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的秋夜,凉风吹拂,令人不由得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一个身形壮实的青年士兵,被几名同样穿着军装的士兵绑在一艘小船上,船缓缓地行驶在河中央。
从那几个士兵的口气里可以听出,被绑的青年叫彭得华,他杀了人,现在正被押送去监狱。
“你是头儿吧?我这衣兜里还有几块大洋,反正进了监狱也会被人搜光,不如兄弟们拿去路上解馋,别忘了多照顾点儿啊。”
这话刚说完,青年突然开口,站起来朝船头走去。
“哦,难得你还能留点钱,那兄弟们就先帮你保管着,等你清白出来了再还你。要是你真被杀了头,哥几个看在同袍的份儿上,帮你收拾后事。”
说话间,小头目正往青年衣兜里摸,旁边一士兵轻拍了彭得华一下,彭得华会意,猛地撞向近旁的军官,紧接着如脱兔般跳下船,拼命朝岸边奔去。
天色昏暗,再加上水面反光,等船上士兵们反应过来,缓缓举起枪时,岸边早已找不到彭得华的踪影。
这个逃跑的青年,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开国元帅彭德怀。至于他为何杀人,实则很简单——那是他不得不做的事。
年少时的彭德怀生活贫苦,物质匮乏,却拥有炽热的正义之心。怀着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他投身湘军,希冀凭一己之力改变自己和家乡的命运。
刚入军营时,彭德怀心中的理想简单而朴素——“劫富济贫,替天行道”,他尤其痛恨当时横行乡里的洋人。他那种嫉恶如仇的精神,从他写的文章里可见一斑:
“志不立,吾人无可成之事,国亡家亡,灭种随之。覆视若无睹,何异禽兽为伍!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何所底乎!”
为了实现报国的理想,除了刻苦训练,彭德怀还在部队里秘密组织了一个小团体,称为“救贫会”,旨在帮助贫苦百姓。
据说,1921年8月,彭德怀所在的湘军第六团驻扎于南县附近,当时他担任连长,带领一部分兵力驻守在注磁口镇。正是在这段时间,彭德怀目睹了一幕令他无法容忍的惨状。
当地有个恶霸叫欧盛钦,他的兄弟是湖南军阀赵恒惕麾下的官员,依仗这层关系,欧盛钦在镇上肆无忌惮,欺压百姓。一天,彭德怀外出时恰巧撞见欧盛钦为抢夺土地,活活打死了一名普通农民。尽管百姓多次上告官府,但地方官员因惧怕欧盛钦兄弟的报复,始终置若罔闻,任由恶霸愈发嚣张。
彭德怀见状,愤怒难抑。他向来不是那种能忍气吞声的人。
据传某夜,趁周围无人,彭德怀翻窗潜入欧盛钦家中,亲手将其杀死于床上。消息传出后,百姓不仅没有畏惧,反而为此欢呼,称杀人者为英雄,四处传颂他的义举。
成为“英雄”自然令人振奋,但这也引起了官府的警觉。
彭德怀所在的部队调动,他以为此事会渐渐平息,没想到随着一名官兵的指认和一些流言蜚语,官府的矛头迅速指向了他。
同属湘军,彭德怀部队的动向清晰可查,欧盛钦兄弟利用关系与彭得华的团长通了电话,伪造命令,命他前往长沙。负责抓捕的士兵就在路上埋伏。
突然,彭德怀被一伙埋伏的追兵包围,无处可逃,只得被擒。绑得很紧的他,听带头士兵从头到尾说清了他的罪名。
原来欧盛钦的哥哥身份非凡,是省里的高级参议,一听弟弟死讯立刻派人调查。老百姓怕惹事,不敢声张,彭德怀便成了最大嫌疑人。于是,这些士兵奉命前来抓捕他。
被绑倒地的彭德怀坦然不讳,直言欧盛钦欺压百姓,自己替天行道,杀他无可厚非。士兵们虽有同情,却也只能执行军令,先押他到督军府。
彭德怀心知肚明,这种军阀秉性,即使真是清白,进了督军府监狱,也难逃黑暗命运。被绑着,身边还有看守,连队的亲信远在几十里外,他几乎绝望,觉得自己死定了。
正当他一筹莫展时,忽觉绑绳有些松动,甚至有人悄悄将松开的绳头塞到他手中。原来,同行的一些士兵对他遭遇感同身受,不忍心眼睁睁看英雄就此陨落,于是暗中帮忙。拍了拍他的背,示意他自己把握时机,别露声色。
后来,趁着船行于河中,彭德怀抓住机会,将守卫撞翻,一跃跳入水中逃跑。逃跑过程顺利,追兵只是象征性地朝天鸣枪,根本没认真追捕,他很快甩开了他们。
可逃出包围后,去向成了大问题。湘军内部肯定已经通缉他,回连队等于送死。
经过反复思考,彭德怀决定投奔最初带他入伍的老班长郭得云。躲藏一段时间后,他又求助多位朋友,改名换姓,从此使用“彭德怀”这个名字,重新回到湖南,考取了湖南军官讲武堂,重启军旅生涯。
直到1928年,彭德怀才加入共产党,因此在革命资历上,比很多老一辈元老稍显年轻。
因为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多互动时,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喜欢这篇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更多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