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今天来聊聊战国时期的战神白起,这人可太传奇了,一生征战无数,几乎就没打过败仗,为秦国那是立下了赫赫战功。可后来呢,却发生了一件让人挺纳闷的事儿,秦昭王让他去攻打邯郸,他却宁死都不愿意领军出征,这到底是为啥呢?是他真觉得这邯郸打不下来,还是在闹什么情绪呢?咱今天就来唠唠这事儿。
白起这人,打小就投身行伍,靠着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一步一步崭露头角。从秦昭王十三年开始,他就开启了自己辉煌的军事生涯,攻占韩国新城,在伊阙大破东周、韩、魏三国联军,之后更是接连攻占韩、魏两国好多城池,一路高升,那是战功累累啊。他打仗那叫一个厉害,善于分析局势,用兵灵活多变,总能根据不同的对手和战场形势,制定出最恰当的战略战术,所以被人称为 “战神”,真不是盖的。
咱们再把目光拉回到邯郸之战这儿。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白起当时就想着一鼓作气,直接拿下邯郸,灭掉赵国,这从军事战略角度来看,绝对是个绝佳的机会啊。可就在这个时候,秦国的国相范雎,却出于自己的私心,担心白起功劳太大,盖过自己,就劝说秦昭王允许韩、赵割地求和,结果秦昭王还真就听了他的话,下令白起退兵。这一下,可把白起气得够呛,到手的鸭子就这么飞了,他心里能舒服吗?这也为后来他拒绝攻打邯郸埋下了一颗小小的 “种子”。
过了一段时间,赵国毁诺,秦昭王又想再次攻打邯郸。一开始呢,因为白起生病,就派了王陵为将,结果王陵进攻受挫,损失惨重。这时候,秦昭王想到了白起,觉得只要白起出马,肯定能搞定邯郸。可没想到,白起却坚决拒绝了。白起为啥这么坚决呢?我觉得他可不是在闹情绪啊,更多的是基于他对战局的理性分析。
从白起的角度来看,虽然长平之战赵国大败,但经过这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赵国上下已经是同仇敌忾,老百姓们都憋着一股劲儿呢,准备和秦国决一死战。而且赵国还积极地和其他诸侯国联络,结成了抗秦联盟,这时候去攻打邯郸,秦军面临的可就不仅仅是赵国的军队了,还有可能要面对多国联军的夹击。再者说,邯郸城本身易守难攻,秦军长途跋涉过去,人家赵军可是以逸待劳,这仗打起来,难度可想而知。白起可是身经百战的军事家,这些情况他心里门儿清,他深知这场战争的风险太大,胜算并不高,所以他才会说 “宁伏受重诛而死,不忍为辱军之将”,他是真不想打一场没有把握的仗,不想让秦国的士兵去白白送死啊。
不过呢,秦昭王可不这么想,他觉得白起这是故意抗命,不给自己面子。再加上范雎在旁边煽风点火,秦昭王就更加生气了,他根本听不进去白起的分析,坚持认为白起必须去攻打邯郸。结果呢,秦军在邯郸城下屡屡受挫,损失惨重,最后还被赵、魏、楚三国联军打得大败而归,这也验证了白起的判断是正确的。
我觉得啊,白起拒绝攻打邯郸,真的不是在闹情绪,他是一个真正的军事家,他把国家的利益和士兵的生命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明白这场战争的艰难和危险,所以才会冒着违抗君命的风险,坚决拒绝出征。可惜啊,秦昭王没有理解他的苦心,反而因为自己的固执和偏见,最终导致了战争的失败,也把白起逼上了绝路。这事儿真的让人挺感慨的,一代战神,没有战死在沙场,却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实在是太可惜了。
好啦,今天关于白起宁死不攻邯郸的事儿就跟大家唠到这儿啦。觉得有意思的朋友,别忘了动动你那发财的小手,点个赞,关注一下,保准你以后财运亨通,干啥都顺风顺水!咱们下次再聊点别的有趣的历史故事哈。