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赵构为何56岁时主动退位,将皇位还给赵匡胤一脉,并不是因为高尚
迪丽瓦拉
2025-09-22 01:02:01
0

《——【·前言·】——》

宋高宗赵构56岁,主动把皇位交出去,看似是明哲保身,其实背后另有苦衷。

这场退位不是为了美名,是为了避祸、保命、甩锅。

靖康之后,他并不想做皇帝

赵构真正登基那天,天是阴的。建炎元年六月,四面空荡荡,北宋已亡,东京没了,父兄被掳,他这皇帝当得像逃难一样。

靖康元年,金军第二次南下,徽宗赵佶和钦宗赵桓在同年三月被俘北去,北宋灭亡。

赵构当时是端王,早就不在城中,正在外地避祸。

金兵撤退后,他是唯一能站出来的人。皇族没了,百官溃散,大宋要续命,就只能推赵构登基。

这个“皇帝”,不是他争来的,是推上去的。

可赵构心里明白:这个位子坐不稳。他既不是长子,也不是嫡系。太祖赵匡胤那一支,早在赵匡义那代就被“太宗系”取而代之。

他是太宗赵光义的后代,这一支已经做了百年皇帝。但现在问题来了,他这一支快断了。

赵构一生无子,史料里说是“体弱”,也有人传是“早年失子后心灰意冷”,再后来,宫里甚至传他“废后不立”。

宫廷冷清,后嗣无望,大臣忧心如焚,赵构却不动声色。

他不是不急,而是压根不知道该把皇位传给谁。

北宋的太宗系到了赵构这代,血脉已经岌岌可危。

几次想立嗣,都临时作罢,不是人选不合适,就是背景复杂,牵扯派系纷争。

尤其是“岳飞案”之后,赵构对朝堂极度不信任。他怕选了个继承人,哪天就反过来拿他开刀。

当时有不少人上书,请他考虑远亲或旁支。

可他知道,旁支再立,又是一次“篡宗换代”的麻烦,百姓未必接受,朝臣内部也会分裂,与其继续让“太宗系”自我繁殖,不如干脆换回“赵匡胤那一支”。

这不是赵构高尚,是他早就预判到了,自己“这条线”走不通。

选赵昚,是一次权力退让的交易

南宋初年最复杂的局面,不在外部,而在宫里。

金军压境是一头,朝堂内斗是一头。两头火并夹在中间的赵构,天天提心吊胆。赵构怕被逼宫,也怕被架空。他得做决断,不能被动等死。

赵昚这个人,出身不凡。他是赵德芳的后代,赵德芳是谁?太祖赵匡胤的孙子。

换句话说,赵昚是“赵匡胤嫡系”的子孙。

这个身份,在赵构眼里,是定时炸弹,也是救命稻草。

早在绍兴十年左右,赵构就注意到赵昚了。

起初是派去做宗室事务,后面调进军中训练,再后来入内廷侍读,他没直接让赵昚当太子,却让他做了“养子”,名义上是收为己出,实质上是软性接班人。

赵构想试试看:把这位“太祖脉”的人养在宫中,看朝臣反应,看百姓反应,若各方接受,那他就顺势让位。

如果出了乱子,他也好抽身。

赵昚没让他失望。这人有军功,有德行,不激进也不惹事。

更关键的,是“太祖嫡系”这块牌子,在士大夫阶层中很有号召力。百年“太宗系”在靖康之耻中彻底失了信誉,换血迫在眉睫。

赵构明白,南宋不能靠“遗民情怀”续命,它得靠合法性重建。而赵昚,就是那个桥。

可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让位仪式,是一场风险交易。赵构不是毫无保留地交出权柄,而是提前安排好退路。

