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王安石和司马光:谁才是北宋王朝的掘墓人?
迪丽瓦拉
2025-09-22 06:02:22
0

司马光与王安石,皆为北宋时期声名显赫的文学家与政治家。两人起初志趣相投,情谊深厚,是彼此惺惺相惜的挚友。然而,王安石身为变法的先锋,而司马光自幼见义勇为、砸缸救人的形象深入人心,随着时间推移,因政治理念迥异,两人渐渐产生激烈分歧,关系也日趋紧张。司马光曾直言王安石“不识时务,且性格固执”,还给他起了个外号“拗相公”;而王安石对司马光则评价颇高,称其“实为君子之人”。

在北宋的朝堂上,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推行变法,而司马光领导的旧党则坚持保守,两派激烈对立,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政治斗争。王安石被罢免后,司马光出任宰相,立即废除其所有改革措施,甚至准备将王安石通过战争扩展得来的两千多里疆域,拱手让给西夏。此举直接导致宋朝在与西夏的冲突中屡战屡败,司马光因此被后世戏称为“宋朝的掘墓人”。那么,司马光为何要交还这片来之不易的土地?难道仅仅是因为政见不同吗?

俗话说,“掌握知识未必等于掌握真理”,司马光与王安石虽然都是君子,但当国家面临内忧外患时,即使是君子也会做出错误抉择。君子可以“和而不同”,从政治角度看,王安石与司马光是水火不容的政敌,但他们的斗争始终光明正大,从无卑鄙勾当。两人立场迥异,自然思想分歧巨大,但彼此之间无深仇大恨,更多是政治理念南辕北辙的结果。

在朝堂之上,谁也难分高下,局中人没有上帝视角,无法预知未来,只能竭力为国家的强盛而奋斗。王安石曾称赞司马光是“国之栋梁”,而司马光在王安石生命垂危时也曾为其求情,称其“具君子之风,胸怀坦荡,忠诚不二”。尽管没有私人恩怨,但政治理念的不合却足以撼动国家根基。

千百年来,凡改革者必遭强烈反对,王安石亦未能幸免。只是,他的政敌正是保守派领袖司马光。北宋时期,宋朝三面受敌:西夏、辽国和吐蕃环绕,然而宋朝武力羸弱,始终处于威胁之中。西夏原为拓跋李氏一支,在宋太宗时期迅速崛起,成为宋朝最大的威胁。开国皇帝李元昊为扩展疆域,多次对宋发动战争,宋军节节败退,只得依靠边军防守边疆,与西夏形成对峙局面。

宋朝历史上著名的“熙河开边”行动,就是在王安石变法期间,由其亲自主持、王韶具体执行的开疆拓土计划。宋朝官员多无为而治,有抱负、有理想并愿为青史留名者甚少,而王安石恰是其中极具特色的一位。后世对他的评价多为简朴、不求名利、才华横溢且作风正直,传闻他不纳妾、不讲究个人卫生,但“不爱干净”之说很可能是被对手污蔑的。

王安石自幼怀有济世报国之志,被誉为少年天才,记忆力惊人,年少有为,任地方官时声名远扬,朝廷多次邀他入中央任职。然而他曾拒绝赴任,理由令人惊讶——称自己太穷,无法负担东京城高昂的生活成本。要知道,当时的宋仁宗治理国家井然有序,百姓安居乐业,甚至夜不闭户。王安石的“贫穷”并非完全事实,更多是借此表达对当时国家政策漏洞的批评。北宋朝堂死气沉沉,唯有王安石居安思危,洞察太平背后的潜在危机。

朝廷多次邀请,王安石才应召入京,直面天下百态,变法决心愈加坚定。他挥笔写下万字奏折呈献宋仁宗,惟仁宗晚年对此置若罔闻。愤而辞官,离开这伤心之地。直到宋神宗即位,这位年轻君主胸怀大志,立志振兴大宋。面对四面楚歌的局势,他欲变革国家,却经验不足,一时不知所措。正值此时,王安石被举荐入朝,宋神宗如获至宝,将其召回京城,王安石的政治生涯迎来新高峰。

