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健辉:太行深处的历史回响|新华走笔
迪丽瓦拉
2025-09-21 15:04:10
0

来源:7月11日《新华每日电讯》

者:唐健辉

“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英雄辈出的太行山,唱出了一曲又一曲激越高亢的壮歌。

六月的华北,骄阳似火。我们从北京出发,踏上这片浸染着抗战记忆的土地。从河北最南端的地级市邯郸开始,一路向北,丈量那些被血与火淬炼过的山河,拾起散落在燕赵大地上的抗战记忆。

位于河北涉县的新华通讯社旧址内景。新华社记者 唐健辉 摄

新华广播电台

太行山东麓的涉县,纽连晋冀豫三省七县市。境内沟谷纵横、峰峦叠嶂。抗战时期,八路军一二九师挺进华北,在这里筑起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西戌镇沙河村,一个藏在太行深处的山村。穿过曲折的小路,我们来到涉县新华广播电台旧址。大门口“新华通讯社旧址(涉县)”的字样,引人注目。砖黄色的窑洞、简陋的办公室、老旧的麦克风,一切都保持着当年的样貌。

讲解员介绍,1946年9月,新华广播电台在这里开播。1947年3月,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因战事转移至此,接替延安台的播音任务,确保了党中央的声音“一分钟也没有中断”。1948年,“五一口号”在这里首发,如激昂号角,迅速得到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热烈响应,为新政协筹备和新中国建立筑牢根基。

驻足于小院那棵老树下,我久久凝望——斑驳的树影间仿佛流淌着时光的印记,一种跨越时空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电波穿透硝烟,每一则广播都如同精神火炬,在黑暗中点燃希望的火种。

“马背银行”

在邢台西部层峦叠嶂的太行山深处,藏着一座用石头写就历史的古村落——英谈村。相传唐末黄巢起义军曾在此安营扎寨,众人围炉夜话、纵论古今,“英谈”之名由此而来。

走进村落,仿佛步入一座石头筑成的时光博物馆。依山而建的二三层石楼鳞次栉比,青红相间的石墙历经风雨依然挺立,巨型石片铺就的屋顶在阳光下泛着古朴的光泽。最令人称奇的是,这些看似粗犷的石屋竟暗藏玄机——地下完善的供排水系统让山泉入户、污水出村。

片石铺就的街巷,将我们带回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1940年寒冬,这个小山村见证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金融长征”。在党组织带领下,村民们人背马驮,将冀南银行印钞设备秘密转移至此。次年,印钞机在这深山石寨中隆隆作响,印制出的“冀南币”由骡马驮运支援抗战,铸就了“马背银行”的不朽传奇。

英谈村老支书路召洋为青年编辑记者讲解村史。(中国记协供图)

雨后初霁,石板上泛着温润的光泽,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77岁的老支书路召洋踏着红褐色的石板路引我们在村子里参观。“1939年,日寇进了山……来了刘邓抗日将领,八路军指挥部设在此院,热血男儿把军参,妇女做军鞋,百姓齐参战……”老支书即兴唱起自编小调,沙哑的嗓音里满是深深的军民鱼水情。歌声质朴,把当年的景象绘就出来:八路军指挥部灯火通明,青壮年踊跃参军,妇女们熬夜赶制军鞋,整个村庄都化作坚强的战斗堡垒……

抗大

“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一群来自天南海北的革命青年,在民族危亡之际汇聚在一起,“过着石器时代的生活,学习着当代最先进的科学——马克思列宁主义”。这就是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或许,世界上没有哪所大学这样独特。“以窑洞为教室,石头砖块为桌椅,石灰泥土糊的墙为黑板,校舍完全不怕轰炸的这种‘高等学府’,全世界恐怕就只有这么一家。”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如是描述。

1940年,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从延安迁至邢台浆水镇,在这座“敌后革命熔炉”中,八千余名学员用两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在战斗中学习,在学习中战斗。

青年编辑记者在抗大陈列馆听取讲解。唐健辉摄

步入抗大陈列馆,时光仿佛凝固在此。抗大军事教材《基础战术》、抗大学员的回忆手稿、1940年发行的《大众日报抗大建校四周年纪念特刊》……1600余件新近增补的史料,打破了抗大陈列馆成立以来一次获捐史料最多的纪录。

“这1600余件珍贵文物,很多是由抗大老学员或他们的后辈捐赠的。”讲解员刘小燕告诉我们,如今这些健在的老学员年龄都很大了,很多人忘记了身边的人和事,但是一看到抗大校旗,依然还能脱口唱出这首校歌。

