱季埱便成为了事实上的家族长子,理应继位。英宗在得知朱季埱询问应由谁来祭祀先王的社稷山川后,便立即决定让朱季埱继承这一职责。
“(正统八年夏四月)戊申,楚府黔阳王季埱奏:‘楚王季堄薨,本国社稷山川等神今秋祭祀未敢擅行。’上以黔阳王在郡王中为,长命以时行礼。”(《明英宗实录》)
正统九年(1444年),朱季埱被册封为楚王,成为楚藩历史上首位、也是唯一一位兄终弟及的亲王。同年,楚王妃杨氏也由武昌府儒学教授杨莅之女所封。然而,新婚三个月后,杨氏不幸早逝,令朱季埱不得不迅速面对丧妻之痛。直到五年后的正统十四年(1449年),他才迎娶南城兵马指挥杜贵之女杜氏为新妃。
在明朝的母子关系中,王后地位与母亲的身份密切相关。很多庶子往往借助自己的地位为母亲争取封号,尤其是像沈康王朱佶焞这样的例子更为极端。他为生母争取到次妃封号,展现出强烈的家庭责任感。朱季埱也同样为生母邬氏争取到了较高的封号。正统十年(1445年),朱季埱请求朝廷为邬氏封妃冠服,以表孝心。朝廷并未答应将其封为次妃,但还是给了邬氏“楚庄王夫人”的封号。
“辛酉,楚王季埱奏:‘生母邬氏生育劬劳,未能报效。乞赐以妃冠服,庶尽为子之情。’上命如韩王范圯生母邓氏例,封邬氏为楚庄王夫人,给赐诰命。”(《明英宗实录》)
朝觐与宗室责任
按照《皇明祖训》的规定,藩王每年都需要朝觐朝廷,而朝觐的顺序则由嫡庶和长幼来确定。朝觐的目的是加深皇帝与藩王之间的感情,确保藩王对朝廷的忠诚。然而,随着削藩政策的深入,藩王的实权逐渐被削弱,朝觐的义务在明代宣宗时期几乎被废除,成为一项名存实亡的制度。
朱季埱并未因此停歇,仍然一再请求前往京城朝觐。在正统八年(1443年)和正统十年(1445年)多次上疏请求前往京城谢恩,但屡次被明英宗回绝。虽然如此,朱季埱仍然坚持此举,甚至将朝觐的理由与朝廷赋予的各类封号、冠服、禄米等福利紧密结合。在他的一系列请求中,他不仅为自己争取利益,也为家族成员和亲王宗室争取了更好的待遇。
族亲关怀与帮助
朱季埱在关怀宗室家族方面也不遗余力。正统九年(1444年),他的六叔通山王朱孟爚去世,留下了三个未成年女儿。在家族经济困难的时刻,朱季埱上疏朝廷,请求给这些无依无靠的女儿赐予养赡米。朝廷应允,每年拨给她们100石米。
“(正统十年二月)庚申……楚王季埱奏:‘臣叔通山靖恭王朱孟爚薨逝,禄米住支,然有女三人俱未受封。乞量赐养赡。’上命人给岁禄一百石。”(《明英宗实录》)
不仅如此,朱季埱还为其他宗室成员争取了养赡米,尤其是在一些重要家庭成员去世时,例如崇阳王朱孟炜的长子朱季堞未及时得到爵位,朱季埱及时向朝廷提出了请求,保障了他们的生活。
战马问题与国防贡献
尽管大明朝廷削弱了楚藩的军事力量,但楚藩依旧在朝廷国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楚王府拥有的大量战马,一直以来都是朝廷急需的战略资源。每当大明边疆紧张时,楚王便会向朝廷献上战马以支持朝廷的军事行动。例如,在土木堡之变后,楚王立即调拨了自家马场的400匹战马和100只骆驼支援朝廷。
“正统十四年冬十月戊申朔,敕镇守狭西兴安侯徐亨等:‘得楚王奏,欲将王狭西地面西安州马场所牧骟马四百、骆驼一百来进。尔等即将所进马给与狭西无马官军,骆驼遣人管解来京。’”(《明英宗实录·废帝郕戾王附录》)
朝廷不仅依赖楚王提供战马,还会给他与其他藩王提供相应的报酬和支持,确保他们的资源供应不受干扰。
结语
楚王朱季埱在位期间,继承了楚藩一贯的忠孝思想,不仅关心宗室、尽责守礼,还在战马供应和朝廷关系上做出了不小贡献。然而,他的短命使得楚藩再次面临了继承危机,最终由他侄子朱均鈋接替了楚王之位,成为大明历史上唯一一位通过“继统即继嗣”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