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历史的荒诞与残酷:这一次,大清终于挺直了腰杆
迪丽瓦拉
2025-09-23 03:34:26
0

01

清光绪五年(1879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乾清宫西暖阁。慈禧端坐在案前,手指夹着那份奏折,眉头紧蹙,心中充满了不安。随着目光扫过文件上的内容,她只觉头痛欲裂。这次,崇厚这位不堪重任的使臣,真是给国家带来了无法挽回的麻烦。

当时清朝的四大清流派——张之洞、黄体芳、宝廷和张佩纶,一致上疏,猛烈抨击崇厚的所作所为。张之洞在奏折中洋洋洒洒地写下了几千字的控诉,他将崇厚的行为斥为卖国之举,尤其指出:“若按新条约的规定,大清所能得到的,仅仅是‘伊犁’这个名号,然而失去的却是新疆那两万里的广袤国土。名义上拥有新疆,实际上等于没有。这个条约若不修改,恐怕国家的存亡都将岌岌可危!”

黄体芳等人也愤怒地认为,崇厚背离了朝廷利益,单方面签订条约,必该严惩,否则难以平息民愤。崇厚到底做了何等荒唐之事,竟让这些清流派的人群情激愤,几乎全体要求将其除掉?

这一切,要追溯到沙俄的扩张野心。此前,英俄两国在中亚的激烈角逐早已波及到新疆地区。英国利用代理人阿古柏势力入侵新疆,试图抵御沙俄的渗透。然而沙俄自然不甘心,直接派兵占领伊犁,企图遏制英国的势力扩张,表面上是驻守,实则是趁火打劫。

双方你来我往,互相较量,最终却令中国陷入了漩涡。沙俄的无理行径甚至让清廷都无法忽视,伊犁成了困扰朝廷的心病。然而,左宗棠凭借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击败了阿古柏,清廷终于迎来了重新审视伊犁问题的机会。

但沙俄占领的土地,岂是轻易能归还的?这比登天还难。清廷最后选择了吏部侍郎完颜崇厚,指派他作为外交使者前往俄罗斯,尝试谈判收回伊犁。选择崇厚,是因为他曾处理过外交事务,对法国人也有过交涉,更重要的是,崇厚是旗人,理应忠心于祖国,心系江山。

然而,崇厚不但未能完成任务,反而为国家招致大祸。自光绪四年(1878年)六月起,他赴俄谈判,居然在没有任何朝廷指示的情况下,擅自与沙俄签订了《里瓦几亚条约》。该条约表面上是伊犁归还,但清廷却不得不割让霍尔果斯河以西的大片领土,还需支付五百万卢布的赔款。更可笑的是,沙俄通过条约获得了对新疆的商贸特权,并且在蒙古、新疆等地免税。

不知何等愚蠢的决策才会导致这一结果。表面看似伊犁归还,实则沙俄获取了更大的利益,剩下的伊犁孤城,若再被俄国占领,也毫不为过。崇厚这一签字行为,彻底把国家利益置于了危险的境地。俄国外交大臣吉尔斯一听签约成功,喜形于色,顿时封门庆祝:“从这次条约中,俄国收获的,远超过了维持战争风险的利益。”此举立刻引发了清廷的巨大愤怒,朝中上下沸腾。

然而,事已至此,局势已经发生了变化。清廷必须面对这个问题:是否承认这个屈辱条约,还是彻底否决,背水一战?

02

此时,清廷陷入了深深的困境。两宫太后再次下诏,召集中枢大臣和各省督抚就《里瓦几亚条约》进行讨论,要求限期拟出解决方案。朝臣们纷纷发表意见,显然,没有人愿意接受这一卖国条约。

恭亲王奕?直言不讳,认为依照国际惯例,中国此时确实被沙俄算计,崇厚的签约已经成为既定事实,若贸然推翻条约,必将给沙俄以口实,打破和平局面,恐引发战争。而且战争的胜负难以预料,进退两难。

而两江总督沈葆桢则坚决表示,条约绝不能接受,虽不想与沙俄开战,但如果条约承认,中国就会自愿放弃伊犁,失去更多领土。他的言辞十分强烈,警告朝廷必须作出明智决策。李鸿章的态度则相对含蓄,他认为签署条约会产生许多后患,但如果直接拒绝,后果更为严重,暗示朝廷应“忍辱负重”。

然而,左宗棠的观点更加激烈。他气愤地上疏,痛斥崇厚的不智行为:“按照条约,中国收回的伊犁不过是一片荒地,北部边境仍由俄国控制,如何保卫此地?”左宗棠一针见血地指出,若让步于俄国,势必助长沙俄的贪婪,未来将无穷无尽地要求更多的领土。他进一步建议:“与沙俄继续谈判,若无法解决,则以武力决胜负!”

