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许多权臣都会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皇帝,以巩固权力。比如,霍光的女儿霍成君成为了汉宣帝的皇后;曹操的女儿曹节则是汉献帝的皇后,此外还有两个女儿封为贵人;杨坚的女儿杨丽华则嫁给了北周宣帝。王莽也不例外,他在还未篡位、身为大司马时,就把自己最宠爱的嫡女许配给了汉平帝。史书记载,当时王莽似乎尚未打算夺取皇位。那么,王莽最终篡汉后,他的女儿的命运如何?西汉灭亡后,这位不幸的皇后又经历了怎样的结局?本文将讲述王莽的女儿,她也是西汉最后一位皇后——孝平王皇后。
关于王莽的嫡长女,史料没有详细记录她的名字,因此在她成为皇后之前,我们姑且称她为“王姑娘”。王姑娘嫁给汉平帝时,经历了不少波折。名义上的皇帝汉平帝,实际上只是个傀儡。前任皇帝汉哀帝曾一度把王莽赶出长安,令王家外戚势力衰落。汉哀帝英年早逝后,王莽凭借太皇太后王政君的支持,重新掌握了朝政大权。由于汉哀帝无子且无兄弟,选定新皇帝的责任落在王莽肩上。王莽出于私心,经过一个月的慎重挑选,最终确定了当时年仅九岁的中山王刘箕子,即汉平帝。
为了避免新的外戚势力与王家争夺权力,王莽让汉平帝孤身一人进京长安,并找借口诛杀了汉平帝的母亲及其舅舅全族,仅留下汉平帝的母亲卫姬孤身一人。这样,朝政大权彻底落入了王莽之手。到了汉平帝三年,王莽迫不及待地为不到十三岁的皇帝选后。其算盘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平帝,未来若生下皇太子,自己就成了外公,有望坐稳权力巅峰。不过,为了掩饰私心,他故作谦虚,命令官员海选,挑选符合条件的宫女。于是,除了王莽的女儿,王氏家族的其他少女也被列入了候选名单。
实际上,太皇太后王政君对汉平帝婚事拥有最大话语权。她也关心王家的利益,但并不一定要王莽的亲女儿当皇后,王氏家族的少女们是王姑娘的强劲竞争者。为了排除异己,王莽假装谦让,上奏称自家女儿无才无德,不适合当皇后,建议退出竞争。王政君信以为真,误以为王莽是怕王家过于张扬,于是下令所有王氏女子全部退出皇后选拔。
随后,王莽开始全力为女儿争取支持。长安的平民、太学生、官员纷纷上书,称只有安汉公王莽的女儿最配称母仪天下,声势浩大,上书者竟达千人之多。朝中大臣们或请命或跪求,为王莽的女儿求得皇后之位。太皇太后王政君终于识破王莽的诡计,但民心难违,且她本人也乐见王家再出皇后,于是下诏立王莽的女儿为新皇后。
王莽如戏般作出推辞,表面不情愿,最终还是将女儿许配进宫。汉平帝四年,虚岁十四的王姑娘正式成为王皇后。婚礼前,有宗室建议因王莽身份尚低,应加封他的封地至百里,以匹配皇后父亲的身份。汉朝惯例皇后父亲必封侯,但特殊情况下可例外。例如许平君的父亲许广汉,因霍光阻挠,迟迟未获封侯。封侯的户数也有限,比如汉昭帝的上官皇后父亲仅封1500户。王莽作为新都侯,初封1500户,后加至2万8千户,又是大司马、安汉公,这在西汉皇后父亲中极为显赫,甚至超过霍光。
该宗室建议不过是奉承王莽并为其提供秀场。果然,王莽大义凛然地拒绝了加封。随后朝廷又商议王莽女儿的聘礼。西汉皇后聘礼通常高达两万金,折合约两亿钱,以及无数束帛、玉璧、车马等奢华礼品。王莽谦虚地只接受两千万钱,并分赠族人和陪嫁家庭,赢得了不错声誉。汉平帝与王皇后的婚礼盛大举行,朝廷不顾王莽的谦虚,依然将其封地扩充至百里,并尊他为“宰衡”,妻子获封汤沐邑功显君,王莽的两个儿子也以皇后兄弟名义封侯。这些特殊待遇,是西汉皇后家族从未有过的。
换言之,王莽通过嫁女做足了秀,名利双收。婚后第二年,王皇后传来“子孙瑞”之兆,即来月经,表明能生育。王莽高兴异常,修通了从杜陵到汉中的子午道。这表明当时的王莽大概尚未有篡位之心,他梦想的是位极人臣、成为人人敬仰的“圣人”,而女儿生下未来皇帝。然而,好景不长,同年年底,年仅十五岁的汉平帝突然去世。有传言称他被王莽毒杀,但《汉书》等近代史书并未采信,留下死亡之谜。
