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非洲往事之工艺品市场|第3135期
▾ 点击收听 ▾
非洲往事之工艺品市场
作者:百川
文字整理:晴空无云
果蔬市场的隔壁有一个手工艺品市场,从果蔬市场侧面的一个巷子进去,眼前豁然一亮,大有别有洞天之感,这样的感觉来源于建筑材料和视野的改变。手工艺品市场的占地面积比果蔬市场要大许多,其过道自然也要宽一些,走在其中感觉很是宽松。连排的店铺,每个店铺只有10个平方左右,这样的店铺有一百多间,有的店铺是开放式的,没有门窗,水泥地面和彩钢瓦屋面反射着阳光,让整个手工艺品市场非常的明亮。市场里展示销售的手工艺品多种多样,有藤条编织品、油画、装饰品、木雕,还有让我非常疑惑如何能够大明大放售卖的象牙制品。
在售卖藤条工艺品的店铺里,我看到造型各异的藤条工艺品,每一个都设计巧妙、工艺精美。款式多样的桌椅和沙发,既具实用性又有装饰性。还有各种洗衣篮、购物篮、水果篮,用于日常收纳和物品盛装。藤编的帽子、包包、鞋子等,将藤条的自然质感与时尚设计结合,展现出独特的非洲风格。新颖的装饰摆件更是让人爱不释手,如花瓶、相框、墙饰等,可用于点缀家居或办公空间,增添自然氛围和艺术气息。所有的这些藤条作品多采用当地生长的藤条,其质地坚韧,且粗细均匀、色泽自然,是制作这些手工艺品的优质材料。手艺人运用复杂的技法,编织出菱形纹、方格纹、波浪纹等不同的图案和纹理,使工艺品更具美感和层次感。一根简单的藤条竟有如此变幻莫测的效果,这些工艺品凝结着非洲人民的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每一件作品都展现了手艺人灵巧的心思。也许这些手艺人在编织这些物品的时候,他们只是把手底下的物件当成一个生活用品来制作,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在制作这些物品的过程中,他们已经将实用主义和艺术审美融为一体。这些精美的藤编工艺品摆放在简陋的店铺里,让我有一些明珠蒙尘之感,我想,如果将它们放置在任何一个相宜的豪华环境,都不会降低这个环境的格调。
大部分店铺里售卖的工艺品种类雷同,店主们在店铺里架一块长长的、铺着纯色布料的木板,木板上有序摆放着饰品、木雕和其它的小物件,墙壁上也挂着一幅幅油画,以供顾客选择。饰品的式样多种多样,选材也不拘一格。用来制作这些首饰的材料,有品质比较次的宝石原石和各种金属材料,有木材和植物的根茎,有动物的牙齿骨骼和皮毛,五花八门,好像在当地人眼里,只要是一个素材,都可以用来做成首饰。于是,任何一个值得做成首饰的材料在手艺人的手里都变成了可塑的胶泥,手艺人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审美,根据不同材料的不同特性,制作出一个个独具特色又不失非洲传统色彩的首饰来。比较大众化的一款首饰是用一种粉红色的细珠串联而成,可做手链,也可做项链,细珠被串在透明的线上,手艺人想串多长就多长,戴首饰的人想在脖子上绕几圈就几圈。用野猪的獠牙串在黑色的棉线上做成的项链,看上去非常的有野性,这样的项链可不适合在城市里佩戴,它应该被戴在村落里年轻猎人的脖子上,象征着强大的武力,猛兽见之,退避三里。还有用狼牙和狮子的爪子嵌入一个镀银的金属套儿里做成的吊坠,据说这样的吊坠可以驱凶辟邪,因为狼的牙齿和狮子的爪子是它们最锋利的武器。
木雕是我最喜欢的工艺品之一,也曾经带过几件心仪的、便于携带的木雕作品回国。木雕在木材的选择上,一般选用非洲柚木和花梨木,还有其他的一些名贵木材,如红木和紫檀等。这些木材一般质地坚硬、纹理清晰、色泽丰润,心灵手巧的手艺人根据不同材料的纹理和色泽来设计和制作他们的作品,特别是在雕塑上面更能显现出手艺人高超的技巧和不凡的审美。
色泽明亮且纹理优美的木材,一般用来制作生活用品,比如杯子和碗盘,有些被制作得就像喝红酒时用的高脚杯,很是好看。
深褐色的木材,其纹路被厚重的色泽掩盖,且木质更加坚硬,不易变形,非常适合用来制作雕塑艺术品。
