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日本狼子野心,入侵我国花了14年,为啥打印度打了1次就放弃了?
迪丽瓦拉
2025-09-23 15:02:19
0

日军侵华战争持续了长达14年的时间,而在印度的战斗中,日本军队仅仅在英帕尔进行过一场战斗后就选择了放弃。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日军在印度的进攻没能继续呢?难道是印度的军队战斗力强大,还是日军的侵略野心已经消退?亦或是印度有什么特殊之处使得日本军队难以进攻?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

1944年,反法西斯战争进入尾声,轴心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战争的结局已渐趋明朗。此时,意大利、纳粹德国和日本这“三个火枪手”中的意大利已经脱离轴心国并加入了反法西斯同盟,成为敌对阵营的一员。德国与日本则变成了孤立的盟友。希特勒此时面临三种选择:最佳方案是放弃那些战局不利的区域,退守东欧,并尝试联合其他国家以图自保;中间方案是集中资源,找出突破口;而最差的选择则是继续扩张侵略,结果正如历史所知,纳粹德国选择了最差的路径。

在库尔斯克战役和瓜岛战役结束之后,轴心国彻底失去了战场主动权。为了扭转战局,纳粹德国决定派遣日本进攻印度,企图围攻东南亚并封锁太平洋战场,减轻自己在两面作战的压力。此时,日军的兵力达到了720万,其中国内军队224万,太平洋战场的军队276万,苏俄战场上的兵力为68万,侵华的军队有105万,而支援欧洲战场的则只有4.7万。至于派遣至印度战场的,仅有9.7万人。相比之下,英军在英帕尔防守的军队有15万。

从地理位置来看,英帕尔位于印度的东北部,靠近缅甸和越南,这两个国家都是日本虎视眈眈的目标。缅甸和越南的粮食资源及其战略地位都令日本迫切想要占领。然而,尽管这片区域有着诱人的资源,英帕尔却并非易于攻占的目标。城市四周是险峻的曼尼普尔山脉,附近是英帕尔平原,英军在缅甸撤退至此后,迅速将其建设成了一个重要的军事后勤补给基地,遍布着军营、医院、军械库、弹药库等设施,形成了坚固的防线。

从战略角度来看,拿下英帕尔对日军至关重要。成功占领后,日军的补给将获得支援,同时能够大大削弱印度防线的抵抗力量。然而,这个目标充满了危险。英帕尔平原一旦遭遇攻击,任何行动都将暴露在附近的山脉视野之下,意味着日军将完全暴露在英军的火力下,任何尝试进攻都难以避开对方的攻击。

尽管日军也清楚这些困难,英帕尔的诱惑让他们决定冒险。1944年3月8日,日军第33师主力率先发起进攻,成功渡过钦敦江,绕过迪登和栋赞进攻英帕尔。他们从三个方向对英帕尔进行围攻,成功形成包围之势。英军在猛烈的攻击下不得不一边抵抗一边撤退,最终退守至英帕尔。英东南亚军总司令蒙巴顿勋爵得知日军行动后,亲自赶赴前线,并增派空军与地面部队进行增援,同时请求中国军队从云南方向牵制日军。

然而,日军由于兵力不足,在印度战场上的兵力仅为9.7万,且分布较散,缺乏快速增援的能力。即便日军尝试通过巧妙的战术取得突破,但由于增援的迟缓,他们在战局上的优势迅速被对方的反击所瓦解。进入5月,南亚地区进入了热带雨季,天气的恶化成为了日军的巨大困扰。

这次出征印度,日军本来希望通过快速突袭占领英帕尔,进而获得缅甸的军粮支持,但他们的进攻进展受阻,补给线被切断。由于补给的困难,日军的战斗力大幅下降,且士兵染上了疟疾、霍乱等疾病,极大削弱了战斗力。最终,日军未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且因内部分裂和指挥失误,撤兵的决定迅速做出。临阵更换指挥官往往是兵家大忌,这一决策导致了军心涣散,最终日军不得不放弃这场战斗。

战役的胜负并非单纯取决于局部战场的兵力对抗。盟军的空中优势使得英军能够获得及时的补给,并对日军的后勤补给线路进行猛烈轰炸,严重阻碍了日军的战斗能力。与此同时,雨季的到来导致日军士兵大量感染疾病,甚至导致31师提前撤退。

