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岗寨起义,又称瓦岗军起义,是隋大业七年(611年)至隋大业十四年(618年)期间发生的一场农民起义。虽然瓦岗寨起义在公元618年就被扑灭了,但是,瓦岗寨走出的武将却在唐朝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就笔者今天要说的李勣,平定四方,辅佐唐朝三位皇帝!
一
具体来说,徐世勣(后改名李世勣,永徽年间改名李勣)的家本是富豪。史称其“家多僮仆,积栗数千钟”,徐世勣与其父徐盖都是乐善好施之人,救济贫苦人,不管关系亲疏。隋炀帝杨广在位时,徐世勣就近参加了翟让的瓦岗(今河南滑县东南)军。当时,蒲山公李密参与杨玄感反叛,兵败逃亡。徐世勣与浚仪人王伯当知道李密为天下英雄,一同劝说翟让奉李密为主,以收买人心,扩大影响。
大业十三年(617年),李密自称魏公。同年,隋朝令江都通守王世充等率军讨伐李密。面对王世充率领的大军,徐世勣使用奇计,在洛水两岸几次大败王世充,李密因此封他为东海郡公。在此基础上,瓦岗军本可以继续壮大下去,却因为内乱而走向灭亡。
当时,翟让在宴会时,被李密杀死。混乱中,在场的徐世勣也被士卒砍了一刀,身受重伤,王伯当急忙喝止,徐世勣才得以幸免。经过这场内乱后,瓦岗寨已经难以立足了。
武德元年(618年)十月,李密被王世充击败,聚集余众归顺唐朝。李密原来所统领的属地都由徐世勣接管。武德二年(619年),徐世勣也归降唐朝,被李渊任命为黎阳总管、上柱国,封莱国公。并且,徐世勣自此改名李世勣。
二
武德三年(620年)四月,李世勣随秦王李世民击败宋金刚。同年,李世勣又随李世民讨伐王世充,奉命接管管州。武德四年(621年),郑国的郑州司兵沈悦请求献出虎牢关降唐,李世勣夜间埋伏军队接应,占领了虎牢关,抓获了郑国的荆王王行本。值得注意的是,李世勣又参与击擒窦建德、降伏王世充,这显然是重要的战功。
在中原地区平定后,武德六年(623年)八月,李渊命李世勣与赵郡王李孝恭、岭南道大使李靖、怀州总管黄君汉一同讨伐江淮义军首领辅公祏。不久之后,李世勣斩杀辅公祏,并分别捕杀其余党,江南自此平定。
武德九年(626年),经过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即位,拜李世勣为并州都督,赐封邑九百户。贞观三年(629年)十一月,李勣被授为通漠道行军大总管,与华州刺史柴绍、灵州大都督薛万彻等统率十几万军队,都接受李靖的统帅,诸将分道出击突厥。此战,突厥的大酋长率领自己的部落一起投降李勣,李勣在俘获五万多人后顺利回师。
李勣在并州任职共十六年,令行禁止,颇为称职。贞观十五年(641年)十一月,李勣被征调入朝,任兵部尚书。
三
贞观十八年(644年),李世民任命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领步、骑军六万以及兰、河二州的外族降军进攻辽东。贞观十九年(645年)六月,李勣又转攻白岩城(今辽宁省岫岩)西南,迫使其城主归降。等到唐军回师后,朝廷录功封李勣的一个儿子为郡公。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李勣转任太常卿,仍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十日后,又拜太子詹事。由此,对于南征北战的李勣,晚年开始参与朝政的处理,这可以说是出将入相了。特别是在李治即位后,命李勣任同中书门下,参与执掌朝廷事务。同年,册拜为尚书左仆射。
在此之后,李勣历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师等重要官职,累封英国公。总章二年(669年),李勣去世,享年七十六岁。李勣去世后,被朝廷册赠太尉、扬州大都督,谥号“贞武”,陪葬昭陵;后配享高宗庙庭。总的来说,李勣不仅为隋末瓦岗农民军的发展壮大作出过重要贡献,而且为唐朝开国和卫国拓边事业建立了卓越功勋。其作战艺术颇受后人称赞,这促使他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