他在退位前一年,大量罢免老臣,撤换内监,把朝中布满自己的亲信。

接着,他在禅位诏书中加了一句——“朕以年高志倦,愿归政养闲”。

这句话看似谦让,实则留有余地。

谁都知道,56岁不算老,精力也未见衰退。赵构是在做局,把“太上皇”的身份当成第二道护城河。

他退了,但并没有走。他依旧住在宫中,依旧接见群臣,依旧干预军政。

他把皇位交出去了,把权力的一部分拿回来。表面上风平浪静,实则波涛汹涌。

赵昚很清楚这个局,他不上头,也不反击,按部就班当皇帝。

太上皇和皇帝两套权力系统平行运转,赵构赢得的是体面,也是主导权。

这个安排,至少维持了10年局势稳定。可赵构知道,时间拖久了,终究会出事。

与其未来被驱逐、清算,不如提前设局、全身而退。他选赵昚,不是亲情所至,而是博弈所需。

赵构退得早,只为避祸不为清名

赵构退位前夕,宫里气氛很怪,谁都看出不对劲,却没人敢说。

那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正月,赵构宣布禅位,大臣反应出奇地快,奏章一片欢呼,说“太上皇高风亮节”,说“天命所归”,说“万民所盼”。

可真有人信这些?宫门之外,朝堂之上,人人心里都清楚,这不是一场感情戏,是一场政治演出。

赵构退位有多快?快到不像话。

当天诏书一下,赵昚立刻登基,改元“隆兴”。

所有仪式提前准备妥当。宫廷卫队换防,后妃迁居,礼仪大臣一排排站好。一切都在计划之中,半点不拖泥带水。

赵构不是做戏,他是真的怕。

过去十多年,他活在各种刺痛里。建炎年间的军变,韩世忠、张浚的跋扈,李纲的直言,岳飞的威望,这些人不是敌人,都是赵构心头的影子。

他在这些“忠臣”身上看到了什么叫“压制不住的力量”。

尤其是岳飞。那场杀岳的风波之后,赵构明白,任何一个太有“理想”的人,都会威胁到皇帝的安全。

哪怕是真忠良,也不能留。岳飞走了,可朝野信任也崩了。

赵构从那以后,彻底认清一个现实:只靠皇帝的身份,是压不住那些人心的。

所以他得退。退得早,退得快,退得干脆。

赵昚不是岳飞,不是韩世忠,不是张浚,他没军权,也没“北伐梦想”,赵构选他,看中的不是贤明,而是安分。

他知道赵昚不会逼宫,不会清算旧事,不会反咬一口。

赵构要的,不是交出权力,而是把“风险”转移。

他继续留在皇宫,仍被尊为“太上皇”,每日早朝前,大臣要先向太上皇请安。军中重大调令,也要“御前通报”。

赵昚是皇帝,赵构是神,他退了身,却没退场。

这种结构,看似稳定,其实危险无比。因为它不是分工,而是牵制。太上皇不走,皇帝难大展拳脚;皇帝强硬,太上皇会干预。

南宋政坛,进入一种“双头权力”的微妙状态。

赵构也清楚,这种格局拖得越久,越容易出乱子。他必须一步步淡出,慢慢断线,开始频繁出行,搬离皇宫,搬去德寿宫,自称“养病”,减少露面。

可他始终没有彻底放手。直到去世前,他依旧保持对政局的某种掌控感。

哪怕是赵昚身边的亲信安排,他都有份插手。

赵构退位,不是清高,是清醒。他躲开刀口,却死死捏住刀柄。

表面风光的“归政”,背后全是权术

从靖康到退位,赵构用了35年。

这35年,是南宋初期最难熬的时期,战争不断,财政崩溃,百姓动荡,文臣压军将,朝廷割肉求和。赵构知道,这摊子太难收场。

所以他精心策划了一场退位剧。既保住自己“高风亮节”的名声,又躲过权力斗争最危险的爆发期。

赵昚上位之后,很多人以为新气象来了。可头几年,政令依旧谨慎,政策依旧保守。因为赵构还在,他的眼睛还在看。

赵昚不得不左右试探,既不能得罪父皇,又不能无所作为。

南宋最初的稳定,并非赵昚治理有方,而是赵构留下了一套完整的“可控体系”。他布好棋子,交出王冠,却不交出残局。

他在退位中完成了一件事:把“赵构的南宋”变成了“赵匡胤后裔的南宋”,但保留了他赵构的影子。

有人说他仁厚,有人说他避祸,有人说他懦弱。

可从史料能看到的,是他退得比谁都果断,比谁都精明。

他不恋战,却处处设防;他不留子,却设法留下话语权;他不亲政,却通过太上皇身份遥控朝政。

赵构这一招,让南宋度过初创期的最难阶段,却也埋下权力“软分裂”的隐患。

这不是一位高尚君主的选择,是一位理智政治家的算计。

他知道宋朝走不到千秋万代,能做的只有保住当下。

所以他退。退得体面,退得及时,退得带刺。

在他退位整整10年后,赵构病逝于德寿宫,终年67岁。他走得安稳,也走得彻底,可他那套“虚退实控”的方式,成了后来太上皇制的范本。

历史没留情,只留下一串串轨迹。赵构那个“还位太祖一脉”的动作,看起来是大义,其实藏着太多不得已。

