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岑彭,南阳郡棘阳县人,新朝末年在家乡当县长。更始元年(公元23年),起义军围攻宛城,守城的岑彭和攻城的刘縯(刘秀的哥哥)僵持了好几个月。最后,城里粮食吃光了,甚至到了人吃人的地步,岑彭没办法,只好开城投降。
当时,起义军已经拥立了更始帝刘玄,建立了玄汉政权。不少将领都要求杀了这个顽抗的岑彭。但刘縯却认为岑彭尽忠职守,应该奖励他,给天下人做个忠义的榜样。刘玄听了,就封岑彭为归德侯,让他跟着刘縯。
可惜好景不长,刘縯因为威望太高,被刘玄猜忌杀害。岑彭这时被调到大司马朱鲔手下当校尉,跟着朱鲔打仗立功,当上了淮阳都尉。
不久,在颍川郡失利的他北下,带着几百号人投奔了在河内当太守的老乡韩歆。
这时,刘秀已经用韬光养晦之计让刘玄放松了警惕,被派到河北招抚各地。更始二年(24年),刘秀在河北站稳脚跟,收拾了王郎,准备自立门户,带兵直逼河内郡的郡治怀县。韩歆不听岑彭劝告,想守城抵抗,结果一看刘秀大军压境,形势不妙,又赶紧让岑彭出面投降了。
刘秀看着岑彭,感慨地说:“岑将军,能守节义,又识时务,真豪杰也!”
岑彭抱拳回应:“臣愚钝,愿效犬马之劳,报答明公的知遇之恩!”
这一降,可降出了未来威震天下的征南大将军!
不久,岑彭又成功劝降了玄汉大将吕植,还和吴汉一起干掉了刘玄派来牵制刘秀的尚书令谢躬等人。
东汉建立后,岑彭因平定河北有功,被封为廷尉,代理大将军事,仍封归德侯。不久,他跟着大司马吴汉,和其他将领一起围攻玄汉控制的洛阳。但洛阳守将朱鲔拼死抵抗,汉军攻了两个月都没打下来。
在黄河北岸督战的刘秀看强攻不行,决定劝降。岑彭主动请缨,单枪匹马跑到洛阳城下,高声喊:“朱将军!还认得老朋友吗?”
朱鲔在城头一看,嘿,是岑彭!
岑彭在城下动情地说:“更始帝昏庸无道,天下人都抛弃他了。光武皇帝宽厚仁德,英明神武,这是老天爷的选择啊!将军您要是再死守下去,只会让洛阳城的老百姓遭殃,这算哪门子大丈夫?”
朱鲔沉默了半天,终于叹气说:“我杀了刘秀的哥哥刘縯,还阻止过刘秀去河北,恐怕死罪难逃啊。”
岑彭立刻回去报告刘秀。刘秀指着黄河发誓,保证既往不咎。岑彭又跑回城下,把刘秀的话告诉朱鲔,并说:“河水能喝但不能倒流,将军您好好想想!”
朱鲔从城上扔下一条绳子,让岑彭爬上去。岑彭二话不说就要爬。朱鲔看他这么有诚意,终于答应投降。五天后,他在岑彭陪同下到河阳向刘秀请罪。刘秀亲自给他松绑,好言安抚,还让岑彭连夜把他送回洛阳。第二天,朱鲔就开城投降了。
岑彭不费一兵一卒拿下洛阳,为刘秀取得中原战略要地,并就此成为东汉的都城。
建武二年(26年),刘秀派岑彭带兵南下,去收拾荆襄地区。岑彭一路势如破竹,打到了南阳的门户——邓县。守将秦丰兵多将广,盘踞多年。岑彭猛攻了好几个月,邓县城墙太坚固,守军也顽强,就是打不下来。
一天深夜,岑彭在营里苦想破城之策。他看着邓县城池,突然灵光一闪。第二天,他命令在城西大张旗鼓地修工事,摆出要从这里主攻的架势。秦丰果然上当,把主力都调到了城西。
而岑彭呢?他亲自带着精锐部队,趁着夜色悄悄绕到城东,搭起云梯,一举登上了城头!等秦丰发现中计时,岑彭已经打开了城门,汉军像潮水一样涌了进来。
邓县就此告破,岑彭因功改封为舞阴侯。
拿下邓县,岑彭继续南下,直扑南郡重镇——夷陵。这地方可险要,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守将田戎仗着地利,在江面上拉起了大铁索,把水路给封死了。
岑彭有办法!他让人造了几十艘高大的楼船,船头装上撞角。又造了几百艘轻便灵活的艨艟战船。总攻那天,楼船打头阵,像巨兽一样狠狠撞向江中铁索;艨艟紧随其后,万箭齐发!汉军气势如虹,一举拿下了夷陵。
这一仗,打通了长江水道,为日后进攻四川铺平了道路!