无论死因如何,汉平帝早逝给了王莽新的机会。他不再满足于辅政,决定自己掌控皇位。因王皇后未曾为汉平帝生下子嗣,王莽再次为汉朝选帝,经过三个月遴选,选中了不到两岁的刘婴。刘婴尚未正式继位,便有报告称发现一块石头,上书“告安汉公莽为皇帝”。王莽似乎想藉此时机登基,然而太皇太后王政君勃然大怒,斥责此举“诬罔天下,不可施行”。
王莽无奈,只能暂时退而求其次,把刘婴封为皇太子,自己担任“摄皇帝”,并承诺待刘婴长大后还政。与此同时,他的女儿王皇后被尊为皇太后。一时间朝政格局怪异:王莽是摄皇帝,女儿为皇太后,刘婴名义上是皇子,实为太子。
这种局面没持续多久。仅三年后,王莽正式篡汉,将刘婴降为“定安公”,女儿王太后也被改称“定安公太后”,那时她刚满十八岁。篡位后,王莽与女儿之间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痕。王氏常以病弱推辞朝会。史书记载王莽“敬惮伤哀”,既敬重又忌惮、又怜惜女儿。他希望女儿能再嫁,于是封她为“黄皇室主”。
王莽登基后,为与汉朝割裂,大幅改动宫殿、官名、地名,如将气势恢宏的“未央宫”改为“寿成室”。“黄皇室主”意即新朝公主。有学者认为,这称号不仅反映宫殿改名,也暗含女子未嫁之意。王莽借此封号试图将女儿与汉朝彻底分离,让世人提起她时,称她为新朝皇帝的女儿,而非汉朝孝平皇后。
王莽希望女儿再婚的消息迅速传开。甄丰与甄寻父子看中了黄皇室主。甄寻献上一道符命,建议王莽效仿周天子封伯,自己封左伯,甄丰封右伯。王莽采纳此符命,未追究私献之罪。甄寻得意又献符命,建议黄皇室主嫁给自己。王莽勃然大怒,斥责甄家忤逆,命处死父子,连累数百官员。
值得注意的是,王莽仍称女儿为“天下母”,此称呼专指皇后和太后,绝非公主。这反映出他内心的矛盾:既想切断她与汉朝的联系,又难以割舍她曾为皇后和太后的尊贵身份。甄氏事件过后,王莽仍希望女儿能改嫁,他看中了心腹孙建的儿子孙襐,派他盛装带医来看望黄皇室主。黄皇室主一见装扮讲究的孙襐,立即明白父亲为她选定了新郎,愤怒至极,命人鞭打侍者,病情加重,卧床不起。王莽闻讯后不敢强求。
黄皇室主最后一次出现在史书中,是新朝覆灭之时。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杀死王莽,焚烧未央宫。火焰烧到她居住的宫殿时,她没有逃跑,只叹息“何面目以见汉家”,随即自焚而亡,年仅32岁。她一生中,身为王莽之女,既是汉朝的皇后和太后,也是新朝的公主,但内心永远忠于汉朝的孝平皇后身份。父亲的篡位让她痛苦万分,却无力阻止,只能以自己的方式默默抗争。
她或许早已忘记那个只共度一年光阴的小丈夫汉平帝长什么模样,但直至生命终结,心中惦记的不是父亲,而是对孝平皇后身份的愧疚和忠诚。孝平王皇后作为王莽女儿,面对父亲称帝并未欢喜,反而怀念汉朝。她的表现并非孤例。几乎所有皇后和太后,在娘家与夫家利益冲突时,都会站在夫家一方。
例如,曹操女儿曹节是汉献帝皇后。其兄曹丕篡位索要玉玺时,她怒斥“天不祚尔!”杨坚女儿杨丽华是北周宣帝皇后,坚决反对父亲篡位,后拒绝再嫁,即使宣帝生前对她不好,甚至差点杀她,死后仍与宣帝合葬。为何她们宁愿效忠夫家,不愿看到亲族称帝?
古代婚姻观与现代迥异。今人不认为女子出嫁后就非己家人,但古人观念里,女子即便在娘家,也是“娇客”,出嫁后即成夫家人。即使株连三族,也通常不及于已嫁之女。因此,汉昭帝的上官皇后,父族母族虽被诛灭,但她本人依然稳坐皇后、太后、太皇太后之位,因为她已是刘家人,不是上官家或霍家。霍光家族遭诛,汉宣帝皇后霍成君却幸存,被废是因谋害太子,而非家族牵连。
因此,王莽女儿是刘家人,曹操女儿是刘家人,杨坚女儿是宇文家人。夫家与娘家利益未冲突时,可共赢;娘家想篡位时,她们必维护夫家利益。王莽篡位前,女儿为太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