人物和动物雕像是市场里的主要种类,人物雕像常以传说人物、部落首领、普通民众等为原型,单人或者多人组合的雕像描绘着不同的主题。头顶果篮的女孩,身材苗条,风姿绰约,一手扶着头顶上的果篮,担忧头顶上的果篮不够稳当。三五农人在辛勤地劳作,有的弯着腰好似在整理地上的收获,有的在眺望远处还没来得及采摘的果实,欢声笑语劳作间,又是丰收好年景。又见一群年轻的男女在跳着欢快的舞蹈,他们身着民族服饰,手持非洲鼓在有节律地拍打,他们舞姿狂野,似乎在庆祝丰收,又好似在参加一场盛大的狂欢派对。动物的雕像也让我目不暇接,非洲大草原上有代表性的动物在民间艺人的手底下,被用写实手法雕刻出来,栩栩如生。威猛的狮子如王者一般昂首挺立,象征着权威不可侵犯;雄壮的犀牛安静地站在那里,虽然不动,也能让人从它那庞大的身躯和粗壮的四肢感受到惊人的力量;灵活的猎豹探着脑袋作欲前冲状,如同一只上满弦的箭矢,引而不发,发则快如闪电;矫健的雄鹰展翅翱翔,它是天空的主宰,俯视着群山。另外还有憨态可掬的大象、灵活的瞪羚、可爱的长颈鹿、喜欢守株待兔的鳄鱼,等等,无一不是被刻画得惟妙惟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只通体漆黑的犀牛,托在手里极重,在排除这个雕像是被人为上漆和批量工艺生产之后,我发现这是一块原木,这也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家有乌木一方,胜过黄金万两。”
这些雕像所运用的手法,有的写实,也有的很抽象。写实作品注重对人物、动物等形态的真实刻画,伊费文化中的木雕头像就精准地表现了人物面部特征、发型、服饰等,展现了高超的雕刻技艺和对人体结构的精准把握。许多作品也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将作品简化为几何形状或线条组合,传达特定精神内涵。如一些雕像通过拉长比例、夸大特征,营造神秘而独特的艺术氛围,观赏者欲从中感受到某种涵意,全靠个人审美和想象。我买回来的两件雕塑作品极具抽象风格,其中的一件以线条勾勒出轮廓,一眼看上去就像一对热恋中的、想相拥又羞答答的、不好意思靠近的恋人,再看又好像一对在舞池中跳着优美华尔兹的舞者,写意得让人浮想联翩。另一件作品是用线条勾勒出来的两个矩形,像一个“曰”字,我一直没有参悟出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也许艺术就是这样,你好像懂了,又什么都没懂。
还有面具雕塑,在尼日利亚文化中,面具用于宗教仪式、节日庆典等活动,造型丰富,有的面具夸张变形,有的注重细节刻画,体现了不同部落的文化特征。作为一个外国人,我不能理解面具雕塑的文化内涵,想来,应该就像国人们在祭奠祖先的时候,会为祖先设立一个牌位,祖先的灵魂就住在排位里面,接受着后备子孙的缅怀和供奉,也许,尼日利亚人在举行宗教仪式或节日庆典时,他们祖先的灵魂或者他们信仰的神明也住进了面具里面,化无形为有形,注视着他的后人,注视着他的信徒。
墙壁上的油画作品一般篇幅不大,多为方形。油画的题材丰富多样,壮丽的自然风景、美丽的田园风光、丰收的果园、古朴的村庄、身着民族服饰的劳动者,还有非洲大草原上的飞禽走兽,都在画家们的笔触下熠熠生辉,观者有如身临其境。只见一幅风景油画,其色彩浓郁厚重、光影交织,画面层次分明,渲染出一种静谧悠远、生机勃勃的氛围来。站在这幅油画面前,宛如在一扇窗后欣赏窗外的美丽风景。另一幅油画中,一群非洲野牛静静地站在广袤的草原上,厚重的颜料堆砌出浮雕般的质感,仿佛能让人触碰到那充满野性的身躯,粗犷的笔触勾勒出牛皮的肌理,每一道褶皱都藏着草原的微风。画家以巧妙的笔法挥洒出赭红与明黄色的背景,让人感受到大草原的炽热,又似燃烧的晚霞笼罩着草原。再看那黝黑发亮的牛角和宽大有力的牛蹄,仿佛看到原始狂野的血脉在古老的非洲大草原上奔涌。
