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汉朝开国后,刘邦如何对待自己的家人?自此出现第一位太上皇?
迪丽瓦拉
2025-09-22 02:02:59
0

西汉开国以后,发生了一件颇为有趣的事情。

据史书记载,当时天下刚刚平定,刘邦也稳稳坐上了皇帝宝座。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关于刘邦父亲的待遇问题,却引发了一场不小的争论。

按照传统的礼仪规矩,身为儿子的刘邦,理应每隔五天亲自去拜见自己的父亲,并且拜见时必须对父亲行跪拜之礼。

从常理来看,儿子向父亲跪拜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问题在于,除了作为儿子的身份,刘邦还是整个汉朝的皇帝!而皇帝在古代的权力体系中,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国家的礼仪规定所有人都必须对皇帝跪拜。

因此,这就产生了一个尴尬的礼仪悖论:按照家庭礼仪,刘邦应该跪拜他的父亲;但按照国家利益和礼仪,刘邦的父亲应该向皇帝刘邦跪拜。

从现代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争论似乎很荒谬。既然是父子关系,刘邦显然不会让自己的父亲跪自己,那干脆谁也别跪谁不就解决了吗?

但在古代,这种争议实际上十分关键。因为在当时的权力结构中,礼仪不仅是形式,更代表着权力的象征。谁跪拜谁,意味着谁才是真正掌握最高权力的人。如果有人不向皇帝跪拜,反而让皇帝跪拜自己,那就等于此人拥有比皇帝更大的权力。

举个例子,刘邦的父亲虽然多数时候不可能与自己的儿子争夺权力,甚至没有那个资格,但假如有一天,某位诸侯王起兵叛乱,攻占京城并扶持刘邦父亲做皇帝,那刘邦如果再起兵讨伐,就会被指责为不忠不孝。

因此,在那个时代,名分和礼仪这些看似小事,实际上关系到政权的稳固和权力的归属,必须谨慎处理。

但问题是,大家研究再三,始终没能达成一个明确的结论。原因很简单,以往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儿子成为皇帝而父亲仍然在世的情况。

汉朝之前的夏、商、周、秦四个朝代,开国皇帝登基时,父亲都已去世。夏朝开国皇帝夏启称帝时,他的父亲大禹早已逝世;商朝开国君主商汤登基时,他的父亲也已不在人世;周武王推翻商朝时,父亲周文王已故;秦始皇继位并统一六国时,也是父亲逝世后接掌权力。

除此之外,这些开国君主都是先继承父亲留下的权力,成为一国之主后,逐步扩张势力最后统一天下。而刘邦则完全不同,他出身寒微,自己成为皇帝时,父亲还健在,这种情况历史上前所未见。

因此,古代制定礼仪制度的先人们根本没有考虑过这种特殊情况。

因为无先例可循,许多负责礼仪的官员也无法提出完善的解决方案,导致这个问题长期被刻意回避。然而随着汉朝政权的逐渐稳定,礼仪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必须面对解决。

但出人意料的是,解决这个棘手问题的,竟然不是朝廷的礼仪官员,而是刘邦父亲身边的一个普通管家。

史书没有明确记载这位管家的名字,只称他为“太公家令”,推测与刘邦父亲关系颇好。有一次,这位管家直接对刘太公说道:“天无二日,地无二主。如今刘邦是皇帝,您虽是他父亲,却不是皇帝。若让皇帝来拜您,汉朝的威严如何维系?万一有人借此生事,您儿子的皇位岂不是危险?”

刘太公是个通情达理的老人,虽然不懂政治,但很疼爱儿子。想到儿子的皇位可能因此动摇,他当即决定,不再让刘邦跪拜自己。

因为是父亲主动提出来的,这样刘邦既避免了被指不孝的风险,刘太公也没有被迫反向跪拜儿子。后来刘邦每次去拜访父亲时,父亲都会出门迎接。

就这样,在这位管家的劝说下,这一礼仪难题得以妥善解决。刘邦高兴之余,还赏了这位管家一笔丰厚的钱财。

在汉朝初年,这事算不得大事,毕竟刘邦是靠自己打下江山,家人自然不能撼动他的地位。

但这件事也侧面反映了刘邦对家人的态度。

虽然身为皇帝,刘邦对家人依然关怀备至,只要不影响国家利益,老刘家的亲人几乎想要什么便给什么。尤其对父亲刘太公,刘邦表现出极大的孝顺。担心父亲在京城孤寂,他特地在京城郊外建了一个和故乡一模一样的村落,让父亲安心养老。

那些稍具才能的亲戚,则被刘邦封为藩王,镇守各地。

据史料记载,汉朝建立后,老刘家的亲属大多生活富足。刘太公刘煓有四个儿子,刘邦排行老三。

老大刘伯在汉朝建立时已去世,刘邦于是追封他为武哀侯。

当年刘邦尚未发迹时,常带一帮狐朋狗友回家吃喝。那时家中由大哥刘伯主持,对此并不介意,但刘伯的妻子(刘邦大嫂)却很不高兴。一次,刘邦带人来家里吃饭,大嫂假装锅底没饭了,暗示饭菜已尽。无奈之下,刘邦只好请朋友们离开。后来发现锅里还有饭,这件事曾令刘邦与大嫂关系紧张。

汉朝建立后,刘邦仍对大嫂有所埋怨,但在父亲的劝说下,他没有忘记大哥和侄子,特地封了侄子为“羹颉侯”。这封号颇有意味,意指“锅底无饭还在刮锅”,带有调侃意味,也反映了刘邦对大嫂的小小不满。