建武十一年,光武帝刘秀命令岑彭和吴汉一起讨伐割据蜀地的公孙述。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但岑彭率军逆江而上,一路凯歌,简直是神速!短短三个月,汉军推进了两千里,攻破了几十座城池,在古代战争史上写下了“闪电战”的奇迹。
眼看胜利在望,大军行进到一个叫“彭亡”的山下。岑彭抬头看着这山名,心里咯噔一下:“这地名不吉利啊,怕是要出事。”但军情紧急,绕路来不及,他只能下令在此扎营。
当天夜里,公孙述派出的刺客,假扮成逃难的百姓,混进了汉军大营。夜深人静,岑彭还在中军大帐里处理军务。突然,帐外一阵骚乱,几条黑影直扑帅帐!
卫士们措手不及,刺客已经冲了进来。岑彭拔剑迎战,但双拳难敌四手,身中数刀,倒在了血泊里。他用尽最后力气对身边的人说:“别乱...军心...报效...朝廷...” 说完就咽了气,年仅39岁。
消息传到洛阳,光武帝刘秀悲痛万分,追封他为“壮侯”,把他的画像挂进了纪念开国功臣的云台阁。
后来刘秀巡视到宛城,看到岑彭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触景生情,特意用最高规格的牛、羊、猪三牲来隆重祭祀他。祭祀完毕,刘秀久久凝望着岑彭故居的方向,泪流满面,仰天长叹:“老天爷啊,你为什么这么着急,要夺走我的左膀右臂?!”
回顾岑彭的一生,战功赫赫:
劝降朱鲔,兵不血刃拿下洛阳;
奇袭邓县,巧计破城;
水战夷陵,撞断铁索,打通长江;
三个月疾进两千里,创下战争奇迹!
他不仅打仗勇猛,更懂得“攻心为上”的道理。每打下一座城,必定安抚百姓,减轻赋税,收拢民心。他常说:“老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才能安宁。光靠杀人来制止杀戮,不是上策。”
可惜天妒英才,这样一位智勇双全的名将,竟栽在刺客手里,壮志未酬身先死!
岑彭死后,汉军将士感念他的恩德,自发地护卫他的遗体长达十几天,直到吴汉带兵赶来。
当他的灵柩运回洛阳时,沿途的百姓点起香火,跪拜痛哭,悲声震动了原野。
岑彭的牺牲,给东汉开国的历史添上了一抹浓重的悲壮色彩。
史学家范晔曾这样评价:“光武帝手下立功的名将很多,但能独当一面、开疆拓土的,要数岑彭和冯异。函谷关以西,方城山以南,这两人的功劳最大。像冯异、贾复的不居功自傲,岑彭的忠诚信义,足以感动自己的军队,也能让敌人归心,所以才能成就大业,留下美名。”
岑彭的战略眼光和仁义之心,让他在云台二十八将中显得格外耀眼。当后世的人们仰望云台阁上他那英气勃发的画像时,仿佛还能听到长江汹涌的波涛声——那正是历史为这位被低估的名将,奏响的一曲永恒的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