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本的侵略,我中华儿女纷纷投身战斗。有的冲锋陷阵,英勇杀敌;有的坚守后方,兢兢业业。大家上下同心,紧密配合,最终齐心协力赶走了侵略者,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然而,在抗战胜利之后,有些战士的思想却开始动摇。出于种种原因,心生不满,他们选择了投向国民党阵营。今天,我们要讲述的主人公便是这样一位人物,他叫徐广田。
徐广田是山东人,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因为家中子女众多,他甚至不清楚自己的确切生日。在那个战乱频仍的年代,能吃上一顿饱饭比记住生日更为重要。徐广田和兄弟姐妹们为了填饱肚子,经常不得不靠乞讨度日,过着半流浪的生活。
随着年龄渐长,徐广田发现家附近的铁路常有火车经过,车上运输着煤炭等物资。他便经常去捡落在轨道边的煤块换钱。时间久了,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与其辛苦捡煤,不如直接从行驶中的火车上偷取煤块,能换更多的钱。于是,他联合了几个小伙伴,决定试一试。
起初,他们经验不足,行动小心翼翼。渐渐地次数多了,技术熟练了,大家配合默契,行动愈发得心应手。起先他们还感到有些愧疚,但当发现这些物资竟是日本人运输的时,他们的内心顿时激起了抗敌的愤怒。徐广田越发好奇,日本人到底还运输些什么东西?一次在伙伴们的配合下,他们打开了一个大箱子,惊讶地发现里面全是枪支弹药。
看到这些枪支是日本用来镇压中国人的,徐广田愤慨不已。虽然无法一次性拿走所有武器,为了不暴露,只取走了几支。后来,徐广田成为煤矿工人,他召集工友,组成了一支11人的小队。他们熟悉铁路周边地形,利用优势,经常给敌人制造麻烦。
虽然人数不多,但他们行动灵活,每次敌人运输物资的火车经过,他们都会“亮剑”一番,或夺取生活物资,或抢得枪弹,令敌人束手无策。
1938年3月,日军占领山东枣庄,我军派王志胜、洪振海潜入敌后侦察。同年8月,洪振海和王志胜偶然遇到徐广田,得知他领导一支民间抗日队伍。洪振海认为他们熟悉地形且抗争已久,便邀请他们正式加入我军。
徐广田欣然接受,这支队伍被称为“枣庄游击队”。刚成立不到两个月,他们就发现敌人运输枪支的火车。徐广田施展了扒火车的绝活,在团队配合下,成功截获数十支枪支,并迅速送交我军主力部队。
1940年,这支队伍与其他几支抗日力量合并,组建为“鲁南铁道大队”,徐广田终于找到了归属。组织分派给他的任务繁重多样,无论是炸毁铁轨、拆毁桥梁,还是侦察敌情,徐广田都毫不退缩,迎难而上。
他善于随机应变,面对险境总能冷静处理。1940年5月,铁道游击队奇袭一家由日本人投资的洋行,消灭多名敌兵,缴获大量物资并送给我军。
同年7月,徐广田灵机一动,决定不仅要损失敌人的物资,更要摧毁敌人的运输工具。他与队员策划让两列敌军火车在大桥上迎面相撞,成功炸毁火车和桥梁,令敌人气急败坏。
1941年1月,他们侦察到一处敌特务头目据点,潜入后利用夜晚敌人防备松懈,发起突袭。仅徐广田一人便消灭了两个敌军班组,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生活物资。
1943年,全省召开英雄模范大会,徐广田荣获“甲级战斗英雄”称号。他不仅自己战斗英勇,还鼓励兄弟们投身抗战,身边多位亲兄弟同样英勇奋战。
然而,战争残酷,徐广田的几个兄弟先后牺牲。大哥执行任务时被叛徒出卖,致残;三哥在敌人围攻游击队根据地时因体力不支殉难;五弟偷袭成功返程途中为寻找失散队友不幸中弹牺牲。
徐广田自己也多次负伤,几度以为难逃一劫,但最终都挺了过来。兄弟们的牺牲激励他将悲痛转化为战斗动力,坚定初心——消灭敌人,保家卫国。
1945年8月,敌人终于被彻底驱逐,中国赢得胜利。随之展开的论功行赏中,徐广田期待自己因功获晋升。但看着与他同期的刘金山和王志胜先后升职,他却迟迟未见消息,心情由希望转为失落。
更让他难受的是,背后有人议论纷纷:“刘金山和王志胜级别都高过徐广田,为什么他还原地踏步?”徐广田愤怒至极,一拳砸在墙上,泥坯墙应声崩裂。他越想越气,最终决定离开组织,不再继续。
殊不知,只要再坚持几个月,组织本计划让他学习党的思想,提升政治觉悟,之后晋升为营长。但因他未及时收到通知,便错过了机会。
他打算回归平凡生活,做个普通工人,好好照顾家人。此时,国民党得知情况,通过中间人邀他加盟,承诺重用。徐广田虽心有不甘,坚决拒绝背叛人民,但对方一句“你拼死打仗,却什么好处没得到,别人都升职了,你甘心吗?”击中了他的软肋。
好胜心驱使他一时冲动答应。进入国民党后,他感到极不适应,从吃穿到训练,都与从前大相径庭。国民党生活奢侈浪费,训练敷衍了事,他颇为不满。虽然名义上被任命连长,但实权全无。
徐广田更看不惯国民党伤害百姓的做法,两个月后毅然返回老家。却不知这两个月间,正值国民党大举进攻枣庄,组织曾派人找他撤退,但他因误入敌营,错失重返队伍的机会。
这一次又一次错过机会,命运似乎与他作对。他忘记了最初的初心:抗击日本侵略,守护家园。抗战胜利后,他被外界议论所困,迷失了方向。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曾投靠国民党,徐广田被称为“叛徒”,遭公安机关拘捕。因其未对我军和人民造成实质损害,仅判两年有期徒刑。
出狱后,徐广田心情沉重,或许对过去充满悔恨。如果能重来,他定会做出不同选择。但人生如棋,落子无悔。
或因牢狱之苦,他体质大损,几年后病逝。他的英勇事迹曾被作家采纳为小说蓝本,然而小说未完成,他便选择了投敌的道路。
徐广田因熟悉铁路,擅长打铁道游击战而闻名,被群众敬重。可抗战胜利后因不满待遇投向国民党,令世人震惊,最终遭人唾弃、遗忘。
他本可大有作为,却因性格缺陷和急躁决定,导致满盘皆输。如今看来,徐广田的结局似乎难以避免,令人扼腕叹息。
徐广田热爱祖国,为早日结束抗战做出诸多贡献。他优点突出:思维灵活,善于应变;缺点亦明显:过于自我,不服从纪律。
面对日本侵略,他毫不犹豫加入战斗,真心为国效力。可抗战胜利后,他因被忽视而心生怨气,性格弱点暴露无遗。
此时,他面对的其实是“自己的战争”——与自己内心的斗争。他需要反省,端正态度,学习党的理念,否则必然偏离正道。
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明白,这场“战争”其实也是自己与自我的较量。唯有坚定信念,遵循道德和法律的准绳,才能不迷失方向,避免陷入欲望的深渊。
因此,我们应当以史为鉴,在历史中不断成长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