宋朝自建国以来,面临“三冗问题”——冗兵、冗费与冗官,国家长期崇尚文治武功被轻视,导致军事力量薄弱,疆域频频受侵扰。军队战事爆发时,官员首选和谈,非以武力反击。三冗问题使国库空虚,军力衰弱,国力下降,宋神宗誓要洗刷前耻,强国兴军。因此他与王安石共同决心以武力解决西夏威胁,“熙河开边”便由此产生。

宋朝长期实行募兵制,军中多是无战斗力之辈,贪生怕死。为解决冗兵问题,王安石推行裁军、训练军队,提升战斗力,制定“保甲法”、“将兵法”和“保马法”。熙宁元年,王韶响应号召,呈上《平戎策》,提出“收复河湟、招抚羌族、孤立西夏”战略。河湟即今甘肃临洮、临夏一带,收复后可深入西夏腹地,削弱其势力。王安石与宋神宗高度赞赏此策,并于当年启动计划。

保守派对此计划极力反对,司马光认为此举惊人冒险,联合朝臣力阻“熙河开边”。尽管反对声浪强烈,宋神宗坚持推行。北宋付出巨大代价,最终夺回自安史之乱后丧失的两千多里土地。虽“熙河开边”耗资巨大,后世史学家将其视为北宋灭亡的诱因之一,但当时确实带来了短暂的战略优势。王安石和王韶期望借此打击西夏,但河湟经济贫瘠,难以为宋朝提供实质支撑。即便如此,宋朝一度扬眉吐气,西夏也陷入内忧外患,濒临灭亡。

然而,形势在王安石罢相后骤变。司马光上任宰相后,立即否定王安石政策,认为维护河湟代价过高,不利国家发展,遂废除熙河开边。此举正中西夏下怀,他们因此获得喘息之机。司马光为何坚决反对“熙河开边”?他为何甘心弃还失地?保守派坚守怎样的理想?当时旧党阵营强大,成员包括苏轼、苏辙、欧阳修、韩琦等人,认为新法害国,毫不留情地攻击王安石。熙宁七年,宋神宗承受不住压力,罢免王安石,熙宁变法宣告终结。虽王安石曾短暂复位,旋即辞职归隐。

宋神宗去世后,宋哲宗继位,太后高氏垂帘听政,司马光再度掌权。风水轮流转,司马光废除新法,即便其中不乏利国利民之策,也一律否决。同时,他积极推动与西夏和谈。保守派官员韩维主张“兵不可息有三,地不可弃有五”,司马光采纳了“将所得土地归还西夏”的建议。如此辛苦夺回的两千里土地竟被轻易送还,引发新党强烈反弹。司马光即便卧病在床,仍坚持上奏请求弃地,理由是“熙河开边”耗费过大,不利民生。

王安石罢相后,战略部署失衡,党争激烈。王安石变法虽使国库大增,军力提升,但宋朝积弊深重,问题根源早于开国。旧党反对变法,实因触及士大夫既得利益。古代社会阶级分明,士人与官吏合称士大夫,宋朝又重文轻武,文人地位尊崇,名利双收。王安石改革利国利民,却损害了士大夫利益。文彦博曾言:“陛下与士大夫共天下,非与百姓共天下也”,上层将百姓视作富贵的垫脚石,赋税大半落入士大夫囊中,变法使这些财富被收回,因而遭坚决反对。

司马光作为旧党代表,提出“不和西戎,中国终不得高枕”的主张,引来新党激烈不满,时任中左相蔡确、右相韩缜皆力阻司马光。值得一提的是,苏轼原属旧党,后因了解变法利民,转而支持新法,因而再遭流放。朝中大臣普遍认为弃地等同自取其辱,文人不上战场,仅靠口舌治理,必埋隐患。对旧党而言,是否夺回两千里疆域无关紧要,关键在于“熙河开边”是新党闪亮政绩之一,开疆拓土的成果难以割舍,更何况这是政敌的功劳。