赵构退位,不是传承,是抽身;不是明哲保身,是精算避祸;不是礼让三分,而是利字当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宋... 一首《好汉歌》伴随着澎湃豪迈的气势响起,映照出益海好汉们内心深处那既坚韧又柔情的一面,以及他们心头难...
原创 陕... 刘志丹、谢子长和高岗是陕北红军的三位重要创始人,常被称为“陕北红军三杰”。他们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深...
原创 对...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瘟疫总是在人们的生活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每当一场瘟疫肆虐,人类的脆弱性便显露无疑,...
原创 朱... 九五至尊,万民景仰。 在古代封建社会里,皇位一直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至高荣誉。它不仅代表着取之不尽、...
原创 6...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了投降声明,正式宣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随着投降公告的传播,曾...
原创 古... 引言: 1976年9月9日,这一天成为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段痛苦记忆。我们敬爱的毛主席永远离开了我...
原创 元... 历史开讲:元朝五户丝地区的宗王与地方机构 达鲁花赤是元朝五户丝地区的关键官员,尤其在元朝建立之后,他...
原创 保... 头条创作挑战赛 公元10世纪被誉为保加利亚历史上的“黄金世纪”,这段时间正值保加利亚第一帝国的鼎盛...
原创 群... 楚汉之争这部史诗剧,最终以刘邦的胜利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而刘邦在众多历史人物中脱颖而出,笑到最后,但这...
原创 巴... 在中国的邻国中,巴基斯坦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之一。70多年来,尽...
云南省博物馆暑期“上新” 47... 中新网昆明7月15日电 (罗婕)15日,云南省博物馆原创大展“从西南夷到益州郡——战国秦汉时期的云南...
朱元璋反腐:600 年前的反贪... 在中国历史的悠悠长河中,反腐向来是一个攸关王朝兴衰荣辱的重大课题。 而在众多帝王中,明太祖朱元璋的反...
原创 公... 说起公孙瓒,估计熟悉三国的朋友都有点印象吧?就是那个总骑着白马,带着一群兄弟在边境打匈奴的狠角色。当...
原创 姜... 在漫长的中华历史长卷中,"武圣"这一尊号曾闪耀于不同的英雄头顶。姜太公,这位周朝开国元勋,凭借卓越的...
原创 乌... 近年来,俄乌冲突的持续发展使得二战时期乌克兰的历史再度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特别是涉及到一个名叫班德拉...
许国璋:以身许国全气节(铭记历... 许国璋像。 四川省地方志办、成都市地方志办供图 夏日的成都市人民公园,草木葱茏,树影婆娑。 许国璋将...
原创 4... 文|地缘历史档案 编辑|地缘历史档案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
原创 “... 历史开讲 荆襄地区因其肥沃的土地和便捷的交通,一直是历朝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南宋之所以能够抵抗金、元...
原创 刘... 文章重写如下: --- 文|阡客到了骚年 编辑|阡客到了骚年 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位被称为...
原创 俄... 提到圣彼得堡,这座城市几乎已经成为十月革命的象征了。没有圣彼得堡港口传来的舰炮轰鸣声,就不可能孕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