左宗棠的坚定立场和坚决态度为朝廷提供了支持,也让许多人看到了战斗的希望。朝野上下情绪激昂,民意如潮水般强烈,纷纷支持对俄采取强硬手段。

慈禧此时也在经过深思熟虑后,终于做出决定:“俄国侵占伊犁的事情,我们忍受已久,怎料它们竟如此要挟,实在无法再忍。若再容忍,实在对不起先帝和祖宗,也对不起国家与百姓!”情势发展到此,慈禧决定采取强硬措施,不再容忍沙俄的蛮横行径。

清廷决定彻底否定崇厚签订的《里瓦几亚条约》,并以此为契机,展开反击。崇厚因违反命令、越权擅自签订条约被革职,随后被判斩监候。同时,朝廷任命了熟悉外交事务的曾国藩之子、前驻英法大臣曾纪泽,负责赴俄重新谈判条约。

然而,这一决定无疑激怒了沙俄。沙俄外交官们迅速反应,强烈反对中国的态度变化,局势再度趋于紧张……

03

沙俄的反应异常激烈,从光绪六年(1880年)三月开始,沙俄便调兵遣将,迅速增兵至伊犁、斋桑湖、喀什噶尔等关键地区,部署了三万至四万大军,并添置了大量重型火炮。与此同时,沙俄还加强了对东北的军事部署,从陆路和海上对中国施加压力。

面对沙俄的挑衅,清廷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决心与团结。全国上下立即启动备战准备,举国上下充满了紧张气氛。清廷迅速下令各地边防和海防加强戒备,随时准备应对俄国的军事威胁。醇亲王奕譞亲自组织京城的军事演练,李鸿章也在天津亲自指挥,布置边防防线。各位大臣在此时纷纷表示,国家此刻面临危机,唯有团结一致,才能保卫疆土。

最为激动的,莫过于左宗棠。在得到消息后,他开始积极部署备战,全面准备与沙俄的决战。左宗棠指挥西征军的精兵,在新疆展开集结。他亲自督导军备,士气高涨,气吞万里。作为老兵,他甚至要求为自己准备一口棺木,以表达自己誓死捍卫国家的决心。左宗棠的坚定态度让所有将士为之动容,士气空前高涨。

然而,帝国高层似乎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1967年6月27日,陈坊仁将军在北京逝世,年仅51岁。得知这一噩耗,杨成武深感悲痛,泪流满面,亲手...
原创 当... 那天在博物馆看展览,玻璃柜里静静躺着几片碳化的竹简,导游说这可能是 "焚书" 时没烧尽的残片。看着那...
原创 太... 说起太平天国,你是不是和我一样,课本里的文字总带着点遥远的距离?但如果你仔细琢磨那段历史,会发现里面...
原创 首... 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右上角的“关注”按钮,这样不仅方便您参与讨论和分享,还能让您获得一...
原创 溥... 光绪皇帝的去世发生在1908年10月,紧接着慈禧太后的死也随之而来。这一连串的事件令众人感到错愕。光...
原创 清... 现在我们所知的张家口地区,包括蔚州和蔚县,实际上是同一个地方的不同称呼。但在清朝早期,这两者却是明确...
原创 1... 在1848年,石达开年仅17岁,却已经在贵县小有名气。他性格开朗、豁达,善于交友,颇具豪杰气概,深受...
原创 明... 明朝有位老人后半生仅靠两种食物维持,竟然活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128岁,这在现代也是极为罕见的。而如今...
罗政读《文史哲》(一):北周祖...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 罗政 《攀附“周制”:北周祖宗的择定及其庙制的构建》一文,作者赵永磊,发文单位为中...
原创 在... 20世纪的欧洲历史上,有一段充满暴力与暴政的黑暗篇章,而这一切的根源,正是由一个人的野心引发的——阿...
原创 按... 在电视剧中,武松单臂擒拿方腊的情节已经成为了经典演绎,但这其实并非《水浒传》原著中的描写。在原著中,...
长春人民广场时隔22年重新开放... 央视网消息7月21日8时,长春人民广场正式解除封闭,重新向市民开放。这座承载着长春近百年历史与文化记...
原创 斯... 在人们的印象中,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就成为了苏联的最高领导人。其实不然,在斯大林与赫鲁晓夫之间还有...
【丝路之光·说宝】秦朝统一度量... 丝路漫漫,驼铃声声,马蹄得得。位于丝绸之路黄金段的甘肃,文物遗迹灿若皎月、多如星辰。习近平总书记特别...
原创 毛... 解放战争后期,毛主席曾公开尖锐地批评蒋介石,一语道破了其失败的根本原因:“蒋介石手下有三名大将,无论...
原创 日... 中国文化影响整个东亚地区,甚至还有一种说法称中国是日本人的祖宗。 实际上从日本的文化、习俗就能看到,...
原创 为... 大家好,我是「鉴古知今阁」阁主!千年历史烟云总在时光中留下斑驳印记,你是否常被史书里的宏大叙事吸引,...
原创 一... 秦朝和隋朝的短命,虽然极为悲剧,但它们在中国历史上的一统大业却为后来的汉朝和唐朝铺设了基础,几乎可视...
跨越15年的冼村影像记忆 7月20日,广州的冼村旧改项目复建区最后两栋村屋拆除,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城市旧改标志性时刻。通过公共消...
原创 逃... 在《水浒传》的江湖图卷里,鲁提辖鲁达是一位出场就自带“暴力美学”的硬汉。他三拳打死镇关西,解救金翠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