且熙河开边计划未完全实施,王安石期望通过夺回河湟,发展经济、整顿军队,最终击败西夏。变法末期,虽夺回河湟,西夏未被解决。河湟经济贫弱,发展举步维艰,拆东墙补西墙,损害士大夫利益。西夏地理环境特殊,宋朝武力羸弱,难以取胜。王安石罢相后,新党仍具势力。司马光任相时,虽仅有一位尚书左丞为助手,却掌握绝对权力,敢废新法、弃熙河六州。由此可见,司马光弃地主要因政治与经济考量。随后,新党官员遭弹劾下台,旧党重新执政。

司马光执政时已派人和西夏商议还地事宜,旧党内部对此出现分歧。苏辙等不同意全数弃地,主张弃地需换回俘虏。司马光坚持全数弃地,并提出“窃人之财,既为所执,犹不与之可乎”这一千古名言,意指宋朝窃取他国土地不合道义。此言激怒新党成员安焘,破口大骂司马光。因新党反对强烈,弃地问题迟迟未决。后来司马光与西夏君主几乎同时去世,宋朝才重新启动和谈。

司马光去世三年后,弃地方案正式实施,新党几乎全被逐出朝堂,旧党重新掌权,宋朝由此开启了新的动荡篇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赵姓是顶级家族吗? 编辑 | 趙英雄 赵姓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不仅显赫,而且源远流长。从政治角度来看,赵姓家族中涌现出了许...
原创 辽... 在中国历史上,每逢王朝后期,必然爆发因为权力分配问题而产生的内耗甚至叛乱:汉人王朝是这样,胡人王朝也...
原创 康...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您手动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按钮。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我希望这篇文章能为您...
原创 哪... 现代法律强调人人平等,但在古代情况却截然不同。 在历史上的每一个封建王朝,等级制度极为森严,权力和...
曹操背后的男人!荀彧三大神预言... 在波澜壮阔的三国历史中,曹操以其雄才大略、纵横捭阖的气魄,成为了那个时代最为耀眼的政治与军事巨星。然...
原创 汉... 前言 一场决定大汉王朝此后百年国运的“朝堂对决”! 主角,不是皇帝。 一边,是权倾朝野的“托孤重臣...
原创 明... 头条创作挑战赛 前言: 我国古代大家族普遍追求“四世同堂”这一理想。这一目标的实现并不简单,因为...
原创 亚... 亚洲现今共有48个国家,其中有47个已经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唯独剩下一颗孤独的“独苗”尚未与我国建...
原创 谁... “全军复颂满江红……” “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新年档的影片《满江红》再次将我们带回了那个激动人...
原创 南... 历史上有两个朝代在许多方面表现出惊人的相似之处,那便是晋朝与宋朝。我们先来仔细看看这两个王朝之间那些...
原创 现... 他的压力也很大。 主要是他股权的分配,他要顾及自己的声誉,还要顾及企业的声誉。 但他身后还有两个女人...
原创 海... 大家好,我是「鉴古知今阁」阁主!千年历史烟云总在时光中留下斑驳印记,你是否常被史书里的宏大叙事吸引,...
原创 毛... 1937年,日军在卢沟桥事变之后,正式发起了全面的侵华战争。瞬间,中华大地的山河沦陷,民众陷入无尽的...
原创 清... 在阅读此文之前,请您点击一下“关注”,这样不仅可以方便您与我们一起讨论和分享,还能让您获得不同的参与...
原创 黄... 成吉思汗是历史上最接近统一全球的君王之一,他掀起的战争波澜壮阔,提升了兵法的高度,改变了无数民族的命...
古埙在波兰吹响的前奏——欧洲文... 一、 其他的插叙 1.新闻发布会 波兹南大学体育学院 作为主办方,我们艺术节的发布会也是在这里举行...
原创 魏...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爆发标志着汉室的衰微与动荡,乱世的序幕正式拉开。随着各方势力的不断争斗,社会陷入...
原创 民... 当泛黄的时光被染上鲜活的色彩,这一组民国上色老照片便成了打开历史褶皱的钥匙。镜头里,每一抹色彩都在诉...
原创 一... 历史开讲 公元541年,正值中国南北朝时期。 这一年是南朝梁大同七年,南梁的武帝萧衍已经稳坐江山...
原创 漫... 引言: 如今,我们在许多古装历史剧中,经常能看到一些官员,站在皇帝面前,进行谏言,向皇帝报告朝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