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9年,南陈被隋朝所灭,陈后主及其兄弟们都沦为了“亡国之余”。按照常理,这些人的政治生涯应该已经完全终结,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些失去国家的遗孤中,竟然出现了一位宰相,他在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的心中占据重要位置,甚至被封为国公,权位显赫。那么,陈后主这位最为幸运的弟弟究竟是谁呢?
一、亡国之余
此人在历史上被称为陈叔达,字子聪,乃是陈宣帝的第十六子,亦即是陈后主陈叔宝的同胞弟弟。陈叔达才华横溢,其容貌和气质都十分出众,曾在南陈被封为义阳王。年少时的他,曾陪陈后主参加一次盛大的宴会,现场他随兴赋诗,创作了十韵佳句,令尚书仆射徐陵赞叹不已。此后,陈叔达在南陈历任侍中、丹阳尹以及都官尚书等多个重要职务。当南陈灭亡之时,陈叔达年仅十八岁,跟随兄长陈后主逃到了长安,然而长时间内未被给予任何正式的官职。直到隋炀帝大业年间,陈叔达才获得封赏,成为内史舍人,随后外放为绛郡通守。作为皇室后裔,他接受过优越的教育,尤其在文书处理能力上更是堪称一流,但因为他特有的身份,始终未得到隋朝皇帝的重用。
二、唐朝宰相
617年,李渊在晋阳发动叛乱,陈叔达命运的转机随之而来!当李渊的军队抵达绛郡时,陈叔达没有选择抵抗,而是毫不犹豫地开城投降,因为他本身对隋朝的统治也早已心生不满。李渊早已洞悉陈叔达的才能,迅速任命他为丞相府主簿,并封为汉东郡公,与温大雅共同掌管机密事务。自此之后,李渊发布的军文、赦令以及禅代的文告,多是由陈叔达亲自执笔而成。618年,李渊自称皇帝,建立唐朝,任陈叔达为黄门侍郎,继续辅佐在皇帝身旁。次年,陈叔达更是兼任纳言,成为唐朝的重要宰相,而在两年之后,他晋升为侍中。陈叔达的才华横溢,言辞优雅,每当他向朝廷呈奏,文士都不禁为之瞩目。对于来自江南的名士,陈叔达多次向朝廷推荐,极力抬举他们。622年,陈叔达被封为江国公,李渊特意下旨,将他与“太原元谋”的功臣平起平坐。
三、得以善终
唐朝统一全国后,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的矛盾日渐加深,李世民遭受到李建成、李元吉及后宫的恶意中伤,李渊深信不疑,决意要惩罚李世民。就在此关键时刻,陈叔达站出来为李世民辩护,他对李渊说道:“秦王對国家有大功,实不可抑制。再者,李世民性格刚烈,若加以打击,恐怕会引发忧愤之情,甚至有不可测的危机,届时陛下若悔恨又有何及!”李渊听后才打消了惩治李世民的念头。
李世民即位后,加封陈叔达为光禄大夫。接着,因与萧瑀发生争执,陈叔达被免职。然而,李世民对他依然十分重视,当时陈叔达因母亲去世而悲痛不已,自己也身患疾病,李世民特意下令“禁绝吊宾”,以示对他的慰问。不久,陈叔达因“闺庭不理”受到弹劾。李世民考虑到陈叔达的声望,决定不公开惩罚他,允许他散职回家。635年,陈叔达因病去世,享年6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