虽有些小气,但终究没忘大哥一脉。

刘邦的二哥刘喜则得到较好待遇。汉朝建立后,刘喜仍健在,刘邦很快封他为代王,统辖山西河北一带。

刘邦对二哥寄予厚望,希望其能抵御北方匈奴,为汉朝北疆守土。然而刘喜能力有限,仅一年后匈奴进犯,他不战而逃,逃回洛阳。

对此,刘邦大为恼怒,严厉惩处,废其代王爵位,改封为合阳侯,从此沦为闲散无为之人。

尽管如此,刘邦依然牵挂二哥一家,刻意培养其子女。二哥大儿子刘濞备受器重,跟随刘邦征讨英布,后被封为吴王,接管英布的地盘。

但历史却出人意料,刘濞在汉景帝时期联合其他诸侯发动“七国之乱”,被镇压,二哥这一支系因此断绝。

不过汉景帝对二哥的二子刘广则网开一面,因未参与叛乱而幸免。

相比老大和老二,老四刘交的境遇最好。

刘交是四兄弟中最有学问的,据说曾游学于荀子门下,是荀子的徒孙。刘邦打天下时,老大老二基本未参与,老四却始终在旁协助,成为刘邦的得力助手。后世多认为他是刘邦的贴身秘书,很多诏书文案均出自他手。

汉朝开国后,刘交先在朝廷待了一年。那一年,项羽旧地被韩信平定,稳定局势。局势稳固后,刘邦将楚国分割,将一半封给刘交,封为楚王。

从此,老四刘交一脉兴旺,且无造反之事。直至东晋十六国时期,刘交后人中出现了东晋大将军,最终篡夺皇位,建立刘宋政权,开启南北朝时代。这位开国皇帝正是刘裕。

除了这几兄弟外,刘邦还有一位姐姐,后来被追封为昭哀后。刘邦的堂兄弟刘贾血缘虽远,但在楚汉战争中为刘邦奋战,战功显赫。刘邦分封楚国时,将另一半封给刘贾,赐号荆王。

可惜后来英布叛乱,刘贾死于乱军手中。刘邦平定叛乱后,将刘贾的封地转给二哥家的刘濞。

此外,刘邦还有一位远房堂兄弟刘泽,虽与刘邦关系疏远,但汉朝建立后,刘邦重用他,封为营陵侯。刘邦去世后,刘泽参与拥立汉文帝,获封燕王。

总体来看,史书记载的刘家成员生活大致安稳,皆得益于刘邦的庇护。虽在对待大哥家族时略显小气,但总体来说,刘邦对家人情深义重,绝对称得上有情有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一份至真至纯的入党誓词 “牺牲个人,言首泌蜜(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伏(服)从党其(纪),永不叛党。”这是1931...
原创 古... 庞贝古城的妓院装饰着描绘色情和异国情调场景的壁画:但现实要残酷和平凡得多。托马斯·沙汉/维基共享资源...
朋友们瞧瞧这几个人的面相图一:... 朋友们 瞧瞧这几个人的面相 图一:希特勒 图二:日本裕仁 图三:内塔尼亚胡 图四:高市早苗...
彭玉麟:中法战争的“操盘手” (来源:新安晚报) 转自:新安晚报 中法战争图画 脚穿草鞋、手握钢刀的67岁老将冯子材。 同...
原创 清... 清朝末期,军阀割据,战火四起,这时候出现了一支崭新的武装力量——太平天国。最初,太平天国宣扬的口号是...
原创 此...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女性统治者以其卓越的能力和非凡的成就,赢得了“女版成吉思汗”的称号。她的传...
原创 美... 中国有句老话:“大水冲了龙王庙”,意思是自己人打自己人。最近我看到一个新闻,讲的是一个社区的邻居们因...
原创 华... 在介绍龙脉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与龙脉有关的历史故事,这个故事不仅涉及秦始皇,还与龙脉的传说息息相关。...
距今8100年,考古发现“最早... 距今8100年,考古发现“最早的江南” 经过近3年考古发掘,位于溧阳市的鲍家遗址初露峥嵘,这处现存2...
原创 清... 咸丰皇帝去世后,朝政完全由慈禧掌控,他的儿子光绪和溥仪成了她的傀儡。鸦片战争后,摄影技术传入中国,但...
原创 原... 宋朝一直以“弱”著称,尤其是南宋,它只控制了中国的半壁江山。然而,尽管面对蒙古这种横扫欧亚的强大力量...
1275年,元军南下,潭州之战... 1275年,元军南下,潭州孤立。就在这场围困将近尾声的夜里,知府李芾悄悄吩咐家人全体灌醉。他一言未发...
吉鸿昌:铁骨铮铮,恨不抗日死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位英雄,他叫吉鸿昌。他的故事,像一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懂得...
原创 清... 标题:清朝一小官员,因为值夜班,被皇帝发现,连升几级到两广总督。 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有一位名叫...
担负文化强省使命 谱写三晋文脉... 如何守护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如何让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焕发时代光彩,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深刻的历史之问、时...
原创 吕... 吕布兵败被俘后,为什么高顺会英勇就义,而张辽却被曹操招降呢?分析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
郝梦龄:血染南口的铁血军魂,用... 1904年,河北藁城的一个农家小院里,九岁的郝梦龄趴在油灯下抄写《论语》。父亲说:"读书人要顶天立地...
原创 被... 古往今来,因为饮食不当而死的人数不少,尤其是在饥荒时期,很多人因为长期忍饥挨饿,终于吃得过多、暴饮暴...
原创 汜... 华雄是董卓麾下的猛将,十八路诸侯联军讨伐董卓时,他受命迎战敌军。华雄在这一战中名声大噪,他连斩数名盟...
原创 基...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在华盛顿的作战室里盯着地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