“有些抗大学员家境很好,却毅然选择走上抗日革命道路。”刘小燕动情地说,“当我问一位近百岁的抗大学员为什么参加革命时,老人突然拍案而起——‘不做亡国奴’五个字掷地有声。”

这一刻,整个展厅肃然静默。

抗大陈列馆馆长杨树介绍,现在陈列馆每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很多抗大学员的后代每年自费来陈列馆重温父辈的峥嵘岁月。“抗大陈列馆精心设计‘小长征’教育线路,从陕西延安出发,经陕北绥德,山西屯留,河北阜平、灵寿,最终抵达河北邢台浆水。学员们沿途追寻抗大足迹,探访抗大旧址,参观红色展馆,开展现场教学,让红色基因在行走中薪火相传。”

说话间,一群研学的小学生们簇拥在展柜前,他们稚嫩的脸庞与玻璃上反射的泛黄老照片重叠起来。那一刻,我相信这座用信仰铸就的“革命熔炉”,火焰从未熄灭。

返京那天,恰逢夏至,远远望去,层峦叠嶂间草木葱茏,每一片绿叶都在风中低语着过往的故事,每一道山脊都镌刻着不朽的记忆。

■往期新华走笔系列:

监制:姜锦铭 | 责编:刘梦妮、刘小草、吉玲、刘晶瑶 | 校对:张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填海造陆:亚历山大大帝的提尔围... 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军队高歌猛进,在广袤的亚洲大陆犹入如无人之境。无论老对手希腊人,还是...
原创 历... 最近国际外交舞台上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历史算账大戏。德国基民盟主席默茨拿着计算器,气势汹汹地向俄罗斯提出...
“宋韵辽风——易县大北城窖藏金... 新京报讯 据“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消息,7月12日,“宋韵辽风——易县大北城窖藏金银器展”在...
唐代陶瓷版“西游记”:勾勒古代... 《西游记——唐代陶瓷中的丝路文明》展12日在河南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开展,展出唐代陶器、瓷器近百件,其...
原创 关...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英雄的气概贯穿天地,历经千秋,依然激荡人心。我们总是歌颂英雄,追随他们的步伐...
八边形东方古堡,四百年岭南乡情 航拍道韵楼 身穿旗袍的游客在道韵楼屋檐下拍照 总策...
文旅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谈... 权威访谈|生动讲述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 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
原创 关... 1948年10月29日,东野的第7纵队、第8纵队和第9纵队以及独立第2师怀揣着大胜的威势,迅速南下营...
大明中兴能臣:万历朝的改革孤灯... 江陵的秋雨总带着潮湿的凉意,张居正站在翰林院的廊下,看着檐角的水珠滴落青石板。那时他还是个三十岁的翰...
原创 不... 在梁山泊的风云变幻中,有一个始终让人感到遗憾的缺席者——晁盖。他是聚义厅的奠基人,是带着七个兄弟劫了...
原创 庐...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希望这篇文章的改写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以下是改写后的内容: --- 1...
原创 毛... 毛主席曾经提出过一句话,至今仍然激励着无数中国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这句话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
原创 溥... 皇帝,这个在中国封建王朝中位居至尊的角色,是封建社会下专制政治制度的象征。作为天子,皇帝不仅拥有至高...
原创 李... 头条创作挑战赛 李安是明朝初期靖难之役的功臣李远的儿子,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家庭。李远曾担任蔚州地区...
原创 鳌... 众所周知,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卓越的君主,他在位期间留下了无数辉煌的功绩。然而,在康熙亲政的初期...
原创 元...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宣告称帝,标志着明朝的正式建立。随着明朝政权的稳定,朱元璋迅速采取了北伐行动...
将星陨落彭亡山!最可惜的东汉开... 关注 岑彭,南阳郡棘阳县人,新朝末年在家乡当县长。更始元年(公元23年),起义军围攻宛城,守城的岑...
原创 野... 刘伯温,这位历史上的传奇人物,至今依旧被广泛传颂。他的一生充满了神秘色彩,很多关于他的故事都带有浓厚...
原创 河... 昨日有读者私信询问《天下长河》中靳辅与阿席熙谁的品级更高。大多数人猜测,他们可能是平级的,皆为从一品...
原创 5...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白善烨担任韩1师的师长,是韩国军队中的准将军官,被李承晚视为得力干将之一。白善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