此外,国际形势对日军同样不利。中国的抗日战争已接近胜利,国共联手迫使日军在中国战场投入了大量兵力。美国参战后,太平洋战场的局势也让日军感到压力山大,无法继续支援印度战场。苏联在东欧的强大压力,使得日军不得不将更多兵力调往北方,彻底放弃了印度战场。

轴心国内部的动荡也加速了日军的失败。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在这一时期纷纷摇摆不定,许多国家甚至开始倾向退出轴心国,进一步削弱了德国和日本的整体战力。东欧的局势也使得德国和日本的战略基础动摇,最终决定放弃印度战场。

这场英帕尔战役的失败,是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一次重要胜利,不仅为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也导致了多个国家相继退出轴心国。此战后,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国纷纷选择脱离轴心国,为二战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遵守平台规定,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时,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击“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我的最新文章。

本文由“馆长微鉴”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或搬运。侵权必究!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毛... 老覃在昨天发布的《1960年,江渭清大谈食堂的弊端,毛主席提出解散,他却摇头说不行》一文中提到,19...
原创 本... 从二品的布政使官员晋升通常会升任哪些职位?为什么清代官制中特别规定本省的布政使不能被列为本省的巡抚?...
原创 国... 1937年8月,随着全面抗战的爆发,为了适应战争规模日益扩大的现实,南京军委会召开了重要军事会议,经...
原创 刘... 刘备一生波折起伏,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后,逃到白帝城(今重庆奉节)。那是公元223年的春天,他病重不起,...
原创 以... “以夷制夷”这一策略,并非近现代才开始出现。早在隋朝时期,李世民的岳父长孙晟就曾巧妙地运用过这一手段...
“东方杯”第三届朗读者大赛开始... 本报讯(记者石琪)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铭记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传...
潍坊青州:开展抗战口述历史采录... 连日来,潍坊青州市委党史研究中心联合市文旅局、潍坊红色文化研究会等单位,共同启动抗战时期口述革命历史...
原创 朱... 朱德,大家常称他为“福将”,这一称号并非空穴来风。虽然他一生参加了无数战斗,经历了无数生死关头,却从...
城记·BMW|洛阳:唐三彩,以... 如果洛阳邙山脚下的唐三彩骆驼载乐俑会说话,它大概会骄傲地哼一曲胡旋乐。毕竟,它背上的七位乐师,各执琵...
原创 魏... 实际上,在三国时代,确实存在着一个第四国,然而,由于诸多因素,这个国家并未得到历史的广泛认可。关于这...
从军营到工厂:一位三线建设者的... 2025年7月5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三线印记寻访团采访了64厂退休的老员工徐成惠。 “我是党员,我先...
原创 武... 大唐盛世,绚烂辉煌,举世瞩目。唐朝的强大不仅让中原大地光彩照人,更在世界范围内树立起无可匹敌的威仪,...
原创 让... 249年,司马懿这位曾经长期“装死”的政治家终于发动了高平陵之变,他在洛水边立下誓言,表面上承诺会善...
原创 贵... 贵州,这片以壮丽山水而闻名的省份,被大山环绕,风景如画。正是在这片大自然的怀抱中,贵州大学犹如一颗璀...
原创 光... 公元1908年11月15日,紫禁城内传来了丧钟的回响。年仅三十八岁的光绪帝在瀛台病逝,结束了他短暂而...
原创 倘... 毛主席去世多年后,邓小平曾深情地回忆道:“如果没有毛主席的英明领导,我们党将可能还在黑暗中摸索。”不...
原创 张...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毅荻书斋”,是张学良和夫人赵一荻在晚年捐资建立的一个学术机构。由于张学良年事已高...
原创 朝... 几天前,韩国宣布在朝鲜西海发现了几枚巡航导弹,并怀疑是朝鲜发射的。近期朝韩关系摇摆不定,很多媒体纷纷...
原创 中...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外国籍皇后:登基后竟立即对母国下手?她凭一己之力加速元朝灭亡 在中国历代皇后选拔中...
“山河永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 本报讯(记者 曹萍)7月19日,“山河永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革命文物展”河南主展览在河南博物院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