鸵鸟蛋是世界上最大的蛋,也是鸵鸟赐给人类的一个小小的礼物,它不但孵化出小小的鸵鸟,也孵化出独具非洲特色的蛋壳上的艺术。其坚硬的外壳与独特的纹理,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无限可能,成了艺术家们挥洒才艺的又一张画布。艺术家们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技艺,在蛋壳上展开创作。有的以彩绘的方式,用鲜艳浓烈的色彩描绘出非洲的自然风光,如广袤的草原、奔腾的河流,或是充满神秘色彩的部落生活场景。有的采用浮雕工艺,精心雕琢出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大象、长颈鹿、狮子等非洲代表性动物在蛋壳上形态万千,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生动的姿态,令人叹为观止。鸵鸟蛋艺术承载着非洲的历史与文化,展现了非洲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也让世界通过这小小的蛋壳,一窥非洲大陆的独特魅力。这些蛋壳上的艺术,不仅陈列在这些小小的店铺里,也已经走进了非洲的一些知名国际机场。
这些店铺里还有用鳄鱼皮、大象皮制作成的各式皮带、手拎包包和钱包,以及用鸵鸟皮制作的包包。这些皮革都被削制得非常出色,没有了原来的坚硬、粗糙和异味,取而代之的是柔软而富有弹性的手感,特别是鳄鱼皮,从鳄鱼皮带的侧面去观察皮革,看到的是深黄褐色宛如凝脂般的质地,皮带被捏在手里会发出皮革特有的、非常有质感的吱吱声。虽然有质量上好的皮革,但是因为受到其它配件的质量限制,还有制作工艺和技术的影响,这些皮革制品的卖相都不是很好,尽管保留了非洲原始粗旷的气息,谁又愿意拎着一款看上去粗制滥造的包包在一个高档时尚的环境里逛街呢?这样的皮革制品的销量肯定堪忧,哪怕价格低廉,也比不上工艺精湛且价格昂贵的知名包包。还有一个用完整鳄鱼皮制作而成的鳄鱼标本,除开整张鳄鱼皮在炮制的过程中失去了原本的颜色而变得灰黄之外,标本看上去依然逼真。鳄鱼的眼睛目露凶光,它微张的嘴巴依然能让我感受到那惊人的咬合力,它满嘴的牙齿依然能让我感受到那恐怖的杀伤力,只是,这只标本从头到尾只有1米半长,显然这只鳄鱼被捕捉的时候还未成年。看着这些皮革制品,我仿佛看到,在那个没有农业、没有工业的远古年代,人类的祖先用动物的皮毛来遮羞、御寒和遮挡风雨。现如今,农业和工业发达了,这些大自然的生灵依旧在为人类作着默默的奉献。
象牙以其独特的材质以及名声在外的珍贵程度,成为了艺人从事创作的首选原材料之一,也成为了收藏者们的心头好。象牙几乎可以用来制作任何一件雕塑和首饰,在这个市场里的一些店铺里,用象牙雕刻而成的形态各异的动物和人物雕塑,既具有所有木雕艺术品的特点和光环,又在象牙的加持下,显得尤为的稀有和珍贵。也有极少数作品,特别是鳄鱼雕塑,雕刻艺人只能展现鳄鱼的形态,却不能细致入微地展现鳄鱼背部的鳞甲,显然是其手艺还不够纯熟,有些暴殄天物了。用象牙制作而成的手镯、戒指、耳坠等首饰,每一件作品都光华内敛,令人心动。指甲盖大小的若干片象牙被打磨得水润光滑,再悬挂在经过特殊手艺加工而成的银白色金属配件上,由此制作而成的耳坠如同宫殿里富丽堂皇的吊灯,明艳不可方物,佩戴它的人则会应它而更显高贵典雅。这些店铺里,或者说这个市场上,最珍贵的物品非那几根象牙原牙莫属了。有幸在一个店铺里看到了一对近两米的原牙,好像也是这个市场里唯一的一对原牙,这对原牙的牙根分别被固定在一小块被打磨过的珍贵木材上,店铺老板将其靠墙展示在最里面的位置,牙尖相对,顾客从门口经过,第一眼就能看到这一对粗大的原牙。我和我的朋友们不止一次地被这对原牙吸引,前去观瞻,只见其色泽洁白如玉,触感丰润光滑,象牙的根部有成人大腿粗细,然后划着优美的弧线向上,最后归于一点,浑然天成。我站在这对象牙的中间,感觉就像站在一个高大的拱门之下,牙尖要高出我头顶一尺。看着这一对牙齿,我感叹无比,它应该属于曾经的一只象王吧!这位店主也许还没有意识到,这对原牙的珍贵程度也许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市场里所有商品的总值。
象牙雕刻的艺术品一直是艺术界的瑰宝,然而,象牙雕刻现如今也一直备受争议,人类的精神追求与动物的濒危困局,使其成为艺术与争执的矛盾体。从古至今,象牙雕刻在尼日利亚乃至整个非洲都是民间艺术和部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曾经,在古老的贝宁王国的宫殿里,象征着尊贵与权力、头顶上插着一根洁白象牙的青铜人雕像,如今依旧在博物馆里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