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能背水一战,项羽能破釜沉舟,为何马谡不能置之死地而后生?
迪丽瓦拉
2025-09-23 14:04:29
0

项羽战胜王离、纳降章邯不仅仅是因为破釜沉舟。

破釜沉舟展现的是态度和决心,以自断退路的方式激发士卒的战斗力,这属于精神层面的动员。

而绝粮才是战胜秦军的战术核心!

项羽杀掉宋义,夺下军权后,并没有像他说的那样,立刻投入战场营救赵国,而是仅派英布和蒲将军率领两万人渡河去救援巨鹿,通过这一点可以看出项羽勇猛却不鲁莽。

面对强大的秦军,这支先遣队虽然“战少利”,但是却摸到了秦军的命门!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人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兵数绝章邯甬道,王离军乏食。项羽悉引兵渡河,破章邯军。诸侯军乃敢击秦军,遂虏王离。

项羽渡过的是黄河还是漳河,还有争议。本来我想证明项羽渡过的是黄河,但是查阅了很多资料后感觉比较复杂,暂时先放一放。

项羽渡河之后,目标相当明确,擒贼先擒王,所以他先围王离,再绝甬道。

于是至则围王离。

接下来就是项羽与秦军争夺粮道的关键战役,《史记》中用“九战,绝甬道”来形容这场改变战局的关键战役,这里的“九战”是虚词,意味着多次交战。可见双方都知道粮草的重要性。

项羽悉引兵渡河,破章邯军。

大兵团作战,最大的问题就是后勤保障,对应商业上就是现金流。

当然,也不能忘记宋义四十多天疲敝秦军的策略,其实他的计策在这次战役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项羽擒贼先擒王,以及断敌粮道的战术在与刘邦争夺天下的时候也在使用,同样也令刘邦很是难受。

项羽数侵夺汉甬道,汉军乏食,与郦食其谋桡楚权。

刘邦甚至一度提出了割荥阳以西为汉,平分天下的无奈之举。

后来,这一招让刘邦学会并成为战胜项羽的关键。

再看韩信的背水一战

这一战的关键,其实也并不仅仅是韩信背水一战中所使用的心理战。

井陉之战其实是一场信息战、间谍战。

如果韩信没有通过间谍得知陈馀的战略意图,他根本不敢做出这样大胆的举动,原文使用了一个“敢”恰如其分的描绘了韩信的心理变化。

信使间人窥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这一战是对“知己知彼”一词的完美阐释。

反观马谡,他知己吗?不知,他知彼吗?同样不知。

他甚至不知道粮道对于诸葛亮的重要性!

他想要复刻韩信的背水一战,他妄想成就自己的绝地求生。

结果这只不过是他的自嗨,作为曹魏 “五子良将” 之一的张郃,面对这么弱鸡的对手,自然手拿把掐,直接拿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1... 浓雾弥漫,东直门外挤满了人,呼吸里都是尘土味。清晨的北京,天没亮透,外国使节、清朝遗老、洋记者和满城...
原创 三... 每当战乱爆发时,总会有许多名将崭露头角,建功立业。然而,江山代有才人出,许多曾经威风凛凛的名将也早早...
原创 中...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历代的王朝兴衰都与中央集权的封建体制息息相关。每一个王朝的壮大,往往依赖于开国帝...
原创 朱... 凤阳这个地方,大家都很熟悉,尤其是在中学历史课本上。小岗村的农民们在1978年实行大包干政策,取得了...
原创 娶... 众所周知,明朝的第七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非常宠爱比他大了十七岁的万贵妃。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万贵妃...
原创 长... 636年6月21日,长孙皇后在立政殿去世。自此,唐太宗失去了他心目中的“贤内助”和“良佐”,他的内心...
原创 三... 每个历史上重要的人物,都会有一位强大的保镖随身保护,这种现象在古今中外都普遍存在,尤其是在战乱时期的...
原创 《... 在观看《唐朝诡事录》这部剧的时候,剧情中旗亭画壁这个故事中,冷籍、高达以及王幼伯三伟大诗人斗诗的场景...
原创 三... 第五档:阚泽、徐庶、李儒、逢纪、田丰(5位) 阚泽在东吴历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在赤壁之战时,他机...
江苏溧阳考古发现“最早的江南”... 原题:溧阳考古发现“最早的江南” 距今8100年,为长江文明溯源研究提供关键实证 经过近3年考古发掘...
原创 明... 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特点,正如唐朝以文化的繁荣著称,隋朝以经济的富庶为人所知,宋朝则因商业的发达而广...
原创 崇...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许多朝代都曾被外族侵占,有些朝代甚至连皇帝也被外族俘虏。这些历史事件让我们看到了软...
著名清史专家冯佐哲病逝 冯佐哲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发布讣告称,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退休干部、中共党员、原清史研...
原创 杀... “关羽大意失荆州”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经典情节,发生在公元219年。故事讲述了东吴将领吕蒙带领军队...
原创 上... 上海街头,转角就是一家拉面店,招牌写着日文,服务员讲着日语,老板是地道的东京人。可这不是旅游区,而是...
原创 五... 五代十国:杨光远贪利噬人,契丹改元号大辽 杨光远益加专恣,随时上表,尚指斥宰辅不已。晋主见他跋扈恐...
串联简牍文化发展史 观众参观“简读中国——中国出土简牍展”。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摄 战国曾侯乙墓竹简。 本报记者 田豆...
原创 西... 陈敏(?—307年),字令通,庐江(治今安徽庐江)人,西晋官吏。陈敏少有才干,初以郡吏之职补任尚书仓...
原创 日... 近日,国际社会对历史文件的关注再度升温,1943年签署的《开罗宣言》成为焦点。该宣言以国际法形式明确...
135件(套)18至19世纪中... 原标题: 中国制造 欧洲风尚 135件(套)18—19世纪中国纹章瓷亮相副中心 11月17日,“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